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造富神話:一場全民仰望的職場狂歡
字數:2070 加入書籤
2025年1月6日,一條短視頻在社交平台掀起驚濤駭浪。鏡頭裏,星芒有機檳榔品牌集團阿廣生產基地的新員工李婷眼含熱淚,展示著剛收到的入職通知:“普通員工年薪50萬,年終獎另算!我一個大專生,做夢都不敢想……”這條視頻播放量三小時破億,評論區被“求內推”“怎麽進”的留言淹沒,星芒員工薪資炸裂的話題迅速登頂熱搜。
“這是人能拿到的工資?”網友打工人實錄 製作對比圖,將傳統農業崗位月薪3000元與星芒的50萬年薪放在一起,“人家一年頂我幹二十年!”更刺激的是基地實拍畫麵:智能溫室裏,員工戴著量子感應手套監控著無土栽培設備,光伏板屋頂將陽光轉化為電能,連運送蔬菜的機器人都閃著科技感十足的藍光。
無土奇跡:顛覆認知的農業新圖景
在星芒的有機生產基地,無土栽培技術已進化到量子級別。每個種植艙內置量子傳感器,能實時監測植物的“情緒波動”——當蔬菜缺水時,傳感器會通過腦機接口向員工發送警示。“傳統無土栽培需要人工調配營養液,我們的ai係統能精確到每個分子的比例。”技術員演示著操作界麵,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正在自動調整草莓的光照、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
光伏板屋頂不僅是能源來源,更是智能調控的關鍵。當陽光過強時,光伏板自動切換為漫反射模式,避免灼傷植物;夜間則釋放儲存的光能,模擬月光促進生長。“我們的能源自給率達到120,多餘電量還能並入電網。”基地負責人調出數據麵板,“連包裝車間的機械臂都是用太陽能驅動。”
財富密碼:人人向往的“綠色金飯碗”
星芒的薪資體係徹底顛覆了傳統農業認知。普通員工除了50萬年薪,還有“產量分紅”——每超額完成1的有機蔬菜產量,就能獲得額外3的獎金。主管級別的收入更是驚人:年薪7080萬,外加期權獎勵,有員工曬出年終期權變現記錄,金額高達200萬。“在別的公司,這是總經理級別的待遇!”某互聯網大廠員工在論壇感慨。
招聘現場堪比春運。阿廣基地門口,求職者排著蜿蜒的長隊,有人淩晨三點就來占位;線上招聘通道開放十分鍾,簡曆投遞量突破500萬份。星芒hr部門緊急升級篩選係統,采用ai麵試+量子腦波測試,從抗壓能力、創新思維到農業知識進行全方位考核。“我們要的不是流水線上的工人,而是懂科技的新農人。”沈知意在招聘宣講會上強調。
納稅傳奇:標杆效應引發的連鎖反應
當網友還在為薪資震驚時,沈知意再次以“光速納稅”登上頭條。稅務總局公布的納稅榜單顯示,星芒集團單日納稅額突破120億,比第二名企業全年納稅額還高。“沈總這速度,別人還在整理報表,她稅都交完了!”財經博主稅眼看世界 調侃道,“連稅務局的服務器都差點扛不住星寧的轉賬數據。”
這種示範效應迅速蔓延。各地企業紛紛加快稅務申報進度,某地產集團ceo在直播中表態:“向星寧看齊,明天就把今年的稅交了!”稅務局大廳裏,以往冷清的“主動納稅窗口”排起長隊,工作人員感慨:“現在企業都以早納稅、多納稅為榮。”
全民熱議:從羨慕到行動的時代變革
社交媒體上,關於星芒的討論持續發酵。有人發起假如我在星芒工作的話題,網友們腦洞大開:“年薪50萬,我能在三年內存夠買房錢!”“學農學終於有出路了,我要重讀大學!”更有教育機構推出“星芒特訓班”,聲稱能提高入職幾率;職業院校緊急增設“有機農業與智能種植”專業,學生還未畢業就被企業預定。
深夜,沈知意站在杭城別墅的落地窗前,望著星寧大廈的霓虹燈光。手機不斷彈出新消息:阿雲基地擴招2000人,三亞的太空有機農業實驗室即將啟動,歐盟發來合作邀約……“當農業不再是‘麵朝黃土背朝天’,而是站在科技的最前沿,”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就能讓每個勞動者都擁抱財富與尊嚴。”
此時,星芒生產基地的光伏板在夜色中閃爍,宛如一片星河。這場由科技與財富引發的浪潮,正在重塑人們對職業、對生活的認知,而屬於未來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