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英雄大會2 多年的心結

字數:3308   加入書籤

A+A-


    步入後堂,侍從奉上熱茶與糕點,恭敬地退下,房間內隻剩下郭靖、楊康、華箏與忽必烈四人。
    郭靖端起茶盞,神色複雜,望著華箏的目光帶著些許愧疚與感慨。他緩緩放下茶盞,聲音低沉而平穩地開口:
    “華箏,這麽多年,你……還好嗎?”
    華箏輕輕一笑,眼底波瀾不驚,抿了一口茶,緩緩說道:“草原的風吹久了,人也就習慣了。”她語氣淡然,仿佛訴說著無關緊要的事情。
    郭靖的手指微微一緊,似是下定決心一般,緩緩地講述起當年在蒙古草原上的往事。
    從他小時候在草原上被成吉思汗收養,到與托雷結為兄弟,再到他與華箏的婚約……他一字一句,平靜地講述著過往,卻不時有一絲愧疚浮現。
    說到二人的婚事,郭靖略顯遲疑,目光看向桌麵,緩緩說道:
    “華箏,我當年答應娶你,可是……我的心意,你恐怕也早已明白。我……喜歡的是蓉兒。”他說得很直白,沒有絲毫遮掩,目光誠懇,卻帶著幾分不忍。
    “我曾想去找你,但……”郭靖的聲音略微低沉,拳頭微微收緊,仿佛在回憶過去的痛苦,“我……終究沒有踏出那一步。”
    他抬頭望向華箏,語氣沉重:“我知道你在草原上可能會遇到危險,可是我沒有回去找你……這件事,一直是我心頭的愧疚。”
    “對不起。”
    後堂一片沉靜。
    茶水的熱氣在空氣中嫋嫋升騰,模糊了彼此的目光。
    華箏輕輕一歎,抬眸望向郭靖,那雙深邃的眼眸中沒有怨恨,反而透著一絲釋然。
    她緩緩說道:“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了。”
    這話語平靜如湖麵,卻又如草原的風一般,帶著一絲淡淡的惆悵。
    郭靖的神色微微鬆了些,他一直擔心華箏會怨恨自己,甚至不願意再見他,如今聽到她的回答,心裏反而有些複雜。
    而坐在一旁的忽必烈,這時卻微微一笑,似乎對這場對話十分受用。他看著郭靖,緩緩說道:
    “郭叔父,我姑姑這些年,雖然留在草原,但她一直都很堅強,今日能與你相見,解開心結,實在是好事。”
    他的語氣平穩,然而楊康坐在一旁,卻敏銳地察覺到忽必烈的神色中,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欣慰和……莫名的輕鬆?
    楊康眉頭微皺,目光掃過華箏與忽必烈二人,心底泛起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惑。
    ——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並非單純的姑侄之情。
    華箏麵對郭靖時,那種釋然與平靜,並不像是一個舊情人對往昔的告別,反而更像是……一個旁觀者?
    忽必烈麵對郭靖與華箏的談話時,表情竟帶著幾分欣慰,甚至是……慶幸?
    楊康雖未開口,但心中已經隱隱覺得,這二人之間,似乎藏著某些未曾言明的秘密。
    郭靖卻沒有察覺到異樣,他的目光仍舊落在華箏身上,像是終於卸下了壓在心頭的重擔,嘴角露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華箏,不論如何,我始終把你當妹妹,你若有任何需要,盡管開口。”
    華箏輕輕點頭,沒有多說什麽,隻是端起茶盞,淺淺飲了一口,似乎在掩蓋眼中的微光。
    忽必烈端起茶杯,眼神炯炯,朗聲道:“今日,能與郭叔父重逢,實屬幸事。這一杯,以茶代酒,敬往事一場,也敬來日再無隔閡,如何?”
    郭靖微微一怔,望著忽必烈,眼前仿佛浮現出當年與托雷馳騁大漠、並肩作戰的畫麵。他嘴角微微上揚,隨即舉起茶杯,與忽必烈輕輕一碰,茶水微微蕩漾,映著兩人的影子。
    “好,不虧是托雷的兒子。”郭靖打量著忽必烈,眼底透著一絲感慨,“你果然長得與你父親一模一樣,連那股英氣都如出一轍。”
    放下茶杯,郭靖輕輕歎息,話音中帶著一絲欣慰:“早就聽蓉兒和穆姑娘說過了,四王爺如今帶著部落歸順大宋,並在衛城建立據點。這樣的膽識和魄力,令人佩服。”
    忽必烈聞言,嘴角揚起一抹笑意,眼中卻透著幾分深思,他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叔父謬讚了,若非楊過兄鼎力相助,我如何能在這亂世中尋得一條生路?我自知,蒙古草原已無前途,與其隨風飄零,不如自尋活路。這一切,還是得感謝楊兄的指點。”
    忽必烈言語誠懇,毫無半點虛偽。
    楊康端起茶杯,輕輕晃動,茶湯泛起層層漣漪,目光沉穩,神色間透著一抹深思。他緩緩說道:“四王爺如今已歸順大宋,此事仍不宜大肆張揚。南宋朝廷亦未曾公開此事,蒙古那邊恐怕還以為四王爺和其部落早已不明不白地消失了。”
    他頓了頓,眼神銳利地掃過忽必烈,語氣鄭重:“這步棋,是我們的絕殺和後手,絕不可輕易暴露。時機未到,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讓蒙古察覺端倪,屆時,我們恐怕就難以利用這步暗棋來掌控局勢。”
    楊康的話音一落,屋內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凝重,眾人都深知其言之有理。忽必烈聞言,眉頭微挑,隨即朗聲一笑,舉起茶杯,目光帶著一絲讚許:“楊叔叔如此看重我,實在令我惶恐。”他輕輕一飲,放下茶杯,語氣坦然,“楊叔叔如今貴為大宋王爺,百姓皆稱頌您的仁政,蒙古部族雖曾是草原的王者,但如今也需在這亂世中謀一席之地。往後,還望楊叔叔與郭叔父多多照拂。”
    楊康輕笑,抬手與忽必烈再度輕輕一碰茶杯,目光中隱隱透著些許欣慰。“四王爺胸懷大誌,未來定能有所作為。”
    郭靖這時也緩緩點頭,聲音沉穩有力:“不錯,既然你我能在今日相認,便是一場難得的緣分。未來,無論是戰場還是朝堂,隻要四王爺願意效忠大宋,我郭靖定不會讓你們這支部族寒心。”
    忽必烈聞言,心中頓時湧上一股豪情,臉上的笑意更深,端起茶杯,鄭重地向兩位長輩敬了一杯。這場茶宴,似乎在悄然間,為未來戰局埋下了一顆不可忽視的棋子。
    喜歡逍遙神雕家母穆念慈請大家收藏:()逍遙神雕家母穆念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