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張伯奮長江後浪推前浪,赤發鬼一山更比一山高

字數:6595   加入書籤

A+A-


    “好!”
    “托塔天王”晁蓋幾乎是強忍著疼痛,說出的這句話,現在他握錘的這隻手算是徹底使不上勁了,抓東西都抓不住了!
    而張伯奮畢竟年輕,雖然倒地受傷了,但是緩了會兒,人家又站起來了。
    “還是你更勝一籌!”
    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托塔天王”晁蓋的力量確實比他更大些,剛剛對錘,雖然最後兩人都沒有拿住大錘,但是張伯奮的大錘是先脫手的。
    隻不過,他比晁蓋年輕些,狀態恢複的也更快,此時他撿起兩柄銅錘來,站在原地看著 晁蓋。
    “殺!狗日的官軍,你爺爺來了!”
    就在此時,一隊步兵嗷嗷叫著從東溪村和西溪村相隔的那條小溪裏麵快速飛奔過來,前往救應此處的戰場。
    為首的一個人,也是手持一口樸刀,鬢邊有一大塊朱砂記的大漢,撒腳如飛,猶如地獄惡鬼,直殺過來,後麵跟著的人馬,仔細一看,恐怕有三百來人之多。
    “不好了!”
    張伯奮看到這些人,就知道他們是水泊梁山的援軍,現在他們帶來的官軍正在和莊客纏鬥 已經有了些損失和死傷,現在這梁山泊賊寇的三百多生力軍一來參戰,如何抵擋?
    更何況,現在張仲熊已經受了傷,再打是不可能了,自己也不在巔峰狀態,剛剛和那“托塔天王”晁蓋硬拚力氣,張伯奮此時頂多還剩下四五成的力量,再打可未必打得贏。
    “大哥,快走啊——”
    張伯奮耳邊響起了弟弟張仲熊的呼喊聲音,這才把他從思考裏拽進現實,是啊,再不跑,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於是,那張伯奮大喊道,“快走,我來殿後!”
    雖說這張伯奮兄弟兩個也算是出自於官宦人家,但是並沒有那麽些官宦子弟的惡劣習氣,此時臨危之際,他還是能夠擔得起一個指揮者的責任,主動殿後。
    “小畜生!”
    “赤發鬼”劉唐的奔跑速度在水泊梁山上應該是排的上號的,突襲速度極快,原著裏在打東昌府對付“沒羽箭”張清的時候,一堆馬軍將領被“沒羽箭”張清給打得一個個盔歪甲斜,腳瘸手跛,而唯一殺到了那“沒羽箭”張清麵前,碰到了張清的,還就是這個“赤發鬼”劉唐。
    當時“沒羽箭”張清還看不起劉唐,認為騎兵尚不能取勝,何況他劉唐一個步卒呢?結果“赤發鬼”劉唐腳快,步速極高,還沒等張清反應過來,就衝上去先給了張清戰馬一樸刀。
    但是,這可是“沒羽箭”張清的第一次出場,處於“新手保護期”之內,他的高光時刻是不可能被打破的,所以,“赤發鬼”劉唐就被戰馬馬尾巴掃中了眼睛,遲了一下,這麽一個荒唐的理由給耽誤了,被“沒羽箭”張清一石子放倒活捉了。
    雖然結局不太好,但也證實了“赤發鬼”劉唐的速度,此時的“赤發鬼”劉唐更是狂飆突進一般,旋風一樣的衝到了那張伯奮的麵前,手中的樸刀像是電風扇一樣的,旋轉著砍向了張伯奮。
    要說劉唐的實力,原著裏他是梁山泊步軍頭領第三位,隻在“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鬆之後,這就很說明問題了,在引誘盧俊義上山的戰役裏麵,宋江也派了他出戰盧俊義,基本上能夠確認其確實是梁山步戰第一梯隊的水平。
    隻是此人戰績少了點,最出名的戰績就是他出場時與“插翅虎”雷橫的戰績,被吊了半夜還能壓著“插翅虎”雷橫打。
    當時的戰況非常激烈,甚至後來“插翅虎”雷橫手下的士兵都要一起上,群毆“赤發鬼”劉唐了,這就很說明問題了,如果兩人真的完全平手,那為啥作者還要在後麵說雷橫手下士兵要一起上搞劉唐?很明顯連士兵都能看出雷橫的劣勢。
    後麵“智多星”吳用就來勸架了,吳用雖然說會武功,但是不高,他都看出來再打下去雷橫要掛了。所以趕緊上來勸架。
