第91章 雙城並行的成長軌跡

字數:2042   加入書籤

A+A-


    1999年12月13日,杭城的冬雨依舊淅淅瀝瀝。沈知意坐在星寧集團總部的總裁辦公室裏,握著電話聽筒,目光望向窗外被雨霧籠罩的錢塘江。聽筒裏傳來宿華略顯拘謹的聲音:“沈總,我……我剛收到浙江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恭喜你,”沈知意唇角揚起欣慰的弧度,指尖輕輕叩擊著桌麵,“不過我打電話,是想和你聊另一件事。”她頓了頓,聲音裏帶著兄長般的關切,“星寧願意為你提供一個特殊的工作機會——邊在浙大求學,邊參與我們的短視頻項目研發。”
    電話那頭陷入短暫的沉默。片刻後,宿華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驚喜:“真的可以嗎?我……我還擔心學業和項目會衝突。”
    “知識和實踐從來不是對立的。”沈知意翻開案頭的項目計劃書,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與短視頻相關的技術難點,“星寧旗下有金融公司、互聯網公司、遊戲公司,你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算法優化、服務器架構和用戶交互設計。在學校學習專業技能,在公司將理論轉化為產品——這對你未來的發展,遠比單純閉門造車更有價值。”
    掛斷電話後,沈知意立刻召集核心團隊開會。會議室的白板上,陳昊用紅筆圈出關鍵節點:“傳輸協議的優化需要結合浙大計算機係的科研成果,宿華正好可以做橋梁。”沈寧則調出星寧金融的數據分析模型:“用戶行為預測這一塊,他在學校學到的統計學知識能派上大用場。”沈舒突然舉起數位板,上麵是她連夜設計的短視頻濾鏡草圖:“我把這些特效模板化,讓他帶去學校當實踐課題!”
    三天後,宿華背著褪色的帆布包,站在星寧集團大廈前。他仰頭望著80層的玻璃幕牆,掌心的工牌還帶著溫度,上麵印著“短視頻項目組核心成員”。在入職培訓會上,他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星寧鐵三角”——沈知意的戰略眼光、沈寧的技術深度、沈舒的創意靈感,讓他震撼不已。
    “這是目前的技術難點。”沈寧將一摞資料推到他麵前,屏幕上跳動著複雜的代碼,“視頻壓縮算法要在保證畫質的前提下,將傳輸效率提升三倍。你在學校主攻計算機圖形學,正好可以從理論層麵突破。”宿華立刻掏出筆記本記錄,筆尖在紙麵沙沙作響。
    而在浙大校園,宿華的生活也悄然改變。課堂上,他不再是單純記筆記的學生,而是帶著實際問題向教授請教。“王老師,”他舉著星寧提供的邊緣計算案例,“這種分布式存儲架構,在學術理論上是否有更優解?”教授推了推眼鏡,饒有興致地和他討論到深夜。
    課餘時間,宿華泡在星寧的杭州分部。沈舒帶著他參觀數字藝術實驗室,手把手教他如何將敦煌壁畫的色彩原理轉化為濾鏡參數;陳昊則帶他鑽進機房,講解服務器集群的負載均衡策略。有次為了測試新算法,他和團隊連續通宵三天,餓了就啃一口沈舒送來的定勝糕。
    1999年的最後一個月,星寧集團捷報頻傳。金融板塊推出基於ai的智能理財顧問,股票市值再創新高;7499遊戲平台上線首款跨平台手遊,注冊用戶突破千萬。而宿華參與研發的短視頻項目,也迎來了裏程碑——第一版deo在浙大校園內部測試,學生們用它記錄社團活動、課堂趣事,甚至有人剪輯出了武俠風的短劇。
    “沈總,用戶留存率超出預期!”宿華舉著數據報表衝進沈知意的辦公室,眼睛裏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沈知意看著報表上的曲線,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記住,好的產品不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對人性的洞察。”她指向窗外,杭城的燈火在雨幕中明明滅滅,“就像這些萬家燈火,每個光點背後都是一個故事,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這些故事被看見。”
    深夜,宿華獨自坐在實驗室。窗外飄起了零星的雪花,他打開電腦,繼續優化濾鏡算法。代碼框裏,一行行指令逐漸勾勒出未來的輪廓。他想起沈知意的話,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參與創造的,或許是一個足以改變時代的產品。而這條邊學習邊實踐的道路,不僅讓他快速成長,更讓他觸摸到了夢想照進現實的溫度。
    1999年的尾聲,在星寧集團與浙大校園的雙城軌跡中,宿華的人生悄然轉舵。他帶著湘西少年的倔強與星寧賦予的資源,在技術與創意的浪潮中,向著未知卻充滿希望的未來,堅定地邁出每一步。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