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朝中事
字數:7467 加入書籤
“陛下,”長孫無忌拱手道,“臣以為,當務之急並非運糧,而是安民。幽州一案,雖已查明,但地方官員貪汙腐敗,致使民怨沸騰,百姓流離失所,才是災情蔓延的根本原因。
如今,王順等人已伏法,朝廷威嚴得以彰顯,百姓亦可安心。臣建議,不如將這些逃難的災民遣返回鄉,讓他們重建家園,如此一來,河東道的災情自然可平息。”
長孫無忌話音剛落,便有幾位世家出身的官員紛紛附和。
“長孫大人所言極是!”
“災民返鄉,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此舉可安撫民心,穩定地方,實乃上策!”
李世民將眾臣的反應盡收眼底,心中冷笑一聲。
他如何不知這些世家大族的盤算?
河東道乃是大唐糧倉,如今災情嚴重,正是他們低價兼並土地的大好時機。
遣返災民,看似仁慈,實則是為了掩蓋他們的貪婪之心。
“諸位愛卿所言,朕已知曉。”
李世民語氣平靜,聽不出喜怒,“隻是,此事並非如此簡單。河東道災情,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可輕忽。”
他頓了頓,目光如炬,掃視群臣,“來人,宣程咬金進殿!”
程咬金身著戎裝,大步流星地走入朝堂,抱拳行禮:“臣程咬金,參見陛下!”
“知節,免禮。”
李世民抬手示意程咬金起身,“朕命你護送幽州查抄的糧食前往長安,一路之上,可有何見聞?”
程咬金粗獷的臉上露出一絲古怪的神情,“回陛下,臣一路走來,見聞頗多……”他頓了頓,目光落在殿中那些衣冠楚楚的官員身上,又看向李世民,沉聲道,“尤其是在那炎國境內……”
“炎國?”殿中頓時響起一陣竊竊私語,眾臣麵麵相覷。
“不錯,正是那占據遼東之地的炎國。”
程咬金朗聲說道,“臣奉旨前往長安,途徑炎國邊境,見那裏雖是流民聚集之地,卻人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臣暗中派人打探,方知炎國君主,竟將土地分給流民耕種,還提供糧種和農具,讓他們自給自足。”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荒謬!那炎國不過彈丸之地,如何能做到如此?”
“莫非是那程將軍被蒙蔽了雙眼?”
“絕無可能!流民刁頑,豈會輕易安分守己?”
李世民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目光炯炯地注視著程咬金,“知節,你繼續說。”
程咬金深吸一口氣,繼續說道:
“臣起初也不信,可親眼所見,不由得臣不信。那炎國雖小,卻極重視人口,視百姓為根基。
他們不僅分田地,還興辦學堂,教導百姓識字算數……”
程咬金說著,從懷裏掏出兩樣東西,呈給李世民,“陛下請看,這是臣在炎國所得之物。”
李世民接過一看,一樣是幾頁紙張上寫滿了奇特的符號,另一樣則是一塊晶瑩剔透的冰塊,散發著絲絲涼意。
“這是何物?”李世民疑惑地問道。
程咬金正要解釋,卻聽殿外太監高聲唱道:“孔穎達,李靖覲見——”
李世民微微頷首,“宣。”
兩員老臣緩緩步入大殿,朝李世民行禮。
李靖目光銳利,掃視了一眼殿中眾人,沉聲道:“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程咬金見孔穎達和李靖到來,聲音愈發洪亮,帶著幾分激昂:
“陛下,臣並非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隻是那炎國,確實有其過人之處。莫說其他,單說百姓所用之物,便遠勝我大唐!”
他大手一揮,唾沫橫飛:“冬天,他們燒一種叫做蜂窩煤的東西,屋裏暖烘烘的,比燒柴火幹淨多了!耕地,他們用一種叫做曲轅犁的玩意兒,省時省力,事半功倍!最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的教育!”
程咬金頓了頓,提高了嗓門:“炎國孩童,無論出身貴賤,皆可入學讀書認字!他們用一種叫做‘拚音’的法子,學習文字極為容易,短短數月,便可讀書看報!臣敢斷言,若我大唐百姓也能如此,必將士氣大漲,國力倍增!”
此話一出,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
世家大族的官員們麵麵相覷,若是百姓都識字了,他們還如何壟斷知識,操控輿論?
程咬金仿佛沒看到眾人的神色,繼續說道:
“臣一路走來,聽到了不少百姓的怨言。他們說,大唐賦稅沉重,官員貪腐,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若是陛下不能善待百姓,隻怕……隻怕他們會選擇去那炎國,尋求生路!”
此言一出,李世民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
他深知民心所向的重要性,若是百姓離心離德,江山社稷將岌岌可危。
程咬金將手中的幾頁紙張遞給孔穎達,說道:“孔大人,這便是那炎國的‘拚音’書籍,您是飽學之士,一看便知其中奧妙。”
孔穎達接過書籍,仔細端詳片刻,他撚著胡須,緩緩說道:“此法……確有獨到之處,若是能加以改良,或可為我大唐所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世家官員們一聽,頓時坐不住了。
若是讓孔穎達真的研究出什麽名堂,那他們的地位豈不是岌岌可危?
“孔大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是啊,那炎國乃是蠻夷之地,其文字豈能與我大唐相提並論?”