    但其實吳用勸架不僅是救雷橫其實也是救劉唐,為啥這麽說呢?很簡單,劉唐當時什麽身份?平民。雷橫是什麽身份?都頭。大小也是個官。一個平民殺了都頭,你說劉唐會有什麽下場?所以,為啥說吳用也是救劉唐的。
    不過話說回來,劉唐頭也真鐵,找晁蓋是幹大事的,為了這事,把自己搭進去了,大事沒幹成,自己還陷了,所以說劉唐無論情商還是智商都不高,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赤發鬼”不夠貼切,還得加上個“冒失鬼”。
    不過,劉唐在梁山有功勞更有苦勞,招安以後隨宋江南征北戰,立下戰功,征討方臘時,劉唐斬殺潤州統製官“巨靈神”沈澤。
    隻可惜杭州會戰時,劉唐隨盧俊義攻打候潮門,見城門未關,為搶頭功,竟單馬衝入城門,城上守軍連忙砍斷繩索,墜下千斤閘板,將劉唐連人帶馬砸死在門下。
    論武力值,“赤發鬼”劉唐絕對是夠看到的,隻是他這冒失的毛病要是不該改,還是不堪大用的。
    張伯奮立刻提起兩個大銅錘來抵擋,但是他發現,這“赤發鬼”劉唐的刀法似乎非常的“飄忽不定”,有點兒讓他捉摸不透這刀的刀法路線,到底會是砍到哪裏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赤發鬼”劉唐這刀法,指東打西,指南打北,本來就不好捉摸其路數,這“赤發鬼”劉唐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快速移動,本來張伯奮就看不透他的刀法,現在來回的奔波抵擋,可謂是疲於奔命。
    他手裏的兵器本來就要比他“赤發鬼”劉唐的樸刀要沉重得多,再加上他剛剛耗費了大量的體力,現在連續的抵擋,速度方麵他多少有些跟不上了!
    “不行了?”
    “赤發鬼”劉唐近乎敏銳的就發現了張伯奮的情況,於是便更加快速的變換身位,開始頻繁攻擊。
    “赤發鬼”劉唐的這套刀法叫做“亂披風”,相傳乃是當年瓦崗寨的英雄王君可的刀法。
    如果給瓦崗寨來個實力排行,除了絕世的裴元慶與槍法絕倫的羅成之外,美髯公王君可絕對稱得上第三,盡管他不在四猛十三傑之列,他的實力戰績絕對不亞於秦瓊單雄信。
    麵對排名第九的花刀魏文通,瓦崗群雄遠不是對手,秦瓊單雄信也隻能相鬥幾個回合,王君可的出場有種耳目一新之感,他比魏文通更加酷似關羽,大戰數十個回合的王君可並沒有落敗,最後使出拖刀計無法勝出才有了退陣。
    汜水關前遇到金刀左天成的時候,從程咬金到瓦崗四虎將根本不是對手,作為瓦崗五虎之一的王君可卻能夠再戰幾十回合,王君可在大魔國和西魏陣前效命,多立戰功用"釣魚刀"殺死了四猛之一的鐵槍將來護兒,和曾經打敗秦瓊的花刀將魏文通兩次交鋒不分上下,殺死上馬關副總兵大刀張義,和金刀將左天成大戰二十回合略處下風,秦瓊恐其有失,忙將王君可喚回。可以稱得上是五虎上將中功勞最高的一位。
    這些戰績已然彰顯出他的本領過人,在隋唐爭霸稱雄的時代,王君可的刀法隻能算作二流水準,然而周旋有方的精妙卻殺出一流戰績。瓦崗散將後很多人投唐去了,這位美髯公卻消失在眾人的視野中,李密玉璽換蕭妃,失去人心,王君可心灰意冷,回到五柳莊做自己的員外爺,從此喪失誌氣,隻想著置辦產業,教育兒子繼承家當,無心建功立業。
    後來他結識了老英雄雙槍將薛英,讓他傳授給兒子王永安武藝。羅通掃北受困在青石山,程咬金單騎跑出,偶遇王君可和薛英。
    程咬金在薛英麵前羞臊了王君可一頓,並且將王永安帶走投奔唐營。王永安力劈八猛將,解了青石山之圍,投在軍中。
    王君可前去找兒子,被程咬金和羅通設計,留在了軍中,後被封為大唐掌國公,唐太宗東征遼東,王君可隨軍出征,留在獅子口看守戰船,不幸受了風寒,病逝於軍中。
    不過,萬幸的是他的刀法在後世還是傳下來了,雖然不知道這“赤發鬼”劉唐是在哪裏和誰學來的,但好歹也算是傳下來了。
    而當年的王君可用的兵器是眉尖刀,眉尖刀顧名思義,刀刃猶如眉毛一樣又細又長,是在馬背上用的大刀,王君可的刀法也算是馬上的刀法。
