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李川也要禦駕親征?
字數:6560 加入書籤
郭家莊的田埂上,村正老淚縱橫,布滿老繭的雙手顫抖著捧起一把新翻的泥土,深吸一口氣,泥土的芬芳夾雜著濕潤的氣息,讓他仿佛回到了年輕力壯的歲月。
他渾濁的眼睛裏閃爍著光芒,望著長安的方向,“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以頭搶地。
“陛下啊!老朽有眼無珠,錯怪您了!這曲轅犁,真乃神物啊!”
他粗糙的額頭重重地磕在堅硬的地麵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一下,兩下,三下……
每一次磕頭都充滿了悔恨和感激。
之前他對這新奇的農具嗤之以鼻,甚至在心裏暗罵過皇上勞民傷財,如今親眼見證了它的神奇,羞愧難當。
其他村民也紛紛效仿,原本質疑的聲音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感激的呼喊。
他們“噗通噗通”跪倒一片,朝著長安的方向,虔誠地磕著頭,如同膜拜神明一般。
“謝陛下隆恩!”
“謝陛下賞賜神犁!”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在田野上回蕩,驚起一群飛鳥。
村民們感受著腳下肥沃的土地,觸摸著犁溝裏翻出的濕潤泥土,心中充滿了對未來豐收的希望。
陽光灑在他們黝黑的臉上,反射出晶瑩的淚光,那是喜悅的淚水,更是對新生活的憧憬。
村正顫巍巍地站起身,望著遠處幾架靜靜矗立的曲轅犁,深吸一口氣,轉頭對身邊的村民說道:“都愣著作甚……”
“都愣著作甚?還不趕緊把剩下的幾架曲轅犁也用起來!趁著這好天氣,爭取把地都翻了!”
村正洪亮的聲音在田野上回蕩,如同驚雷般喚醒了眾人。
村民們這才如夢初醒,紛紛跑向剩下的幾架曲轅犁。
他們小心翼翼地扶著犁柄,學著先前那幾人的模樣,吆喝著耕牛,緩緩地向前走去。
原本寂靜的田野頓時熱鬧起來,耕牛的哞哞聲、村民的吆喝聲、曲轅犁劃破土地的“沙沙”聲交織在一起,組成了一曲歡快的田園交響樂。
精壯的漢子們輪流扶犁,汗珠順著他們黝黑的臉頰滑落,滴落在新翻的泥土裏,仿佛在滋養著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
婦女和孩子們則拿著裝滿種子的布袋,緊隨其後,將一顆顆飽滿的種子播撒在肥沃的土地裏。
他們小心翼翼地將泥土覆蓋在種子上,仿佛嗬護著珍貴的寶貝。
孩子們歡快地在田間奔跑,追逐著飛鳥,銀鈴般的笑聲在田野上回蕩。
郭家莊的土地上,一片火熱的景象。
曲轅犁的效率之高,讓村民們欣喜若狂。
他們仿佛看到了金秋時節,沉甸甸的麥穗壓彎了枝頭,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曲轅犁的成功不僅在郭家莊引起了轟動,也迅速在長安周圍的村子傳播開來。
越來越多的村莊開始使用曲轅犁,原本貧瘠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糧食產量大幅提高。
李世民和工部的聲望也隨之達到了頂峰,百姓們對這位仁君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陛下,曲轅犁的功績已經傳遍了大江南北,百姓們都稱頌您是千古明君啊!”工部尚書激動地向李世民匯報。
李世民滿意地點了點頭,“時機成熟了……”他低聲說道,嘴角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
李世民龍顏大悅,踱步於太極殿內,金色的陽光灑在他的龍袍上,更顯威嚴。
“好!好!好!”他一連說了三個好字,聲如洪鍾,震得殿內嗡嗡作響。
“曲轅犁利國利民,功在千秋!朕要大賞工部,所有參與曲轅犁研製的工匠,皆升三級!”
群臣山呼萬歲,聲浪一波高過一波,震耳欲聾。
待喧囂稍歇,李世民目光掃視群臣,語氣陡然一沉,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諸位愛卿,朕深思熟慮,如今我大唐國力日盛,百姓安居樂業,正是開疆拓土,揚我大唐國威之時!”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靜靜地等待著李世民接下來的話語。
“朕決定,禦駕親征,遠征炎國!”李世民的聲音如同一道驚雷,在朝堂上炸響。
“陛下,萬萬不可啊!”
“陛下,三思啊!”
以魏征為首的保守派官員們立刻站了出來,紛紛勸諫。
“炎國地處苦寒,路途遙遠,勞民傷財不說,勝負難料啊!”魏征胡須顫抖,慷慨陳詞。
“是啊陛下,如今我大唐百廢待興,實在不宜動用刀兵。”另一位老臣也連忙附和。
李世民目光如炬,掃視著那些反對的大臣,他早就料到會有這樣的場麵。
長孫無忌適時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以為,魏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如今我大唐士氣高昂,又有曲轅犁這樣的利器,若能一舉蕩平炎國,必能震懾四方蠻夷,揚我大唐國威!”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他要的就是這種聲音。
他目光再次掃視群臣,語氣威嚴地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朕意已決,無需多言!傳朕旨意,即日起,征調兵馬,準備糧草,三日後,朕將率領大軍,親征炎國!”
