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耶律餘睹來降
字數:2615 加入書籤
天輔五年,正值公元1121年5月,炎炎烈日高懸於空,如同一顆熾熱的火球,毫不留情地向大地傾吐著滾滾熱浪,世間萬物皆仿佛被置入一座巨大且熾熱難耐的蒸籠之中。
空氣在高溫下扭曲、震顫,大地被炙烤得幹裂,發出痛苦的“嘶嘶”聲。
樹葉蜷縮著身子,毫無生氣地掛在枝頭,就連平日裏歡快鳴啼的鳥兒,此刻也躲在陰涼處,不再發出聲響。
就在這酷熱如焚的時節,遼朝內部發生了一件足以扭轉乾坤、改變其命運軌跡的重大事件——外戚耶律餘睹率部前來歸降大金。
耶律餘睹,於遼朝宮廷而言,無疑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關鍵人物。
其家族在遼朝世代簪纓,顯赫無比,自祖上起便為遼朝的穩固與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耶律餘睹本人更是憑借著卓越的才能與家族的庇蔭,在朝廷中擔任要職,深度參與諸多重大國策的製定與決策過程。
然而,遼主的昏聵無道,卻如同一股黑暗的洪流,逐漸將遼朝拖入萬劫不複的深淵,也讓耶律餘睹內心的失望與痛心與日俱增。
遼主每日沉溺於聲色犬馬的奢靡生活,將國家大事全然拋諸腦後。
朝堂之上,腐敗之風肆意蔓延,官員們為了謀取私利,勾心鬥角、結黨營私,全然不顧百姓的死活。
他們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致使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
耶律餘睹懷著一腔赤誠之心,多次向遼主進諫,言辭懇切地希望遼主能幡然醒悟,重整朝綱。
然而,他的忠言逆耳不但未能打動遼主,反而屢屢被遼主無情駁回。
更為甚者,那些奸佞之臣為了鞏固自身權勢,對耶律餘睹極盡排擠打壓之能事。
在親眼目睹遼朝朝堂的烏煙瘴氣、民間的民不聊生等種種亂象後,耶律餘睹心中明白,遼朝氣數已盡,大廈將傾。
為了自己的前途,更為了萬千百姓的福祉,經過一番痛苦的思索與掙紮,他最終毅然決然地做出了率部歸降大金的決定。
當耶律餘睹麵見太祖之時,他的神情盡顯疲憊,那是長期憂國憂民以及遭受排擠打壓後的身心俱疲。
然而,在這疲憊之中,卻又透著一股毅然決然的堅定。
他“撲通”一聲伏地叩拜,聲音中飽含著無奈與悲憤,緩緩說道:“陛下,遼主無道,荒淫無度,整日醉心於聲色犬馬,不理朝政。
朝堂之上混亂不堪,官員們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全然不顧國家安危與百姓疾苦。
如今百姓們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紮,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臣實在於心不忍,故率部前來歸降。
臣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肝腦塗地,助大金成就宏圖大業,還天下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他的話語中,既有對遼主昏庸的痛心疾首,也飽含著對大金能夠救民於水火的殷切期望,同時更懷揣著在大金施展自身才華、為百姓謀福祉的強烈渴望。
太祖聽聞此言,心中大喜過望,眼中頓時綻放出驚喜與欣慰的光芒。
他趕忙快步上前,伸出雙手,親自將耶律餘睹扶起,臉上滿是欣慰之色,說道:
“愛卿此舉,實乃明智之舉,亦是大義之舉啊!我大金向來求賢若渴,廣納大義賢才。你既來歸附,便是我大金的棟梁之材,日後必能為大金的繁榮昌盛建立不世之功。”
太祖心裏清楚,耶律餘睹的歸降,不僅為大金帶來了遼朝內部諸多至關重要的情報,更如同為大金注入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壯大了大金的整體實力。
耶律餘睹的到來,恰似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迅速在遼金戰爭的格局中激起千層浪,讓遼金戰爭瞬間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曆史階段。
戰爭的性質與目的,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此前,金對遼的戰爭,在一定程度上還帶有自衛以及反抗遼朝壓迫的色彩。
但隨著耶律餘睹帶來的詳盡情報,金朝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看到了徹底顛覆遼政權、實現宏圖霸業的可能性。
其目標逐漸清晰且堅定地轉變為實現“中外一統”,建立一個幅員遼闊、威震四方的龐大帝國。
耶律餘睹為表忠心,將遼朝的軍事部署、政治格局、各地的地形地貌、糧草儲備等重要信息,毫無保留地向太祖進行了詳細介紹。
太祖如獲至寶,依據這些珍貴情報,重新精心調整了作戰計劃,決心緊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絕佳機會,一舉消滅遼朝,成就千古偉業。
喜歡完顏阿骨打傳請大家收藏:()完顏阿骨打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