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挽雕弓代代才人出,無窮己自有後來人
字數:6620 加入書籤
“唉!誰幹的!”
但是,少年嶽飛並不知道的是,這隻金雕是有主兒的。
這隻金雕正是李寒笑那隻蒼鷹新找的伴侶——從朱家莊園那裏拐走的那隻金雕,現在也是李寒笑的飛禽。
李寒笑拜訪完了周侗,一行人吃完麵上路,正要經過前麵的筆架山,李寒笑就放鷹出來探查前方,沒想到被嶽飛給射了!
但同時李寒笑也有點震驚,真好箭術啊!
要知道,金雕的飛行速度那是非常快速的,要知道,金雕的平均飛行時速可以維持在240到320公裏之間,在俯衝捕捉獵物時,金雕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300千米。
經過人類訓練的金雕甚至能夠在草原暴動時驅趕狼群,利用俯衝的速度和力量將狼的脖頸死死抓住。
別管是用弓箭還是用槍,想要在空中擊中高速移動的物體那是難上加難,所以《水滸傳》原著裏“小李廣”花榮上梁山的時候露了一手射雁的絕技,就把“托塔天王”晁蓋震驚的乖乖坐下了。
別管是古今,能連打空中高速移動物體的射手,那都神射手序列的猛人啊!
而且,這兩支箭的難度還更加大,因為它這兩支箭還不是直接直射金雕身體的,而是一先一後,擦著金雕的兩隻翅膀過去的,隻給了金雕有限的殺傷。
這射的準難,能夠控製得箭矢力道如此精準,更難,太多人都是能放不能收,但是眼前的這個射手居然能夠精準把控到了這個程度,當真歎為觀止。
要知道,第一支羽箭傷了那金雕一支翅膀之時,你第二支羽箭立刻就得跟上,相隔也就零點幾秒,在這個時間內,挽弓搭箭,再找準力道和距離射箭出去,這難度係數比考武舉人還難。
要知道,李寒笑的射術也在天下前列,這些年在蜀中他弓箭算是練出來了,天天打獵,射獵,抓鷹,熬鷹,訓鷹,熬得自己這倆眼睛倍兒亮,把倆眼睛練得像是“火眼金睛”一般,天上兩支箭矢的運動軌跡,他看了個清清楚楚。
李寒笑估計就是把那“小李廣”花榮和“小養由基”龐萬春給拉來,也是不過如此了吧。
李寒笑一來得找到這人說道說道,憑什麽射自己的鷹,第二個就是得看看,這人是個什麽人,尋常的獵戶估計是沒有這個手段的。
這是個人才啊,就這一手射術,放在軍隊裏麵當個參將、偏將是完全沒問題的,這射術在春秋時期那是“君子六藝”之一,“禮、樂、射、禦、書、數”裏麵的“射”就是箭術。
隻要箭術厲害的人,其武功不會太差,因為拉弓射箭你想要射得準,倆膀子的力道那是要極大的,下盤還要準,眼力還要好,差一點你都射不準。
唐朝武貢遠程步射標準為:一石弓79.3公斤)、六錢箭25克)、射程105步,滿清時代另一個常見說法是:騎射三力36磅),步射五力60磅)。
這種弓箭,正常人更本拉不開,更別說射箭百發百中了。
所以,一個好的射手,他的力量,速度,眼力絕對不差,就是放下弓箭打肉搏他也要別其他人強一些。
一般人以為弓箭手就會拉弓射箭,是要被近身就變得軟弱可欺,似乎是不會近戰的樣子,沒辦法,後世許多人受遊戲、影視劇,尤其是歐美的奇幻電影,比如魔戒係列等電影的影響,一直對弓箭手存在著很大的誤解。
畢竟他們也沒有拿過弓箭,實際的去拉一拉試一試,很多人都以為古代弓箭手們真的就類似影片中的精靈們一樣身材瘦削纖細,甚至還有人認為古代弓箭手們都是近戰脆皮,在戰場上的作用就是射箭,以箭雨的形式殺傷敵軍,然後等到敵軍接近陣地時就得趕緊撤退,讓出戰場,讓近戰兵種上場與敵人短兵相接,否則敵軍一旦衝入弓箭手陣地,那麽脆弱的弓箭手無法阻擋就會一哄而散。
