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地產新秩序:星寧科技改寫建築規則

字數:1904   加入書籤

A+A-


    2024年11月16日,阿寧副省級城市的秋陽灑在星寧地產集團新落成的招聘中心,巨型全息投影在空中旋轉,循環播放著“90個夢幻崗位虛位以待”的字樣。沈知意站在落地窗前,看著樓下蜿蜒的求職隊伍延伸至三個街區外,量子平板上實時跳動的簡曆投遞數據已突破20萬份。
    “沈總,工程部反饋,新研發的量子建造係統已完成壓力測試。”助理的聲音從量子通訊器傳來,“現在連普通工人都能通過手機平板操控建築機器人,施工效率是傳統方式的8倍。”沈知意輕點屏幕,調取施工現場畫麵:數百台智能機械臂在ai指揮下協同作業,3d打印設備正以毫米級精度堆疊建築材料,原本需要半年的高層住宅,如今僅需22天便能封頂。
    顛覆認知的薪資體係
    招聘大廳內,求職者們盯著崗位信息屏發出陣陣驚歎。設計師崗位月薪8萬起,配備量子靈感捕捉頭盔;營銷專員不僅有高額提成,還能參與元宇宙售樓項目;就連行政文員都能使用星寧自研的智能辦公係統,月薪4萬。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30個工人崗位——無需體力勞動,隻需通過智能終端監控建築機器人,月入3萬,享受與白領同等的七小時工作製、上四休三的福利。
    “這簡直是建築工人的天堂!”來自農村的建築工老陳攥著報名表,聲音激動得發顫,“我在工地搬了二十年磚,累死累活一個月才掙6000,現在動動手指就能拿五倍工資?”他身旁的年輕人展示手機裏的施工教學視頻:“您看,這些建築機器人會自動識別圖紙,我們隻要在平板上確認參數就行!”
    科技賦能的建造奇跡
    在星寧地產的施工現場,傳統工地的塵土飛揚與噪音喧囂蕩然無存。建築機器人通過量子定位係統精準作業,納米級粘合劑替代水泥,不僅讓建築強度提升3倍,還實現了零粉塵汙染。更神奇的是智能糾錯係統,當某台機械臂出現0.01毫米的誤差時,ai中央控製器會瞬間啟動修正程序,並將數據同步至所有設備。
    “傳統建房需要大量人力協調,而我們的量子建造係統能實現萬人級機器人協同。”項目總工程師在直播中演示,“就像指揮一場精密的交響樂,每個‘樂手’都知道何時該做什麽。”他調出對比數據:星寧建造的樓盤,施工周期縮短75,材料浪費率從15降至1.2,成本卻比同行低40。
    行業震蕩與人才虹吸
    星寧地產的招聘風暴迅速席卷全國。傳統房企的員工紛紛提交辭呈,某龍頭企業的設計師團隊一夜之間流失60;建築勞務市場陷入恐慌,包工頭們舉著高薪招牌卻無人問津。“他們用科技把建築門檻降成了‘玩遊戲’!”某建築學院教授在論壇發帖,“現在連小學生都能通過編程指揮機器人建房,我們培養的專業人才該何去何從?”
    但更多人看到了機遇。職業院校緊急增設“智能建造”專業,學生們抱著平板學習操作建築機器人;程序員跨界應聘,希望將遊戲開發經驗應用於建築模擬係統;甚至有退休工程師重新出山,隻為參與星寧的“月球基地建造預研項目”。
    未來之城的構想
    當夜幕降臨,星寧地產的招聘中心依然燈火通明。沈知意站在全息沙盤前,看著阿寧市的虛擬版圖上,量子建造的摩天大樓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告訴研發部,”她對助理下達指令,“啟動‘城市量子化’計劃,我們要讓整座城市的建造、運維、管理都實現智能化。”
    此時,手機彈出新消息:聯合國人居署發來合作邀約,希望將星寧的建造模式推廣至全球貧民窟改造項目;歐盟承諾提供政策支持,邀請星寧在布魯塞爾建設首座“零碳智能城市”。沈知意望向窗外,招聘隊伍中的求職者們舉著手機直播,屏幕上的點讚與留言如潮水般湧來——這場由星寧掀起的地產革命,正以科技為筆,重新書寫人類居住文明的篇章。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