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寒門學子翻身的機會
字數:6126 加入書籤
晨曦透過破舊的窗戶紙,灑在馬周的臉上,卻驅不散他臉上的疲憊。
一夜輾轉反側,他眼窩深陷,胡茬叢生,仿佛老了十歲。
大炎科舉,四個字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他猛地起身,走到牆邊,用粗糙的木炭在牆上寫下“還有四個月”。
四個月!
如此倉促的時間,足夠他從長安趕到大炎嗎?
足夠他準備科舉考試嗎?
他煩躁地抓了抓頭發,心中如同翻江倒海一般。
一邊是安穩的生活,雖然清貧,卻也無性命之憂;一邊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一旦成功,便可魚躍龍門,光宗耀祖。
猶豫再三,他決定去找自己的同伴商量。
長安城雖大,但像他這樣漂泊的寒門讀書人卻也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圈子,相互扶持,抱團取暖。
推開同伴簡陋的房門,馬周一眼就看到對方手裏拿著的信紙,那熟悉的字跡,那醒目的“大炎科舉”四個字,讓他心頭一震。
“你也收到了?”他聲音幹澀地問道。
同伴抬起頭,眼中滿是震驚和興奮,“馬周,你也收到了!我還以為是我做夢呢!這大炎科舉,是真的!”
兩人激動地擁抱在一起,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
這不是夢,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傳遍了大半個長安城。
寒門讀書人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他們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大炎,討論著科舉,討論著未來。
“聽聞大炎皇帝愛才如命,科舉不限出身,隻看才學!”
“是啊,這可是我們寒門子弟翻身的機會!”
“此去大炎,路途遙遠,不知何時才能回來……”
“富貴險中求!為了改變命運,這點風險算什麽!”
“與其當牛做馬混沌一生,不如破釜沉舟考取功名!”
官道上,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背著行囊,步履匆匆的身影。
他們大多衣衫襤褸,卻掩蓋不住眼中閃爍的希望之光。
他們來自長安城的各個角落,為了同一個夢想,踏上了前往大炎的漫漫長路。
夜幕降臨,長安城漸漸安靜下來,隻有零星的犬吠聲在夜空中回蕩。
馬周的房間裏,昏黃的油燈搖曳著,映照著他忙碌的身影。
他將幾件換洗的粗布衣裳疊好,小心翼翼地放入包袱中。
又從床底摸出一個木盒子,裏麵裝著他所有的積蓄——幾塊碎銀和一串銅錢。
這是他省吃儉用,一點一滴攢下來的。
他將木盒子緊緊地攥在手中,感受著那份沉甸甸的重量,仿佛握住了自己的命運。
明日,他就要離開這座熟悉的城市,去追逐那遙不可及的夢想。
客棧老板結清了工錢,馬周沒有多做停留,甚至沒有回頭看一眼那間自己住了許久的簡陋房間,便毅然轉身,融入了濃濃的夜色之中。
夜色中,他與幾位誌同道合的朋友匯合,彼此簡單地交換了眼神,便一同邁開大步,踏上了前往大炎的漫漫長路。
他們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清晰,每一步都充滿了決心和勇氣。
與此同時,大唐宰相房玄齡的府邸內,書房的燈還亮著。
房玄齡正手捧一卷古籍,看得津津有味。
他身著一襲素色長袍,花白的胡須在燭光下微微顫動,整個人散發著一種儒雅的氣息。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書房的寧靜。
房玄齡眉頭微皺,抬眼望去,隻見杜如晦一臉焦急地走了進來,連禮數都顧不上,直接開口道:
“克明,出大事了!大炎這是要挖我們的牆角啊!”
杜如晦將手中的信件遞給房玄齡,聲音急促而擔憂:
“你看看這個!這是我剛剛收到的消息,大炎竟然要開科舉,而且不限出身,廣納天下英才!
這幾日,長安城裏風氣不對,許多年輕人都收拾行囊,準備離開,說是要去大炎參加科舉。長此以往,我大唐的人才豈不是要被大炎挖空了!”
信紙在房玄齡的手中微微顫抖,上麵的每一個字都像一把鋒利的刀,刺痛著他的心。
他放下手中的古籍,臉色變得凝重起來,
“這大炎,好狠的手段……”
房玄齡緩緩說道,聲音低沉而有力,目光卻投向了杜如晦,仿佛在等待著什麽。
房玄齡深吸一口氣,將信紙緩緩放下,紙張摩挲的細微聲響在寂靜的書房中格外清晰。
他抬頭看向杜如晦,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
“玄成兄所言極是,大炎此舉,的確厲害。”
他語氣沉穩,卻透著一絲凝重,“釜底抽薪之計啊!抽走的,是我大唐的未來!”
