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時光淬煉的價值坐標
字數:1912 加入書籤
2013年10月13日清晨,阿寧的薄霧還未散盡,沈知意已發動那輛啞光黑的蘭博基尼駛上高速。車載智能係統自動規劃出最優路線,全息投影在擋風玻璃上顯示:預計22小時抵達京城,途經17個服務區。她輕撫方向盤,想起1999年那個夏天——剛滿17歲的她,用勤工儉學攢下的錢,在京城三環內買下了那套300平的複式公寓。
“那時候怎麽敢想,自己能在寸土寸金的京城落腳?”沈知意對著車載ai喃喃自語。彼時的她,不過是清北校園裏行色匆匆的學子,在圖書館與實驗室之間連軸轉。而當年的同窗蘇睛,總愛挽著她的胳膊說笑,誰能料到二十年後,兩人的財富分別攀升至286.9億與難以估量的商業帝國版圖。
高速路上,智能駕駛模式啟動,沈知意得以抽空查看手機。班級群裏,同學們正熱烈討論著她即將到來的行程。“知意的那套房子,現在可是‘黃金屋’!”有同學發了張京城房產均價圖,三環內核心地段每平米已突破20萬。“算下來,那套300平的房子市值至少6個億!”消息剛出,群裏瞬間被驚歎號刷屏。
而此刻的沈知意,目光更多投向窗外掠過的服務區。這些由星寧集團參與改造的智能服務區,早已不是簡單的休憩站點。無人機在空中盤旋配送餐食,新能源充電樁前車輛有序排隊,共享辦公艙裏年輕創業者敲擊著鍵盤。她調出後台數據:僅今年,旗下服務區已為周邊居民提供超5000個就業崗位,從智能設備運維到無人超市管理,每個崗位都經過星寧職業培訓學院的係統培訓。
“沈總,前方桐城服務區有位創業者想求見。”助理的電話打斷思緒。半小時後,沈知意坐在服務區的咖啡吧,聽著25歲的李陽講述他的“公路經濟”項目——利用服務區閑置空間,打造集倉儲、直播、物流於一體的新型商業綜合體。“您的《商業破局》裏提到‘場景再造’理論,我就想,服務區不該隻是歇腳的地方!”李陽激動地展示著3d模型。
沈知意笑著點頭,指尖在平板上快速批注:“增加智能分揀係統,接入星寧物流網絡。我讓投資部明天聯係你。”看著年輕人眼中迸發的光彩,她想起1999年那個在出租屋裏啃饅頭寫代碼的自己——每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都始於敢想敢為。
當夜幕籠罩華北平原,沈知意駛入最後一個服務區。這裏的星空露營基地正舉辦創業者交流會,篝火旁,年輕人們圍坐分享創意。她悄悄混進人群,聽著有人討論如何用區塊鏈技術優化農產品運輸,有人提出在服務區設置“微型創業孵化器”。“要是二十年前有這樣的環境……”她低聲感慨,摸出手機給蘇睛發了條消息:“快到了,準備好迎接‘古董房’主人。”
抵達京城時,晨光初現。蘭博基尼緩緩駛入熟悉的小區,保安小跑著敬禮——早在十年前,沈知意就推動物業完成智能化改造,人臉識別係統早已將她錄入vip名單。電梯上升至18層,指紋鎖“滴”地一聲解鎖,推開雕花木門的瞬間,記憶如潮水湧來:牆角的舊書桌,曾堆滿五個專業的書籍;飄窗上的仙人掌,依然頑強生長。
“知意!”蘇睛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帶著哭腔。兩個女人緊緊相擁,窗外三環的車流聲與二十年前宿舍裏的夜談聲重疊。“你知道嗎?這套房子現在是網紅打卡地。”蘇睛抹著眼淚笑,“中介天天帶人來看,說‘天才少女的故居’,掛牌價都炒到8億了!”
沈知意走到落地窗前,俯瞰著京城的朝陽。手機不斷彈出消息,最新一條是服務區項目的盈利報表——當日流水突破千萬。她轉身對蘇睛說:“房子的價值不在於標價,而在於它見證了我們的青春。就像那些服務區,給了無數年輕人改寫人生的可能。”
此刻,京城的晨霧漸散,陽光灑在300平的客廳裏,映照著牆上沈知意1999年的老照片。照片裏的少女眼神清澈,與如今商場上叱吒風雲的女企業家重疊,共同書寫著一個關於奮鬥、傳承與超越的故事。而那套承載著時光的房子,早已超越了不動產的意義,成為銘刻著時代印記的精神坐標。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