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科技普惠下的全民財富時代

字數:1807   加入書籤

A+A-


    2027年12月14日,清晨的陽光穿透量子過濾膜,灑進位於杭城的“星寧·雲築”200平公寓。李梅站在陽台的無土栽培牆前,機械臂正精準地為水培蔬菜噴灑營養液。她熟練地打開手機app,屏幕上顯示著今日收獲:2公斤有機草莓、3公斤生菜,預計收益2800元。而屋頂的光伏板與溫差發電裝置,也已產生82度電,通過社區電網售出後入賬410元。
    “媽,今天的菜又能賣不少錢!”兒子小宇興奮地跑過來,指著智能屏上的收益數據。自從三年前搬進這套配備全智能生態係統的公寓,李家不僅實現了果蔬自給自足,每年還能通過能源交易和農產品銷售淨賺上百萬。更讓他們驚喜的是,房產價格從購入時的300萬一路飆升至820萬,成為家庭最堅實的財富保障。
    這樣的場景在全國星寧科技住宅區內不斷上演。在京城五環外的“天穹未來城”,退休教師張偉正通過陽台的微型風力發電機監測係統查看收益。“以前總覺得高科技離普通人很遠,現在連我這老頭子都能靠發電賺錢。”他笑著向鄰居展示手機裏的能源交易記錄,“上個月賣電收入破萬,足夠支付全家生活開銷。”
    隨著京城憑借頂級別墅區登頂世界第一大城市,科技地產的普惠效應正在加速蔓延。沈知意站在伍號別墅的全息沙盤前,看著四大區域的未來科技住宅項目同步推進:南方的三亞,“海底晶宮”公寓群采用透明量子材料,住戶既能享受海景,又能通過海洋溫差發電;北方的哈爾濱,“冰雪量子社區”的智能溫控係統讓室內四季如春,屋頂的太陽能板在極寒天氣也能高效運作;西部的喀什,“絲路雲閣”將傳統民居元素與量子物流結合,每家每戶都配備自動化商貿終端;東部的上海,“雲端方舟”超高層公寓則引入垂直農業和空中交通係統。
    “沈總,普通住宅區的反饋數據出來了。”助理調出全息報表,“98的住戶對智能生態係統滿意度超過95分,76的家庭年均增收80萬以上。更重要的是,房產增值速度遠超預期,普通別墅均價突破3000萬,高檔公寓也達到1500萬。”
    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普通人住進未來住宅的話題閱讀量迅速突破50億。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家的智能生活:有人用種植的有機蔬菜開起線上農場,有人將多餘電力賣給社區儲能站,還有人通過房屋的智能改造係統,將200平空間變換成適合直播帶貨的多功能工作室。
    “以前覺得頂級別墅是富豪專屬,現在我們普通人也能享受高科技帶來的紅利!”一位深圳網友在論壇發帖,配圖是自家陽台的光伏板與無土栽培牆,“房子不僅能住,還能賺錢、傳家,這才是真正的安居樂業。”
    與此同時,沈明遠在國家發改委的辦公室裏,正與各地官員召開視頻會議。“這些科技住宅區的成功,證明我們的‘全民科技普惠’戰略行得通。”他展示著經濟數據,“僅京城天穹別墅區帶動的上下遊產業,就創造了500萬個就業崗位。接下來,我們要將這種模式推廣到更多城市。”
    夜幕降臨,全國的星寧科技住宅區內,萬家燈火與智能設備的藍光交相輝映。在三亞的海底公寓,孩子們隔著量子玻璃與遊魚嬉戲;在哈爾濱的冰雪社區,老人們圍坐在自發熱地板上喝茶聊天;在喀什的絲路公寓,年輕創業者通過量子物流將特產銷往全球;在上海的雲端公寓,上班族用積分兌換著智能管家的服務。
    沈知意站在露台上,望著杭城的璀璨夜景,手機不斷彈出新消息:又有三個城市申請加入星寧科技住宅計劃。她知道,科技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讓每個普通人都能觸摸未來、創造財富的鑰匙。這些拔地而起的科技住宅,不僅是鋼筋水泥的建築,更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橋梁,讓“房屋一代傳三代”的願景成為現實,也讓科技的光芒,照亮每一個平凡卻充滿希望的生活。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