實際上這想法是大錯特錯了,這樣的想法隻會讓自己衝到一群雙臂極其發達的猛男麵前被碾壓,他們就是身上沒別的東西,拿弓當棍子都能把你腦漿子掄出來……
宋朝軍隊雖然擁有神臂弩這樣的大殺器,但是宋軍同樣也非常重視弓箭手和弓箭,宋代弓箭的拉力單位是鬥和石,戰弓的拉力一般分為八鬥、一石、一石二等幾類。
宋代的1石等於92.5宋斤一宋斤等於640克),1石即59.2公斤。所以宋代八鬥、一石、一石二的戰弓大約等於現在的九十磅40.82千克)、一百三十磅58.96千克)、一百八十磅81.64千克)左右的弓,嶽飛就是那種能開三石之弓的神人,真能一箭射爆一個人。
能單手舉起50到70公斤重物的人是不是猛男?而且人體拉弓射箭主要使用到的部位不是手臂,而是用腰背發力,靠的是背闊肌,用力方法類似單臂俯身啞鈴劃船,這就意味著一名合格的古代弓箭手,基本都是膀大腰圓的大兄弟,擁有高大骨架、強壯肌肉,比許多現代人都強壯,否則就拉不開弓,根本不可能和電影、遊戲裏那些身材瘦弱、注重敏捷的弓箭手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李寒笑以為這個射箭的極有可能是個被埋沒在此地的高手壯漢,非常有招攬的必要性 。
如果能招攬,李寒笑自然不能放過這樣的一個人才,此去救“九紋龍”史進,少不了遠程攻擊手段,雖然“轟天雷”淩振帶著他的火器也跟隨前往了,但是火器的問題在於它點燃時聲音太大,連光帶火還冒煙,會暴露目標,弓箭則沒有這方麵的困擾。
於是乎,李寒笑催動北海颯露紫,快馬加鞭,直奔那金雕墜地之處而去。
“好威風的扁毛畜生!”
少年嶽飛沒有先去撿那幾隻大雁,而是直接去抓那隻金雕,畢竟就那隻金雕最值錢了,嶽飛生怕它跑了。
要說那支金雕個頭也不算小了,但是傷了翅膀之後,哪裏是嶽飛的對手,被嶽飛看準了便擒住了爪子,拿褲腰繩直接把雙爪綁了個“豬蹄扣”。
就在此時,空中又響起一聲嘹亮的鳴叫,是李寒笑的蒼鷹救老婆來了,這隻蒼鷹直接亮出利爪,照著小嶽飛頭頂施展利爪就撲了過去。
“別!”
李寒笑此時也到了近前,見是個孩子,忙要阻止蒼鷹傷他。
因為李寒笑在那一瞬間就猜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份!
就在這麒麟村旁邊,年紀還對得上,還有這麽大的力氣開弓射箭,這麽有準頭射金雕,不是年輕的精忠大帥是誰啊!
萬一自己的鷹傷了他一點,李寒笑怕是要引咎自殺以謝天下了……
此時嶽鵬舉毫無防備,眼看著那利爪就要落到嶽飛頭頂上時,但見那孩子身體一震,從泥丸宮上就衝出一道金光,化作了猛禽模樣。
但見得那物:金翅鯤頭,星睛豹眼。振北圖南,剛強勇敢,變生翱翔,宴笑龍慘,摶風翮百鳥藏頭,舒利爪諸禽喪膽!
“雲乘萬裏鵬啊!”
別人還沒趕上來,看不到,李寒笑可是看了個真真切切,這是嶽鵬舉沒跑了!
而自己的那隻蒼鷹見了這法相,當時落地垂翼,服服帖帖的站立在那裏。
《說嶽全傳》裏麵說過,嶽鵬舉乃是西天金翅大鵬鳥轉世,金翅大鵬鳥幾乎算是飛禽的祖宗了,《西遊記》裏麵說,大鵬與孔雀是鳳凰所生,混沌初開之時,天地交合而生萬物,飛禽之長鳳凰得交合之氣生下孔雀和大鵬。
這大鵬扇一翅有九萬裏之遠,孫悟空駕筋鬥雲一去有十萬八千裏,因此大扇兩翅便能趕上孫悟空,在飛禽裏麵那是祖宗級別的存在,李寒笑的這隻鷹和他比起來,也是螢火之於皓月啊!