麵對眾人的質疑,孔穎達隻是淡淡一笑,並不理會。
他將目光投向李世民,等待著他的指示。
李世民眼神複雜地看著手中的冰塊,又看了看噤若寒蟬的百官,最終,他緩緩開口,聲音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將那‘拚音’書籍,呈給諸位愛卿傳閱……”
書籍在朝臣手中傳遞,帶著一股無形的重量。
絲綢摩擦的窸窣聲,官員們翻閱時屏住呼吸的細微動靜,匯聚成一種異樣的寂靜。
他們的目光從那些陌生的符號上劃過,起初是不屑,繼而是疑惑,最後化為一絲難以掩飾的驚恐。
那是對未知的恐懼,也是對自身地位受到威脅的本能反應。
長孫無忌接過書籍,老眼中精光閃爍,他久經官場,立刻意識到這套拚音一旦普及,對於世家大族把持的教育體係將是何等巨大的衝擊。
“陛下,此物……”長孫無忌斟酌著字句,想要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擔憂。
李世民卻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他深邃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緩緩說道:“諸位愛卿,今日朕要讓你們見識一樣更有趣的東西。”
他朝程咬金使了個眼色。
程咬金心領神會,從懷中掏出一個布袋,放在朝堂中央的空地上。
他打開布袋,露出一堆灰白色的粉末——硝石。
“陛下,諸位大人,俺老程今日就給你們變個戲法!”程咬金咧嘴一笑,露出粗獷的笑容。
他從一旁的侍衛手中接過一個水盆,將硝石倒入其中,快速攪拌。
朝堂之上,頓時彌漫起一股刺鼻的寒意。
水盆中的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結冰。
原本還對拚音不以為然的官員們,瞬間瞪大了眼睛,倒吸一口涼氣。
“這……這是怎麽回事?”一位年輕的官員驚呼出聲,打破了朝堂上的寂靜。
“神跡!這莫非是仙家手段?”另一個大臣顫聲說道,
李世民滿意地看著眾人的反應。
這硝石製冰,是他從程咬金口中得知的炎國奇技淫巧之一。
今日展示出來,就是要震懾這些自視甚高的世家大族,讓他們明白,大唐並非天下第一。
“諸位愛卿,此乃炎國之物,名曰硝石。無需冰窖,便可憑空製冰。”
李世民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諸位看到了嗎?這炎國能掌握如此奇技淫巧。若是再給他們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我大唐還有勝算嗎?”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嚴厲起來:
“朕知道,諸位愛卿對如今的教育體係頗有微詞,認為科舉取士,足以選拔人才。但朕要告訴你們,時代變了!那炎國不分貴賤,人人皆可讀書識字。如果我們還抱著老一套的觀念不放,終將被時代所拋棄!”
“朕意已決,要在大唐推行新的教育體係,普及拚音,讓更多的百姓能夠讀書識字。此事,刻不容緩!”
李世民擲地有聲地說道,他的目光如炬,掃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陛下……”長孫無忌還想再說些什麽,卻被李世民抬手製止。
“此事,不必再議!”李世民斬釘截鐵地說道。
他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李靖,語氣緩和了幾分:“衛國公,你常年戍守邊疆,對那炎國的情況,可有什麽看法?”
李靖向前一步,沉聲道:“陛下,臣以為,炎國雖小,但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他的聲音頓了頓,目光中閃過一絲寒光。
“依衛國公之見,當如何應對?”李世民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
李靖沒有立刻回答,而是緩緩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李世民,緩緩吐出幾個字:“臣,請戰!”
李靖聲若洪鍾,擲地有聲:“臣請戰!懇請陛下禦駕親征,聯合高句麗,一舉拿下遼東,永絕後患!”
他鷹隼般的目光掃過群臣,仿佛能洞穿人心。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如同投入一顆巨石,激起層層漣漪。
原本還沉浸在硝石製冰帶來的震撼中的大臣們,瞬間炸開了鍋。
“不可啊,陛下!”
一位官員慌忙出列,高聲勸諫,“如今國庫空虛,糧草不足,如何支撐大軍遠征?”
另一位官員也連忙附和:“是啊,陛下,那炎國偏安一隅,不足為慮。如今我大唐百廢待興,應當以休養生息為重。”
李世民端坐龍椅,麵色陰沉,一言不發。
他犀利的目光在眾人臉上掃過,將他們的神色盡收眼底。
他知道,這些官員並非真的擔心國庫空虛,而是害怕戰爭會影響他們的利益。
“陛下,”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顫巍巍地出列,正是當朝元老裴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臣以為,如今並非開戰良機。前些日子,陛下為籌集糧草,曾向各世家募捐。當時,各家都傾囊相助,是因為聽聞程將軍即將攻打炎國,以為勝券在握。如今……”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如今,各家餘糧不多,恐怕難以支撐大軍所需。”
裴寂的話,如同一根導火索,瞬間點燃了世家官員們的擔憂。
他們紛紛出列,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著對開戰的反對。
“是啊,陛下,如今春耕在即,若是強行征糧,恐怕會激起民變。”
“微臣家中餘糧確實不多,恐怕難以支援大軍。”
“還請陛下三思啊!”
朝堂之上,反對之聲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湧向李世民。
程咬金站在一旁,看著這些道貌岸然的官員,心中怒火中燒。
他粗大的手掌緊緊握住腰間的佩刀,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他能感覺到刀柄的冰冷,如同此刻朝堂上的氣氛一般,令人窒息。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怒火。
他知道,這些世家大族,才是大唐最大的隱患。
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裴愛卿,你方才說,各家餘糧不多?”
裴寂微微躬身,語氣恭敬:“回陛下,正是如此。”
李世民的目光如同利劍般射向裴寂,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哦?那朕倒是想問問,裴愛卿家中,究竟還有多少餘糧?”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