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榮歸故裏與戰略新篇
字數:2006 加入書籤
2013年11月11日清晨,京城的霧霾尚未散盡,一輛黑色邁巴赫s級轎車緩緩駛出星寧科技園區。駕駛座上的宿華身著深灰色西裝,目光沉穩而堅毅,後視鏡裏倒映著逐漸遠去的公司新總部大樓——那棟由沈知意親自參與設計的智能建築,玻璃幕牆在晨光中折射出冷冽的金屬光澤。
“老板,導航已重新規劃至湘西吉首。”車載ai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宿華輕點觸控屏,全息投影在擋風玻璃上展開家鄉的衛星地圖,記憶如潮水般湧來:十八彎的山路、吊腳樓前的溪流、背著竹簍在集市叫賣的鄉親……三年前,他帶著從矽穀學到的算法技術回國創業,如今個人財富已達569.6億,公司更是成為短視頻行業的領軍者。這次回鄉,不僅是探親,更是為了推進一個醞釀已久的計劃。
當車輛駛入湘西山區,蜿蜒的公路兩旁,金黃的稻茬與火紅的辣椒相映成趣。宿華搖下車窗,深吸一口帶著泥土芬芳的空氣,嘴角不自覺地上揚。路過村口的老槐樹時,他突然讓司機停車——樹下坐著幾位曬太陽的老人,皺紋裏刻滿歲月的痕跡。
“老吳伯,還認得我不?”宿華笑著遞上一包京城特產的稻香村糕點。老人眯起眼睛,仔細端詳片刻,突然激動地抓住他的手:“小華!真的是你!當年那個總在祠堂看書的娃娃,現在出息成大老板了!”周圍的村民聞聲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詢問著城裏的新鮮事。宿華耐心地一一解答,同時留意到幾位年輕人眼中閃爍的羨慕與渴望。
回到老宅,母親正在灶前忙碌,柴火劈啪作響,鍋裏燉著他最愛的酸魚。“媽,我把公司總部搬到京城了,離您更近。”宿華幫母親添著柴火,輕聲說道。母親的手微微一顫:“在外麵闖出名堂就好,別太累著自己。”她轉身從櫃子裏取出一個紅布包,裏麵是用報紙層層包裹的醃菜壇子,“這是給你帶的,城裏買不到這個味兒。”
深夜,宿華坐在堂屋的竹椅上,望著窗外的星空。手機屏幕亮起,是沈知意發來的消息:“聽說你回湘西了?我有個想法,咱們在當地建一個‘數字鄉村孵化基地’,把星動平台的流量資源和你的算法技術結合,幫老鄉們把山貨賣到全國。”
這條消息正與宿華的計劃不謀而合。第二天,他便邀請村長和幾位鄉賢來到老宅。“我想在村裏建一個直播培訓中心。”宿華指著平板電腦上的規劃圖,“免費教大家用星動平台拍視頻、賣特產,還能通過ai算法精準推薦給潛在客戶。”他頓了頓,補充道:“公司會出資修繕村裏的網絡基站,保證信號全覆蓋。”
村民們起初將信將疑,直到宿華現場演示如何用手機拍攝臘肉製作過程,並實時上傳到星動平台。不到半小時,直播間就湧入了上萬人,訂單雪片般飛來。“原來坐在家裏就能把東西賣到千裏之外?”一位年輕媳婦瞪大眼睛,滿臉不可思議。
一周後,“湘西數字鄉村孵化基地”正式破土動工。宿華親自擔任技術顧問,從星寧集團抽調了二十名工程師常駐村裏。培訓教室裏,老人戴著老花鏡學習操作智能手機,年輕人則圍著導師請教直播技巧;倉庫裏,包裝精美的臘肉、莓茶、獼猴桃整齊碼放,等待發往全國各地。
與此同時,宿華的公司在京城的新總部也迎來了喬遷慶典。沈知意作為特邀嘉賓出席,兩人站在頂樓的露天花園俯瞰京城夜景。“你這次把總部遷到京城,不僅是為了離家近吧?”沈知意遞來一杯星寧特調葡萄酒。宿華接過酒杯,目光堅定:“我要讓短視頻技術服務更多人。京城是資源中心,在這裏能更快推動‘數字鄉村’計劃,讓算法為鄉村振興賦能。”
三個月後,湘西的直播基地初見成效。曾經外出打工的年輕人紛紛返鄉,村裏的臘肉加工廠擴建到三個,銷售額突破千萬。在星動平台上,“湘西宿記”賬號粉絲量突破500萬,每晚的直播都能吸引數十萬觀眾。宿華的母親也成了網紅,她在鏡頭前教大家醃製酸魚的視頻,單條播放量破億。
站在老宅的屋頂上,宿華望著遠處忙碌的直播基地,聽著山腳下傳來的歡笑聲,心中滿是欣慰。他知道,這次回鄉不僅是一次探親之旅,更是一場用科技改變家鄉命運的實踐。而在京城的新總部,一場關於短視頻技術與鄉村經濟融合的革命,才剛剛拉開序幕。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