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李寨主思成新術,轟天雷水泊練兵
字數:6408 加入書籤
“原來如此!”
李逵娘倒是深信不疑,李寒笑再和老太太說了幾句,便告知要派機密人來伺候,萬萬不能疏忽大意。
而去把李逵找來的日程,也得抓緊了!
老太太好糊弄,李逵那邊還得派遣心腹機密之人前往。
現在梁山泊的實力大幅度提升,李寒笑也需要詳細的處理一下內務問題了,出去了這麽久,首先就得去看一看“轟天雷”淩振關於火器方麵的製造問題,看看盡展如何了。
李寒笑之前和淩振商量了一下目前梁山泊的火器發展方向,他們二人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先不製造那種非常笨重,體型較大的火器,耗費時間和資源太大不說,還移動不便,研究時間緩慢。
而李寒笑讓淩振第一批打造的則是三眼銃和虎蹲炮,這兩樣火器適合單兵使用,其威力也算夠看,李寒笑意圖先打造出一支配備小型步兵炮的火槍營,作為戰場上的殺招王牌使用。
到了淩振的火藥作坊,李寒笑剛進了院子裏麵,就看見牆角處堆放著小山般的一堆三眼銃的銃首,後麵還沒有加上握柄。
另一邊則是一堆沒有進行組裝的虎蹲炮零件,三眼銃看起來是有一百多個,虎蹲炮少了些,也就三四十門的零件。
也難為“轟天雷”淩振了,因為這方麵的技術人才隻有他一個,雖然李寒笑給他派了幫手,但是這些幫手短時間內也就隻能幫著他幹點雜活,剩下的事情也插不上手,所以淩振的效率還真快不到哪裏去。
“淩振,忙著呢?”
李寒笑走進淩振的作坊裏,看見淩振正用銼刀在仔細的打磨零件。
一看是李寒笑來了,淩振立刻站起身來,把李寒笑拉到了辦公桌旁。
“寨主,我這兩天想了一下,你說要是把三眼銃變成單體發射,提高其精度和槍管長度,威力和精準度我看都能提升……”
淩振的思維,已經從三眼銃跳到了類似於“鳥銃”的單槍管單發槍械上了。
“按理說應該是可以,隻不過那樣的話,製造成本可就更高了……”
李寒笑怎麽能不知道,相對於三眼銃,它的“競品”鳥銃,射程更遠,射擊更精準,在明朝中前期的明軍中深受歡迎,認為鳥銃是最奇巧的火器。
曆史上在抗倭名將戚繼光抗擊倭寇的時候,鳥銃起到的作用就很大,然而鳥銃的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相比於三眼銃的造價更高,維護成本更高,所以,鳥銃雖然深受歡迎,但是造價太高,因此,才有了造價較低的三眼銃作為輔助。
而三眼銃能夠從輔助上升到輸出位,也跟戰場有關,明朝中前期的戰場主要在南方局部地區,以抗倭為主要軍事行動,通常情況下,天氣對戰爭的影響比較小,鳥銃射擊更準,而到了明朝後期,明朝的戰場從南方轉移到了北方,對手主要變為遊牧騎兵。
在北方戰場上,鳥銃就不行了,因為北方寒冷風沙大,鳥銃沒有引線,需要把火門打開,一打開就被大風吹跑了,相對於三眼銃的敦實,鳥銃還有些單薄,一旦和敵人白刃戰的時候,鳥銃就礙手了,而三眼銃就像一個大棍子可以當作武器,與敵人進行廝殺。
所以三眼銃的優點在北方戰場更為突出,三眼銃槍短小精悍,適合明軍騎兵使用,類似古代版的騎兵槍,雖然精度不如鳥銃,但是在近距離作戰的時候,三眼銃是“噴”出來的,殺傷範圍大,殺傷力強。
在古代戰爭中,精準打擊永遠比不上鋪天蓋地的殺傷,李寒笑想要大批量製造三眼銃和虎蹲炮,也是看中它們也都能在馬背上使用,造價低廉的情況。
況且鳥銃這種武器,你要是不加膛線,這東西精準度比起三眼銃來就是非常有限的了,況且現在膛線工藝的問題,李寒笑還真沒辦法解決。
另外,三眼銃相對於鳥銃的優勢更加明顯,根據李寒笑在後世看過的資料顯示,三眼銃在五十米內可以破重甲,在80米外,能夠重創不皮甲的人,所以,兩軍對陣時,攜帶三眼銃到中進程時放上三槍,然後再進行近距離肉搏,效果肯定比鳥銃要好很多。
僅靠著三眼銃肯定是不行的,火器方麵還需要進行不斷的更新換代,無煙火藥什麽的到了技術進步之後也得造出來。
“這倒是……眼下能幫得上我的人太少了,這些人能幫得上我,起碼還得再學半年!”
