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斷句之法

字數:5843   加入書籤

A+A-


    房玄齡躬身更低,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
    “陛下,東西就在裏麵。”
    他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目光灼灼地望著那扇略顯破敗的木門。
    李世民心中雖有狐疑但還是揮了揮手,示意金吾衛上前開門。
    沉悶的“吱呀”聲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刺耳。
    佝僂著背,李世民邁進了這座看似普通的宅院。
    一股淡淡的土腥味夾雜著幹燥的木香撲麵而來,與預想中的腐朽氣息截然不同。
    金吾衛點燃火把,跳動的火光驅散了黑暗,照亮了狹窄的通道。
    牆上的青苔在火光下泛著幽幽的綠光,更添幾分神秘。
    房玄齡在前引路,腳步穩健,似乎對這裏的地形十分熟悉。
    七拐八拐,他們來到一處更為寬敞的房子前。
    這房子從外麵看平平無奇,甚至比周圍的建築還要破舊幾分。
    房玄齡深吸一口氣,鄭重地推開了厚重的木門。
    “陛下,請。”
    門後,是一個巨大的房間。
    火把的光芒照亮了房間的一角,李世民這才發現,這個房間比他想象的還要大得多。
    地麵上擺放著一個個巨大的木箱,整齊排列,一眼望不到盡頭。
    箱子表麵覆蓋著厚厚的灰塵和蜘蛛網,卻並沒有預想中的發黴味道。
    空氣中流動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風,顯然這裏的通風設計精妙異常。
    “這……”李世民不由自主地向前走了幾步,目光緊緊地盯著那些木箱。
    他伸出手,輕輕拂去一個箱子上的灰塵,露出一塊光滑的木板。
    房玄齡走到李世民身旁,壓低聲音說道:“陛下,請看——”
    李世民的目光掃過一個個高大的木箱,在火光的映照下,它們仿佛沉默的巨獸,靜靜地守護著古老的秘密。
    他的腦海中飛速閃過無數猜測:金子?
    糧食?
    亦或是,甲胄兵器?
    想到這裏,他心頭一凜,如果真是兵器,那這背後的含義,可就非同小可了。
    深吸一口氣,他壓下心中的躁動,緩緩抬手,抓住一個箱子的邊緣。
    木頭略微有些粗糙,帶著歲月的痕跡。
    他用力一掀,“吱嘎”一聲,箱蓋被打開了一道縫隙。
    映入眼簾的,並非想象中的金光燦燦,也非冰冷的刀槍劍戟,而是……
    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書籍!
    李世民的表情瞬間凝固,錯愕、震驚,難以置信。
    他仿佛被雷擊中一般,呆立當場。
    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這一看就不簡單的箱子竟然堆滿了書?
    他伸出手,從箱子裏拿起一本書,封麵上寫著兩個古樸的篆字——《詩經》。
    紙張泛黃,帶著淡淡的墨香,觸感真實而厚重。
    他小心翼翼地翻開書頁,一行行熟悉的文字映入眼簾,還有那些奇怪的,他從未見過的,用於斷句的圈圈點點。
    是真的!這竟然是真的書!
    “陛下,”房玄齡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打破了這片死寂。
    “臣初見此景時,也與陛下一般震驚。誰能想到,在這隱秘之地,竟藏著如此之多的書籍!”
    李世民猛然抬頭,看向房玄齡的這份驚喜,遠勝於找到金山銀山!
    他迫不及待地轉頭,對著身後的金吾衛命令道:“立刻,把所有的箱子都打開!朕要看看,這裏麵究竟藏了多少書!”
    金吾衛得令,立刻行動起來。
    一個個箱蓋被掀開,露出的,無一例外,全是書籍!
    房間裏彌漫著濃鬱的紙墨味道,仿佛置身於一座巨大的書庫。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落到手中的《詩經》上,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這批書的數量如此龐大,絕非一朝一夕能夠收集而成。
    楚王李川為何費盡心思,將它們藏匿於此?
    “陛下,這些書……”房玄齡欲言又止,
    李世民沒有回答,他緩緩放下手中的《詩經》,又從另一個箱子裏拿起一本書。
    封麵上赫然寫著——《孟子》。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翻開。
    “這……這……”
    李世民的聲音戛然而止,雙眼死死盯著書中的內容,仿佛發現了什麽驚天秘密。
    李世民小心翼翼地翻開《孟子》,確認這同樣是貨真價實的書籍後,心中震撼更甚。
    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湧上心頭,是驚訝,是疑惑,更是深深的忌憚。