朝堂之上,一片肅穆。
盡管仍有少數大臣心存疑慮,但在李世民的強勢壓迫下,最終無人再敢反對。
三日後,長安城外,旌旗蔽日,戰鼓雷鳴。
程咬金身披金甲,手持宣花斧,率領著精銳的神行營,立於隊伍的最前方,殺氣騰騰。
他那張飽經風霜的臉上,寫滿了興奮與渴望,手中的戰斧,仿佛已經饑渴難耐。
柴紹同樣一身戎裝,騎著一匹神駿的黑色戰馬,緊隨其後。
他統領著大唐最精銳的玄甲騎兵,以及驍勇善戰的神行營鐵騎,宛如一道黑色的鋼鐵洪流,散發著令人膽寒的氣息。
除了這兩支王牌部隊,還有無數的輔兵,以及運送糧草輜重的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一眼望不到盡頭。
李世民身披龍鱗戰甲,騎著一匹高大的白色戰馬,站在點將台上,威風凜凜。
他目光如電,掃視著眼前雄壯的軍隊,心中充滿了豪情壯誌。
“眾將士聽令!”李世民的聲音如同炸雷般響起,傳遍整個校場。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震耳欲聾的呼喊聲,響徹雲霄,仿佛要將整個大地都震得顫抖。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舉起手中的寶劍,指向北方。
“朕要讓炎國,成為我大唐的領土!出發!”
“出發!”
隨著李世民一聲令下,浩浩蕩蕩的大軍,如同出閘的猛虎,向著北方滾滾而去。
塵土飛揚,遮天蔽日,仿佛要將整個天空都染成一片昏黃。
大軍行至幽州,李世民下令,由李孝恭接替程咬金,統領神行營,程咬金則先行一步,前往漠北勘察地形,打探敵情。
又行至邊境,李世民又命李大能替代柴紹成為先鋒大將。
與此同時,遠在炎國都城的一座高聳的了望塔上,一名士兵正緊張地注視著遠方。
他眯著眼睛,仔細地觀察著地平線上出現的黑點,一股不安的感覺湧上心頭。
“快!快去稟報陛下!大唐的軍隊……來了!”
鄭家大院,雕梁畫棟,飛簷鬥拱,彰顯著百年世家的底蘊。
家主鄭繼伯負手立於窗前,望著遠處長安城升起的滾滾煙塵,眉頭緊鎖。
“大唐出兵了……”
他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
“父親,孩兒已將消息傳出,不出三日,楚王殿下和江東那邊必能收到。”
鄭元洲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打斷了鄭繼伯的思緒。
他轉身看向自己的兒子,
“好,此事你辦得不錯。”
鄭繼伯滿意地點點頭,“我鄭家既然已投靠楚王殿下,如今大唐欲吞並炎國,我等自當助炎國一臂之力,也算是為天下蒼生盡一份綿薄之力。”
他頓了頓,又道,“此事幹係重大,切不可走漏風聲,否則我鄭家滿門,恐遭滅頂之災!”
鄭元洲神色一凜,鄭重地點了點頭:“父親放心,孩兒明白。”
他手中的信箋,寫滿了大唐出兵的詳細情報,包括兵力部署、糧草輜重、行軍路線等等,事無巨細。
這些情報,將成為炎國抵禦大唐的關鍵。
與此同時,炎國都城,雁雲宮內,氣氛凝重。
辛棄疾風塵仆仆地趕到,將一封密信呈給炎帝李川。
“陛下,大唐出兵了!”
辛棄疾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焦急。
李川接過信箋,快速瀏覽了一遍,臉色驟變。
一旁的杜顏也探過頭來,看著信上的內容,纖纖玉指緊緊地攥住了衣角,指尖泛白。
信上詳細記載了大唐的軍事部署,以及即將到來的戰爭威脅,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一般,敲擊在她的心上。
李川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冷靜。
他將信箋遞給杜顏,沉聲道:“皇後,你也看看吧。”
杜顏接過信,目光掃過上麵的文字,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大唐竟然……竟然真的出兵了……”
她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李川走到窗前,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
“傳令下去,召集眾將,朕要禦駕親征!”
他語氣堅定,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杜顏看著李川的背影,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一場大戰即將到來,而這場戰爭的結局,將決定炎國的命運……
以及他們所有人的命運。
她走到李川身邊,輕輕地握住了他的手,沒有說話,但眼神中卻充滿了擔憂和堅定。
“陛下,臣妾與您同在。”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