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朝堂之上
字數:3505 加入書籤
寒風吹過草原,帶起枯黃的雜草。
頡利可汗的營帳內,彌漫著濃烈的羊膻味和烈酒的辛辣氣息。
頡利可汗正斜倚在虎皮墊子上,手中把玩著一把鑲嵌著寶石的匕首,眉頭緊鎖。
義成公主掀開帳簾,一股寒風裹挾著雪花湧入,頡利可汗抬頭,看到義成公主略顯淩亂的模樣,
“公主,何事如此匆忙?”
義成公主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翻湧的情緒,走到頡利可汗麵前,語氣堅定:
“可汗,我有一計,可助你擊敗楚王,吞並大唐!”
與此同時,千裏之外的大唐長安城,卻是一派繁榮景象。
太極宮中,李世民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炯炯地注視著下方的大臣們。
建成餘黨的影響逐漸消除,朝廷上下都致力於恢複大唐的秩序和繁榮。
“諸位愛卿,如今我大唐百廢待興,朕當初以‘貞觀’為國號。
‘貞’為正道,‘觀’為景象,就是寓意著我大唐將迎來一個政治清明、萬民安居樂業的盛世。
朕願與諸位愛卿,一同開創這貞觀盛世!”
李世民的話音剛落,殿內頓時安靜下來,片刻之後,大臣們齊齊跪地,高呼道:
“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洪亮,響徹整個太極殿,震得屋梁都似乎在微微顫動。
李世民環視眾人,語氣一轉,變得嚴肅起來:
“如今我大唐雖然國力日盛,但外患未平,突厥與高句麗,皆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諸位愛卿,對於這兩方蠻夷,有何看法?”
李靖跨步而出,拱手說道:
“陛下,臣以為,突厥與高句麗,皆不可小覷。
突厥鐵騎驍勇善戰,來去如風,善於遊擊戰術,而我大唐鐵騎,擅長正麵衝鋒,若在草原之上交鋒,我軍恐難占上風;
高句麗據險而守,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我軍若強攻,勢必損失慘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因此,臣建議,先對付突厥。
突厥與我大唐接壤,威脅更大。但如今我大唐剛剛結束內亂,需休養生息,養精蓄銳,待時機成熟,方可一舉擊潰突厥。高句麗,可暫且放緩,徐徐圖之。”
房玄齡也附和道:“李衛公所言極是。我大唐雖有雄兵百萬,但經不起無休止的戰亂。
當務之急,是發展民生,積蓄力量,待國力強盛之時,方可對外用兵。”
李世民點了點頭,對李靖和房玄齡的分析表示讚同,他心中也明白,對付突厥,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仔細籌謀,耐心等待。
就在此時,殿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殿內的沉寂。
李君羨快步走入殿中,單膝跪地,神情凝重,手中捧著一份奏報,高聲道:
“陛下,梁國急報!”
李世民的眉頭緊緊皺起,一股不安的感覺湧上心頭。
“呈上來。” 李世民沉聲說道。
李君羨雙手高舉奏報,呈於李世民禦前。
李世民接過奏報,展開細閱,眉頭越皺越緊。
奏報上言,梁國突發內亂,王室岌岌可危,懇請大唐出兵相助。
“梁國?”李世民喃喃自語,梁國偏居一隅,向來安分守己,怎會突然內亂?
長孫無忌見狀,上前一步,拱手說道:
“陛下,梁國地處邊陲,雖與我大唐互為友邦,但其國內情況複雜,貿然出兵恐有不妥,臣以為,此事還需多方查探,謹慎行事。”
杜如晦也讚同道:“長孫大人所言極是。梁國內亂緣由不明,我大唐不可輕舉妄動,當先派人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李世民環顧四周,眾臣皆是一副謹慎之態。
他點了點頭,沉聲說道:“諸位愛卿所言甚是。
梁國之事,不可草率。李君羨,傳朕旨意,命柴紹領兵,即刻前往梁國,探明情況,速速回報!”
“臣遵旨!”李君羨領命退下。
然而,李君羨還未走遠,又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這次來的,是一名臉色蒼白的侍衛。
他雙手顫抖地捧著一封信件,跪倒在地,聲音帶著一絲驚恐,“陛下,突厥來信!”
突厥!
這兩個字如同一道驚雷,在大殿之中炸響。
大臣們紛紛麵露驚愕之色,李世民更是臉色一沉,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李世民一把奪過信件,快速瀏覽起來,他的臉色由最初的凝重,慢慢變得鐵青,額頭的青筋根根暴起,握著信紙的手指也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信紙上的內容很簡單,卻足以讓李世民心驚膽戰。
“不可能,不可能……他不可能回來!”
李世民喃喃自語,聲音低沉,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仿佛在竭力壓製著內心深處的恐懼。
他猛地站起身,手中的信件被揉成一團,扔在了地上,仿佛那是一件極其燙手的山芋。
李世民的這一舉動,讓在場的所有大臣都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壓迫感。
他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發出一點聲音,生怕觸怒了龍顏。
“楚王……”
李世民口中再次吐出這兩個字,語氣中充滿了疑惑和不安,他轉過身,背對著眾人,雙手緊緊攥成拳頭,關節咯咯作響。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