    而而樸刀寬刃,柄也比眉尖刀短一些,樸刀一般一人高了不起了,眉尖刀兩米多比較常見,樸刀套路還是走的近身揮砍,一般前手直接握的是刀根下麵護手的位置,攻擊距離其實不長,跟單刀差不多,技法有點衝進人群裏掄開了開無雙的意思。
    而眉尖刀因為頭比較輕,技法上會比較注意利用柄長的攻擊距離優勢,握的一般是後手在柄尾,前手大概在柄中段左右位置,利用長度和靈活優勢劈砍,由於這“赤發鬼”劉唐學的是馬上用眉尖刀的大刀刀法,但是實際上用的卻是步下用短一些的樸刀,所以這在刀法的發揮之上就會有一定的區別。
    沒想到,這兵器用的不對,而且還沒有馬戰,反而把王君可的這套“亂披風”刀法給發揮的更有玄妙之處。
    而張伯奮此時與“赤發鬼”劉唐交手,卻感覺到了壓力和震懾。
    他這才算是和真正的高手交了手,之前和“托塔天王”晁蓋交手那都不能算,這個“托塔天王”晁蓋雖然力氣較大,但是實際戰績基本上等於沒有,實力是不宜高估的,應該是地煞星裏麵較為靠前的水平。
    但是,“赤發鬼”劉唐是絕對的一流步戰高手,此時說白了,張伯奮和他交上手了,才算是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自己的本事有多麽經不起考驗。
    實話實說,就算是那張伯奮在全盛時期和“赤發鬼”劉唐交手,他怕也是打不過的,沒辦法,他太年輕了,雖然在同齡人裏麵,實力堪稱是“佼佼者”,但是畢竟是“六月份的冬瓜——毛兒嫩”啊!
    “啊!”
    就在張伯奮應接不暇之時,那“赤發鬼”劉唐下盤一個“虎尾腿”,直接把那張伯奮鉤翻在地上,他光顧著上邊掄起雙錘來抵擋那“赤發鬼”劉唐的樸刀了,結果就忘了下麵了,直接是顧此失彼!
    “呀!”
    正在“赤發鬼”劉唐即將要一刀劈死那張伯奮的時候,後麵突然傳來了一個聲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唐兄弟,且慢動手!”
    “赤發鬼”劉唐愣了一下,就這一下,那張伯奮看準了機會,立刻就從地上爬起,狼狽的跑了。
    “別走!”
    劉唐還要追,卻被剛剛趕來的“豹子頭”林衝給攔住了。
    “寨主有令,放他們去了!”
    林衝說道。
    這倒不是李寒笑婦人之仁,而是他已經知道了新上任的濟州府知府乃是張叔夜。
    李寒笑還是非常敬佩此人的,此人乃是能臣啊,這位大宋唯一率軍勤王的忠臣,用生命詮釋了何為氣節,何為忠誠。
    張叔夜這個名字,在北宋末年可謂是家喻戶曉,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蘭州小官,到平定羌人之患的功臣,要說這位老將最讓人佩服的是什麽?那就是在麵對金兵來犯時,他毅然決然帶著兩個兒子,率三萬將士星夜馳援汴京。
    當時其他幾路總管都在幹什麽?或者說他們根本就沒動彈,有的甚至在看熱鬧,偏偏張叔夜接到軍令,立馬就動身了。
    這支軍隊一路北上,所向披靡,雖然路上經曆了不少血戰,但依舊保持軍容整齊,讓欽宗皇帝看了都連連點頭,在京城的保衛戰中,張叔夜父子三人可沒閑著。他們帶領將士連戰四天,還斬殺了金軍的兩員大將,這份戰績著實令人振奮。
    可惜啊,張叔夜的忠心沒能挽救大宋的命運。金兵攻破汴京後,他和兩個兒子仍在浴血奮戰,直到接到停戰命令才不得不放下武器。
    更讓人敬佩的是,當金人想立異姓為帝時,這位老將毫不猶豫站了出來,他當著金帥的麵,堅決要求立趙氏太子,這份膽識,令人肅然起敬。
    最後,當得知要被押解過黃河北上時,六十三歲的張叔夜選擇了自盡。他用這種方式,向世人詮釋了什麽叫“寧死不屈”。
    你說他何必如此剛烈?可張叔夜心裏明白,過了黃河就是敵國的地盤,他死也要把忠魂留在大宋的土地上。
    這樣的人,李寒笑想著的是招攬,這是上善之策。
    所以,自然不能殺他的兒子,撕破臉皮了。
    喜歡水滸:灌口李二郎傳請大家收藏:()水滸:灌口李二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