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流量漩渦中的命運交響
字數:2092 加入書籤
2013年11月18日,京城的寒風裹著雪粒敲打著窗欞,沈知意公寓所在的樓棟卻如同一座永不熄滅的燈塔,將熱度持續輻射到周邊街區。曾經低調的老鄰居們一夜間被推上輿論浪尖,他們的青磚灰瓦在媒體鏡頭裏與沈知意的傳奇故事交織,二手房交易平台上,周邊房源的標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攀升。
“張嬸,您家這套六十平的老房子,現在市場價至少翻了三倍!”房產中介小王舉著平板電腦,屏幕上跳動的數字讓正在澆花的張桂蘭手一抖。她望著對麵沈知意的公寓,想起二十年前那個總抱著書本匆匆而過的小姑娘,“誰能想到,和天才做鄰居,連房子都能‘沾光’?”
街區拐角的副食店老板老李更覺魔幻。過去門可羅雀的小店,如今擠滿了前來“朝聖”的創業者,貨架上滯銷的京八件成了“幸運伴手禮”,收銀台前排起的長隊讓他不得不雇傭臨時工。“現在每天營業額抵過去半年!”他對著直播鏡頭展示收款記錄,屏幕上的打賞特效閃得人睜不開眼。
與此同時,星寧文媒分公司在胡同裏悄然掛出的招聘海報,如同一顆投入深潭的巨石。“底薪2萬起,轉正2.8萬,年終獎上不封頂”“三室兩廳員工宿舍,年假40天”的字樣,在寒風中引得路人頻頻駐足。剛畢業的傳媒生林悅捏著傳單,手指微微發抖:“這待遇,比四大還誘人!”
招聘信息發布的72小時內,星寧文媒的服務器幾乎被擠爆。後台數據顯示,記者崗位投遞量突破10萬份,主播簡曆更是堆積如山。沈知意戴著智能眼鏡瀏覽篩選,突然被一份特殊的申請吸引——某知名娛樂記者在求職信中寫道:“我想放下明星緋聞,去記錄那些在17層創業園誕生的奇跡。”
“通知人事部,開辟‘傳奇見證者’專項通道。”沈知意對助理說,“我們需要真正能挖掘價值的媒體人。”她調出分公司的規劃圖,指尖劃過虛擬屏幕:“把隔壁的老茶館改造成直播間,讓主播們在四合院的屋簷下講述商業故事。”
11月20日,首場線下招聘會在改造後的四合院舉行。古色古香的影壁前,西裝革履的求職者與搖著蒲扇的老北京居民擦肩而過。一位扛著攝像機的年輕人不小心撞到正在遛鳥的趙大爺,老人卻笑著說:“拍吧拍吧,現在我們胡同裏天天都是新聞!”
麵試室內,氣氛緊張而熱烈。“如果讓你報道17層創業園的聾啞人創業團隊,你會怎麽做?”麵試官的問題讓應聘者一愣。來自傳媒大學的研究生陳默推了推眼鏡:“我會用vr全景技術還原他們的手語溝通場景,再通過ai語音轉化成多國語言字幕,讓世界聽見‘無聲’的力量。”
主播選拔區則充滿創意碰撞。學戲曲的姑娘李雨桐現場表演京劇與說唱結合的《商業臉譜》,把沈知意的創業故事編成戲詞;理工男周航用3d建模展示未來城市,聲稱要做“科技圈的李佳琦”。當沈知意突然出現在選拔現場時,原本喧鬧的院子瞬間安靜下來。
“我不要千篇一律的網紅臉,”她掃視著人群,目光落在角落裏緊張攥著簡曆的農村女孩身上,“我要能把貴州深山的刺繡、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轉型故事,講給全世界聽的人。”說罷,她走到女孩麵前,“你簡曆裏寫的‘用直播振興家鄉’,具體怎麽操作?”
隨著錄取名單陸續公布,星寧文媒的新員工們搬進了夢寐以求的宿舍。三室兩廳的空間裏,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興奮地規劃著未來:娛樂記者轉型商業深度報道,美食主播打算探訪創業園的“程序員廚房”,科技博主準備拆解星寧黑科技。而他們的工作地點,正是被流量包圍的胡同深處——推開窗,便能看見沈知意公寓樓下依舊絡繹不絕的打卡人群。
老鄰居們的生活徹底改變。張嬸家的陽台成了網紅拍攝點,每次出鏡都能收到打賞;老李的副食店掛上“沈知意鄰居推薦”的招牌,甚至開通了海外代購。當記者問他們是否適應這種變化時,張嬸望著正在直播的孫子,笑道:“以前總嫌吵,現在才明白,這熱鬧裏藏著新的活法。”
而在星寧文媒的戰略會議上,沈知意看著牆上的流量熱力圖,那裏的紅點正以公寓為中心向外擴散。“我們要做的,不是製造流量泡沫,”她在全息屏幕上畫出一個同心圓,“而是讓每個普通人的故事,都成為推動時代的力量。”窗外,胡同裏的吆喝聲、直播設備的調試聲、創業者的討論聲,共同譜寫出一曲屬於這個時代的激昂樂章。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