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迷霧中的戰略博弈與產業突圍

字數:2085   加入書籤

A+A-


    2013年12月8日深夜,沈知意的300平書房內,暖黃色的燈光與電腦屏幕的冷光交織。她身著一襲素色針織衫,指尖飛速敲擊著鍵盤,全息投影在空中展開星達集團全球產業鏈布局圖。杭城總部的全自動生產車間實時畫麵裏,機械臂正精準地將芯片嵌入主板;京城分廠區的智能物流係統有序運轉;中原基地的測試中心,工程師們正對新一批快充模塊進行極限測試。
    “沈總,島國三井、三菱等老牌工業集團近期頻繁購入星達筆記本電腦,第三方拆解報告顯示,他們正在深度分析我們的量子加密技術與六納米芯片架構。”助理的聲音從智能音箱中傳來,帶著幾分憂慮。
    沈知意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隨手調出監控數據:“讓研發部準備十份不同版本的‘偽核心技術資料’,混入正常生產流程。再安排市場部放出風聲,暗示我們正在攻克量子通信民用化難題。”她輕點桌麵,一份“瞞天過海”計劃在全息屏上徐徐展開,“兵法有雲,兵者,詭道也。就讓他們在迷霧裏打轉。”
    與此同時,杭城矽穀新區的新興產業園區內,燈火通明如同白晝。五納米芯片研發中心的無塵車間裏,數百名工程師正緊盯著光刻機的運行數據。“突破了!良品率達到92!”首席科學家陳博士的聲音帶著難以抑製的顫抖。這個數字,意味著星達集團成為全球少數掌握五納米芯片量產技術的企業之一。
    沈知意收到消息時,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她立刻啟動加密會議係統,連線各分廠區負責人:“通知杭城總部,將五納米芯片產線轉入地下保密車間;中原基地提前啟動‘冰原計劃’,用傳統芯片產線製造煙霧彈;京城分公司負責對外釋放‘技術瓶頸’的信號。”她的目光掃過屏幕上跳動的2200億產值數據,“我們要在對手反應過來前,完成新興產業的戰略布局。”
    三天後,島國的拆解實驗室裏,技術人員們對著星達筆記本電腦的“核心部件”眉頭緊鎖。標注著“量子通信模塊”的電路板看似精密複雜,實則是星達團隊精心設計的陷阱。而此時的沈知意,正站在杭城矽穀新區的全景監控室,俯瞰著下方忙碌的5g基站製造車間和新能源電池研發中心。
    “沈總,島國媒體開始大肆報道‘破解星達核心技術’,三菱集團已宣布啟動同類產品研發。”助理遞來實時新聞簡報。沈知意接過平板,看著報道中言之鑿鑿的分析,突然笑出聲:“告訴法務部,準備好專利訴訟材料。等他們耗費巨資研發出‘贗品’,就是我們反擊的最佳時機。”
    深夜,沈知意的辦公室門被輕輕推開。研發部主管抱著一摞文件快步走進來:“沈總,按照您的指示,我們在五納米芯片基礎上,已完成量子芯片的理論驗證。但...”他欲言又止,“如此先進的技術,一旦公布,必將引發全球震動。”
    沈知意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望著杭城璀璨的夜景:“商業競爭如同戰場,後發製人不如先發製敵。”她轉身調出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圖,“下周的世界電子大會,我們要帶著量子芯片公開亮相。在此之前,讓市場部策劃一場‘技術缺陷’的負麵輿論,越逼真越好。”
    隨著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星達集團在表麵上陷入了“技術瓶頸”的困境。股價短暫下跌,競爭對手紛紛嘲諷“星達神話破滅”。然而,在這看似危機四伏的表象下,杭城矽穀新區的地下實驗室裏,量子芯片的量產準備工作已進入最後階段。
    12月15日,世界電子大會在新加坡召開。當沈知意走上演講台時,全球媒體的鏡頭瞬間聚焦。“近期,外界對星達的質疑聲不斷。”她的聲音平靜而有力,“今天,我要向大家展示,什麽才是真正的技術革命。”話音未落,全息投影中,一枚僅有指甲蓋大小的量子芯片緩緩旋轉,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會場陷入死一般的寂靜,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而此刻,遠在島國的三井、三菱等集團高層,看著直播畫麵,手中的咖啡杯不自覺地顫抖——他們耗費數月拆解研究的“核心技術”,不過是星達故意設下的誘餌,而真正的殺手鐧,早已在迷霧中完成布局。
    沈知意走下演講台,手機震動,收到中原基地傳來的消息:偽裝成傳統芯片的五納米產線已超額完成訂單,成功消耗了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她望向窗外的獅城夜景,心中默念: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這場科技與謀略的博弈,星達已然占據先機。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