淩振指著在院子裏麵劈柴,研磨硫磺的那些打雜人員說道。
李寒笑也有心給他找幾個好幫手過來,可惜在宋朝境內,火器市場並不吃香,像是淩振這個級別的炮手堪稱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在濟州府極其附近州府,估計能夠找到的能夠老是接觸火藥的人,隻可能是販賣煙花爆竹的……
李寒笑也因此發起了思考,現在他也沒什麽事情,他也是懂得製造火藥爆炸物的,看來他也該動動手了,至少先把無煙火藥搞出來。
不過,想搞出無煙火藥的前奏是具備製造硝酸、硫酸,接著你得有棉花,這樣就可以弄出初級發射藥包——硝化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又是一個大工程,還得先把三酸兩堿都給造出來,三酸自然不用說,硫酸、硝酸和鹽酸,兩堿就是純堿碳酸鈉和火堿氫氧化鈉。
現在,李寒笑最好弄出來的三酸當屬硝酸,可以用煆燒綠礬法獲得,而這綠礬,是古代的一味中藥名,主成分為含硫酸亞鐵的礦石或化學製品。
這東西在中國廣泛分布於山東、湖南、陝西、甘肅、新疆、安徽、浙江、河南、四川等地,並不難弄,早在古代就有人嚐試過了把綠礬煆燒的氣體溶於水從而獲得硫酸的辦法。
綠礬受熱分解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與水反應,就是傳說中的硫酸了,但是這種辦法產量低,還得收集處理有害氣體,危險性大。
還有一種就是燃燒硫磺,生成二氧化硫,然後把二氧化硫溶於水,就是亞硫酸,經過氧化之後,這亞硫酸就成了硫酸。
有了濃硫酸,加入食鹽加熱反應就可以獲得氯化氫氣體,將其溶於水,那就是鹽酸。
至於製造硝酸,主要原料就是硝酸鉀,用硝石就可以,不管是硫磺還是硝石,這都是製造火藥的必備原料,梁山上已經進行了大規模儲存,並不缺少。
硝石隻要進行幹餾,就可以產生亞硝酸鉀和氧氣,而亞硝酸鉀繼續分解就是氧化氮和氧化鉀,再和空氣反應成二氧化氮,溶於水後,就是硝酸。
除此之外,還有在當年老戰爭物資匱乏期間的“缸塔法”製造酸類的辦法,都可以想辦法在這個時代實現。
隻是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麵臨,就是氣密性和容器。
這個時代沒有玻璃,氣密性和抗腐蝕的材料就不太好解決。
雖然這個時代有燒製琉璃的工匠,但是畢竟琉璃在這個時代屬於奢侈品,李寒笑不能去他們那裏定製琉璃的器皿。
還得想辦法,自己造玻璃啊!
其實造出來玻璃倒也是和生財之道,畢竟琉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矽那就是沙子的主要成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而且,在琉璃被炒得大行其道,一本萬利的時代,如果李寒笑能夠大肆出售玻璃器皿,賺錢絕對能多到數得手抽筋!
