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章 山河入畫:當影視巨擘遇見科技山城

字數:2012   加入書籤

A+A-


    2026年1月7日上午,巴東星寧無人酒店22層的全景辦公室內,沈知意輕觸量子桌麵,全息投影瞬間展開星寧影視公司的架構圖。三家子公司的ogo在虛擬空間中閃爍,而她的目光聚焦在通訊界麵——陳導、馮導、張導的全息頭像正在線跳動,背景是酒店智能客房內變幻的山水光影。
    光影邀約:科技山城的影視新命題
    “沈總,這地方簡直是天然的影視基地!”陳導的聲音帶著興奮,他身後的量子窗戶自動切換成巴東峽穀的實景,雲霧繚繞的山峰與智能建築交相輝映,“你看這超導體充電塔群,拍未來科幻片自帶賽博朋克濾鏡;而山腳下的傳統村落,又能完美還原古裝劇的煙火氣!”
    馮導推了推智能眼鏡,調出ai生成的分鏡腳本:“我想拍一部‘科技與古韻碰撞’的史詩劇,主角在量子時代與古代文明間穿梭。巴東的智能農場可以作為時空樞紐,機械臂與古裝俠客的對決,絕對震撼!”張導則對人文題材更感興趣:“記錄這裏普通人在科技浪潮中的生活變遷,比任何特效都動人。”
    資本賦能:從創意到實景的加速鍵
    沈知意輕點桌麵,星寧影視主公司副總的全息投影即刻出現。對方手中的量子平板閃爍著數據流:“根據三位導演的提案,首批投資款5.8億已進入共管賬戶。其中3億用於搭建智能攝影棚,2億用於ai特效團隊組建,剩餘資金將作為實景拍攝保障。”
    智能辦公係統同步啟動,機械臂從牆麵滑出,遞上定製的“影視科技包”——內含腦機接口頭盔,可將導演的創意瞬間轉化為3d場景;量子無人機群則能實現毫米級精度的航拍。張導戴上頭盔,眼前立即浮現出以巴東縣城為藍本的古代城池,城牆與現代的量子塔重疊,竟毫無違和感。
    場景革命:科技重塑影視工業
    在巴東郊外,智能攝影棚的建設如火如荼。3000平米的場地內,量子全息屏可模擬任何天氣與場景,地麵的感應地磚能根據演員腳步生成實時特效。“以往拍古裝劇,搭景要幾個月,現在ai建模,三天就能完成。”陳導興奮地展示虛擬宮殿模型,飛簷鬥拱間,智能燈光係統自動調整色溫。
    更具顛覆性的是“數字群演”技術。星寧影視與當地政府合作,掃描了5000名居民的麵部數據,通過ai生成虛擬群演。馮導的劇組率先試用:“這些數字人不僅表情自然,還能根據劇情自主走位,成本隻有真人的1。”而真正的群眾演員則獲得了更高端的崗位——操作機械道具、參與動作捕捉,收入翻了三倍。
    產業共振:影視經濟的蝴蝶效應
    影視項目的落地,在巴東掀起新的熱潮。當地裁縫鋪轉型為古裝定製工坊,利用3d量體技術製作戲服;民宿老板將房間改造成“影視主題艙”,配備全息投影床,讓遊客體驗劇中場景;就連菜市場都推出“劇組專供”食材,智能溯源係統確保每顆蔬菜都能上鏡。
    沈知意的量子通訊器不斷彈出消息:周邊城市的影視器材廠商申請入駐巴東;某短視頻平台計劃在這裏舉辦“科技影視創作大賽”;甚至有國際電影節發出邀約,希望設立“巴東科技影視單元”。她笑著對三位導演說:“你們帶來的不僅是幾部劇,更是一個新的影視生態。”
    時代注腳:鏡頭裏的科技人文交響
    當夕陽為巴東的量子建築鍍上金邊,三位導演站在智能觀景台上,看著無人機群在山間拚出劇組ogo。陳導舉起量子攝像機,記錄下這一幕:“以前拍電影,要對抗自然條件;現在在巴東,科技成了我們的創作夥伴。”馮導點頭補充:“但最珍貴的,還是鏡頭裏那些真實的笑臉——科技再發達,人文永遠是故事的靈魂。”
    沈知意的手機彈出項目進度:首支預告片在24小時內播放量突破1億,網友紛紛留言:“原來科技感和古風可以這麽美!”她望向遠處正在建設的影視基地,那裏的機械臂與腳手架在暮色中勾勒出未來的輪廓——在這個科技與藝術交織的山城,一場關於光影的革命,才剛剛開始。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