    他想起那個被自己送往突厥的兒子,那個看似默默無聞的楚王李川。
    “這楚王,藏得夠深啊!”
    李世民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這寂靜的暗室中顯得格外清晰。
    他並非愚鈍之人,相反,他心思縝密,洞察人心。
    能收集如此多的書籍,絕非尋常人所能做到。
    房玄齡連忙附和道:“陛下聖明。臣也覺得,這楚王殿下,實乃人中龍鳳。以往,我等對他的了解,恐怕隻是冰山一角罷了。”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或許,這正是楚王殿下韜光養晦之策也說不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世民沒有回應,他的目光被書頁上那些奇怪的符號所吸引。
    他指著一個圓圈,問道:“玄齡,你可曾見過這些符號?”
    房玄齡湊上前仔細觀察,搖了搖頭,麵露疑惑:“臣從未見過。這些符號,似點似圈,不知有何用處?”
    李世民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或許,是著書之人有特殊用意。”
    他翻到新的一頁,隻見在一段文字的旁邊,用小字標注著符號的解釋——“句讀之所,明意之始。”
    他心中一動,嚐試用這些符號來理解書中的內容。
    當他讀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時,在每個詞語之間,都用一個圓點隔開。
    他試著按照這種方式斷句,頓時感覺語句變得流暢易懂,含義也更加清晰明了。
    “妙!妙啊!”李世民忍不住驚歎出聲,聲音中充滿了激動。
    他抬頭看向房玄齡,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玄齡,這些符號的作用,簡直是匪夷所思!有了它們,即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的內容!”
    房玄齡也嚐試著用這些符號來閱讀,片刻之後,他同樣麵露震驚之色。
    他激動地說道:“陛下,此法若是能推廣開來,必將大大提高讀書的效率!這對於天下學子而言,簡直是天大的福音啊!”
    李世民緊緊地握著手中的《孟子》,心中充滿了感慨。
    他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書籍,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有了這些書,有了這些符號,大唐的文化必將更加繁榮昌盛!
    “這些符號……”李世民喃喃自語,聲音戛然而止。
    他抬起頭,看向房玄齡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究竟是誰發明的呢?”
    金吾衛們點燃更多火把,原本昏暗的房間頓時亮如白晝,照得那一箱箱書籍反射出淡黃色的光芒,如同金磚般耀眼。
    李世民和房玄齡沉浸在發現“句讀”的喜悅中,如同孩子發現了新奇的玩具,迫不及待地嚐試著用這種新的方式閱讀。
    李世民拿起一本《尚書》,原本晦澀難懂的語句,在句讀的幫助下,變得清晰易懂,他仿佛醍醐灌頂般,對書中所述的治國之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忍不住朗聲誦讀起來,聲音洪亮,充滿力量,句讀的停頓讓他更能把握文章的節奏和韻律,甚至讀出了一種抑揚頓挫的美感。
    “妙哉!妙哉!”李世民讚歎不已,他仿佛看到無數寒門子弟,因為句讀而打開了知識的大門,大唐的未來,將因此而更加光明!
    他激動地對房玄齡說道:“玄齡,有了此物,我大唐何愁不出人才!科舉之法,可行矣!”
    房玄齡深以為然,他撫著胡須,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陛下聖明!以往世家大族壟斷知識,寒門子弟難以出頭。如今有了句讀,讀書識字不再是難事,我大唐的科舉,必將興盛!”
    與此同時,隴西李氏的府邸內,家主李元勝送走了最後一批賓客,臉上的醉意也隨之消散。
    他步履穩健地走進書房,眼神銳利,哪還有半分醉態。
    “阿泰,”他喚來一名身材魁梧的家衛,“今日宮宴之上,可打探到什麽消息?”
    阿泰躬身答道:“家主,今日陛下與房玄齡似乎密謀了許久,具體內容不得而知。不過,小的聽到他們提到了‘科舉’二字。”
    李元勝眉頭緊鎖,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發出清脆的響聲。
    “科舉……”他低聲重複著這兩個字,”他停頓片刻,語氣堅定地說道,“去,安排一下……”
    喜歡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請大家收藏:()大唐:渭水之盟後我決定自立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