但是,這製造玻璃,李寒笑也沒實際動手操作過,隻是知道原理而已,隻能嚐試著製造一下看看了。
其實造玻璃也是一門非常有內涵的技術,李寒笑雖然知道其原理,但是實驗了一整天,雖然把二氧化矽、碳酸鈉、石灰石、白雲石和長石。配料以合適比例混合,送入到加熱1500攝氏度的熔爐中,進行了煉製,但是問題百出,不是不成型就是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經過這一次失敗,李寒笑也看出來了穿越到古代小幾年就能做出透明無雜質玻璃……可能性基本為0,就算是你知道原理也不行……
而且就是把玻璃造出來了,現在沒有橡膠,氣密性問題還很大……
沒有玻璃,那麽三酸兩堿的製造還得停下,火器的發展短時間內也就提不上日程了……
李寒笑頗有點挫敗之感上湧心頭,但是他轉念又一想,其實也沒什麽,就算是三眼銃和虎蹲炮,這也是跨時代的火器產物,可以說用來碾壓大多數的同時代軍種是夠用的了。
就算是較為現代的火器李寒笑一時造不出來,他能夠把明朝的火器複原出來,那在宋朝也無異於是降維打擊了。
想到這裏,李寒笑又恢複了一些信心,原曆史上,這些東西的發展經過了數百年的實驗,他想在梁山泊上零基礎一蹴而就,確實沒有這種可能。
玻璃的事情,最好能夠弄幾個燒琉璃的師傅上山,指點一下,他們是熟練工種,總比李寒笑一個生手自己操作要強的太多了!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專業的事情,還是要讓專業的人來幹,李寒笑則是叫人把那些已經完工的三眼銃和虎蹲炮全都組裝起來,然後一起帶到訓練大校場去找“豹子頭”林衝。
他要組建火器部隊了,這件事除了他,誰都做不了。
“林教頭,速速從軍中給我選出二百忠心耿耿的精壯士卒來,我這裏有一支新部隊要組建。”
林衝聽了李寒笑的話,又看見了那邊的三眼銃和虎蹲炮,當初打梁山的時候,林衝可是親眼見識過虎蹲炮的威力,於是急忙問李寒笑道,“寨主可有什麽要求?”
“身強力壯,能負重,腳力好,眼神眼力絕對不能差,除此之外,還有一遭,就是如果有當過木匠的弟兄,首先錄取。”
李寒笑為什麽要木匠出身的人呢?因為這木匠幹活單吊線的時候,其實和用槍瞄準很像,有著一定的相通性,上手是比較快的。
“木匠?好,我這就派人去挑選!”
李寒笑等了約莫一個時辰,林衝就帶著二百人來了。
“寨主,這些人都是身強體壯,腳力不錯,眼力也不錯的,就是當過木匠的有些少,就隻有十幾個人。”
“先把那些當過木匠的帶過來,我先教他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二百個一起教練,這工作量實在是太大了,李寒笑教了他們八成也是學不會,不如先把這十幾個當過木匠,有可能學得更快的人先給叫回來,然後再讓著十幾個已經學會的人再去成為小頭目,一個人帶他十幾二十個徒弟,眼對眼,人盯人,一級盯一級,這樣教學效率才能快速有效。
李寒笑就先從三眼銃開始教起,先是從持槍,裝填火藥、彈丸、引信、開火等步驟教起,然後再去教他們如何操縱虎蹲炮。
做後則是需要讓他們實際上手操作一下,才能真正的學會,林衝就在一旁看著,眼瞧著十幾杆三眼銃爆豆一般的同時開火,“劈裏啪啦”的把被當做靶子的一堵泥牆直接打垮了一半。
林衝看得心驚膽戰,這東西殺傷力那麽強,攻擊距離也不亞於弓弩,這要是一下子弄個百八十把的一齊開火,就是銅澆鐵鑄的羅漢金剛也受不了,非得成了篩子不可。
真的到了那樣的一天,他們這些高手的作用,恐怕也是沒有什麽了。
如果說操練三眼銃的場景,就夠讓人大跌眼鏡的了,那麽虎蹲炮的齊射訓練更是讓整個梁山的人心頭都為之一震。
因為不便於在後山開炮,所以李寒笑叫人把虎蹲炮拖到了水泊邊上來開炮,二十多門虎蹲炮炮彈齊齊散射進湖麵,給湖麵上掀起了無數的水花。
其中,還夾雜著不少魚類被殃及,被打死之後浮上水麵……就是沒被打中的,也叫各種衝擊波給震暈過去了,結果這湖麵上漂著的全都是魚,比起用漁網捕魚,那效率可是快多了!
阮氏三雄沒見過這場麵,在旁邊很好奇的觀看,最後卻看得心驚肉跳,這要是一個人在水裏,怕不是直接都打爛了!
喜歡水滸:灌口李二郎傳請大家收藏:()水滸:灌口李二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