杜如晦焦急地在房間裏踱步,官靴敲擊地麵的聲音沉悶而有力。
“如今之計,該如何應對?若是長此以往,我大唐的棟梁之才豈不都被大炎挖走了?”
他伸手捋了捋胡須,眉頭緊鎖,語氣中滿是擔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房玄齡沉吟片刻,眼神逐漸變得堅定。
“事不宜遲,你我即刻進宮麵聖,將此事稟報陛下!”
皇宮內,燈火通明。
李世民正批閱奏折,朱筆在奏折上遊走,發出沙沙的聲響。
他眉頭緊鎖,臉上帶著一絲疲憊。
“陛下,房玄齡、杜如晦求見!”太監尖細的聲音打破了禦書房的寧靜。
“宣!”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朱筆,揉了揉眉心。
房玄齡和杜如晦快步走進禦書房,躬身行禮。“臣等參見陛下!”
“兩位愛卿深夜求見,有何要事?”李世民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威嚴。
杜如晦將大炎開科舉的消息以及長安城寒門學子紛紛前往大炎的情況詳細稟報給了李世民。
隨著杜如晦的講述,李世民的臉色越來越陰沉,手中的茶盞被他緊緊握住,發出咯吱的聲響。
“豈有此理!”
李世民猛地將茶盞重重地放在桌案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茶水濺了出來,在桌案上蔓延開來,如同他此刻心中翻湧的怒火。
“炎國竟敢如此明目張膽地挖我大唐牆角!”
“陛下息怒!”房玄齡和杜如晦連忙勸慰。
“朕如何息怒!”
李世民怒氣未消,“這些寒門學子,為何如此輕易便奔赴大炎?難道我大唐待他們薄了嗎?”
房玄齡和杜如晦對視一眼,房玄齡上前一步,緩緩說道:
“陛下,並非大唐待他們薄,而是……我大唐,讓他們失望了……”
李世民聞言一愣,目光銳利地看向房玄齡,“此話怎講?”
杜如晦接過話頭,語氣沉重,“陛下,世族門閥盤根錯節,寒門子弟上升之路何其艱難!縱然他們滿腹經綸,也難有出頭之日。而大炎科舉,不限出身,隻看才學,這對於寒門子弟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誘惑……”
李世民沉默了,他背著手,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腳步沉重而緩慢。
禦書房內一片寂靜,隻有李世民的腳步聲在空曠的房間裏回蕩……
“兩位愛卿,你們說……”
李世民突然停下腳步,轉身看向房玄齡和杜如晦,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光芒,“我大唐的科舉,已經有了門戶之見了?”
房玄齡拱手道:“陛下,大炎科舉,意在奪我大唐人才,長此以往,國之根本必將動搖!
臣以為,我大唐也應不論出身,廣納賢才,方能與大炎抗衡!”
他語氣堅定,擲地有聲,仿佛一記重錘敲在李世民的心上。
杜如晦也上前一步,補充道:“陛下,除了科舉納才,還需加強邊境封鎖,嚴防人才外流。如今大炎廣納賢才,我大唐更需固本培元,開源節流!”
李世民眉頭緊鎖,在禦書房內來回踱步,腳步沉重,如同背負著千鈞重擔。
他深知開科舉的利弊,一方麵,可以廣納人才,增強國力;另一方麵,又勢必觸動世家大族的利益,引發朝野動蕩。
“摒除門戶之見……談何容易啊!”
李世民長歎一聲,語氣中滿是無奈和苦澀。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世家大族憤怒的麵孔,聽到了他們聲嘶力竭的反對聲。
他能感受到一股無形的壓力,如同大山般壓在他的心頭,讓他喘不過氣來。
房玄齡似乎看出了李世民的顧慮,上前一步,語氣誠懇地說道:
“陛下,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世家大族固然重要,但天下寒門學子,亦是我大唐的基石!若寒門無路,國之棟梁何來?陛下萬萬不可因噎廢食啊!”
杜如晦也附和道:“陛下,如今之計,唯有當機立斷,方能化危為機!臣願為陛下分憂,與世家大族周旋,力求將科舉之事推行下去!”
李世民沉思良久,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有節奏的聲響,在寂靜的禦書房內格外清晰。
他仿佛在權衡著什麽,又仿佛在等待著什麽。
“此事……朕還要再考慮考慮……”
李世民緩緩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猶豫和遲疑。
他抬頭看向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位愛卿,你們先退下吧……”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