但是嶽飛自己並不知道,而且那金翅大鵬鳥的法相也是瞬間就消散了,李寒笑趕上近前,這心裏才放下了。
“這位小兄弟,沒事吧!”
李寒笑臉上帶笑的說道,他此時想起他前世遊西湖在旁邊的嶽王廟祭拜嶽飛的時候,他足足吐了秦檜兒七八口口水。
沒想到,這輩子居然能見到嶽武穆真人了,李寒笑心中當真是百感交集,不由得想起那句,“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來……
“無事,不知客人是……”
嶽飛年紀雖小,家教卻好,向李寒笑行了一禮。
“過路之人,隻不過你射的這隻金雕是我養的,你射了它,這隻鷹也是我養的,才會來攻擊你啊!”
李寒笑解釋起來。
嶽飛這才恍然大悟,練練道歉道,“小子實在不知道,傷了客人的鷹,真是不該,我方才射了幾隻雁,送給客人,全當做賠罪吧!”
“不必,你是無心之失,不為罪,你要是能答應我一件事……便原諒你,如何?”
真的見到了嶽飛之後,李寒笑反而是有點不知道該說些什麽了……
“什麽事?”
“我告訴你一句話,你要發誓,牢牢記住,踐行到底,先記到腦子裏,再浸到骨子裏去!”
李寒笑的手放在少年嶽飛的肩膀上,非常鄭重的說著。
“好,嶽鵬舉在此立誓,將這位客人的話,牢牢記住,踐行到底,先記到腦子裏,再浸到骨子裏去!”
少年嶽飛豎起三個指頭,指向蒼穹。
“好,你記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忠義之心,在民,不在君,真正的俠之大者,是為國為民四個字,記下了嗎?重複一遍!”
“記住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忠義之心,在民,不在君,真正的俠之大者,是為國為民四個字……隻是,隻是……客人,我覺得你這話裏麵頗有哲理,隻是我才疏學淺,駑鈍愚魯,一時不能明白其中深意……”
少年嶽飛摸了摸腦殼,頗有些不解的看著李寒笑。
此時的李寒笑也看著嶽飛,臉頰上已經劃過了兩滴豆大的淚水,嶽飛不知道他為什麽哭泣,恐怕也沒人能知道他為什麽哭泣。
“沒事,一時不明白,不要緊的,先牢牢記住,你早晚會明白的,當你明白了,你便是鯤鵬展翅了!”
李寒笑擦了擦眼淚,從單膝跪地拍著嶽飛肩膀的狀態變成了正常的站立姿勢。
此時,太陽當空照,光芒萬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寒笑不由得有感而發,朗聲道,“沒想到,在我這個後來人麵前,你倒是變成了後來人了,也無妨,隻要你牢記踐行這句話,我便是一去不回,也自有後來人……自有後來人!”
李寒笑的話,少年嶽飛是越來越聽不懂,一頭霧水,但是卻覺得似乎很厲害!
李寒笑迎著陽光,策馬奔騰而去,還在朗聲道喊著,“少年!少年好啊!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穀,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此時後麵十一人都跟了上來,看著李寒笑那略顯癲狂,又頗為怪異的舉動,十一人是麵麵相覷,不知道是什麽情況,怎麽回事。
“寨主,為何對那少年……”
“青麵獸”楊誌不解的問道,隨即左右轉頭,問的是左邊的“花和尚”魯智深和右邊的王寅。
“灑家哪裏知道!”
魯智深一攤手,一副“不關我事”,和“我也懶得想這事”的樣子。
“我跟隨寨主也不短時候了,他這個樣子我還是第一次見……”
作為最高跟隨李寒笑的高級戰力王寅,他算是在場眾人裏麵除了“賽仁貴”郭盛之外最早跟隨李寒笑的了,但是此刻見了李寒笑這樣子,也是十分不解。
“我倒是見識過一次,那是我與哥哥初遇,在船上喝酒……”
一旁的“賽仁貴”郭盛插話進來,說起了他們初遇時的事情,引得眾人都側耳傾聽起來……
喜歡水滸:灌口李二郎傳請大家收藏:()水滸:灌口李二郎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