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怒了,分贓大會被刁民打斷
字數:4345 加入書籤
時機已經完全成熟,朱慈炯示意薑光軍,直接上幹貨!
讓百姓真正消除疑慮,而分了地拿了糧的百姓,將被牢牢的與大明綁定,成為牢固的基礎。
當然,朱慈炯有信心保護百姓,否則他也不敢隨意搞分地這事,那就等於把百姓推入死地。
“糧食分配土地,立即開始,如有問題,隨時向我申訴。”
“最後強調一下,拿了糧和田,就是大明的人,就要和韃子、土豪劣紳為敵了,不死不休!要還是不要,考慮清楚。”
他的話音落下,百姓們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現場落針可聞。
“要,怎麽不要,反正我們已經活不下去了!”
“我們不怕,誰敢來搶我們的土地,我們就和誰拚命!韃子來殺韃子,土豪劣紳來就殺土豪劣紳。”
“我們要糧食,我們要土地,我們跟著大明走,我們不怕!”
土地是華夏百姓的命根子,怎麽可能不要?
而且,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土地,爆發出的戰鬥力,將讓世界震驚。
於是朱慈炯、薑光軍不再猶豫,立即組織分糧分地!
進展非常順利,一些小問題和糾紛,立即決斷處理,毫無影響。
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曆了明末清初的戰亂,人口已經極少,而土地實際上是非常多的,隻是被韃子、土豪劣紳霸占了而已。
比如定遠縣,有土地150多萬畝,但全部人口僅8萬之數,每人分地10畝,還能剩下近一半土地不能充分利用。
倒不是朱慈炯舍不得分地,而是每個成年人頂多能耕種1015畝地,多了也沒用。
隨著糧食和田契的發出,大明再次將百姓的心抓住了,真正有了複興大明的可能性。
百姓們的生活,也立刻得到了極大改善:
每人600斤糧食,立即就能讓全家一年生活無憂了,畢竟成年人一年頂多吃糧500斤。
分地後,5口之家有地50畝,此時畝產麥子約220斤、水稻約300斤,如此每年能收麥1萬1千斤、稻子1萬5千斤。
上交1成的賦稅後,還剩麥子9千9百斤和稻子1萬3千多斤,完全是小康生活了。
此後整整兩天時間,負責分田分地的戰士們,光是寫字蓋章,都把手臂都累的腫脹了。
不過其中的快樂自豪滋味,讓每個人,都沉迷其中。
“薑大人,我們要參加大明軍隊,要保衛家鄉和土地,我們要殺韃子,要幹掉全天下的土豪劣紳。”
隨著分糧分地的進行,大量勇敢的年輕人,踴躍報名參軍。
經過一番挑選和考核,隻是在這個爐橋鎮,就招收新兵220人。
三天之後,朱慈炯和薑光軍帶著隊伍,拉著一大堆財物,緩緩返回了山穀之中。
盧家的土地、糧食、食鹽都分給了百姓,但還有白銀26萬兩、黃金1萬3千兩、珠寶首飾2小箱、布匹1300匹及驢馬、大車數十。
這些東西,自然都被朱慈炯收入囊中,作為勢力發展的資金。
劉家大宅,則被當做盧家鎮的公共辦公場所,供朱慈炯指定的村長、村老辦公所用;當然,軍隊也留下一個4人小隊駐守。
朱慈炯帶隊返回山穀後,立即對新招收的新兵進行訓練,打算訓練一周後,再酌情分配進入一連或者二連。
按照朱慈炯的計劃,隊伍休整兩天後,再由薑光軍和葉玄著帶兵外出,繼續“打土豪、分田地”。
自己則帶著楊三水,繼續訓練士兵和看守老窩;當然,朱慈炯還要觀察兩天,看是否有人去縣衙告狀。
如有居心叵測的人 ,膽敢去縣衙去告發盧家鎮一事,告發大明軍又回來了,就讓李時茂直接整死,斬草除根的那種。
對於漢奸,朱慈炯不會有絲毫的心慈手軟,本就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做了選擇,就得承擔後果。
當然了,朱慈炯為支持李時茂的臥底工作,在返回山穀第一時間,派人送了一車“特產”去了縣衙:
“縣尊大人,這、這也太誇張了吧,這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對啊、對啊,這銀子太多了,我們都有點惴惴不安啊。”
“哈哈,縣尊大人厲害,如今的日子,才是我等官員應得的啊!”
定遠縣衙內,縣丞孫有德、主簿張孟和典史常亮祖,全心全意的拍著李時茂的馬匹。
他們萬萬沒想到,幸福日子來的如此迅猛,如此猝不及防。
月餘前剛分了6萬多兩銀子,還沒消費呢!第二批的7萬兩白銀,又被擺在了麵前。
李時茂一臉矜持,心裏卻對朱慈炯佩服的五體投地,絕對是明主啊。
他本來以為,朱慈炯會依靠神器,直接招兵買馬舉大旗,直接和滿清韃子硬剛呢。
畢竟以前的反清複明,大家都是這麽幹的:找個大明皇室當做頭領,然後就是招兵開幹,莽得一批。
但朱慈炯,作為大明三太子,是大明身份最高,最正統的繼承人,卻沒有莽撞行事,搞起了陰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鵲巢鳩占,幕後控製定遠縣的計策,簡直就是神來之筆。
最關鍵的是,他還特別能搞錢,很特別敢於花錢,給自己大批銀子,幫助自己把定遠縣牢牢控製。
“三位大人,這盧忠清啊,仗著手中的勢力,以前對我等不理不睬,逢年過節對我等也都是敷衍!”
“這一次啊,他家和朱員外家火並了,被朱員外帶人給平了!這8萬兩銀子,就是孝敬給我等的。”
“你們之中,沒有為盧家喊冤的吧?”
李時茂端著茶杯喝著茶,淡淡的說道。
“沒沒沒,絕對沒有,吾等都認為盧家早就該死了!”
“這銀子啊,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不重要,根本不重要。”
三人異口同聲,態度非常一致。
“還有啊,盧家鎮的賦稅,朱員外會統一收好上交,你等以後就不用關費心了,省了不少事。”
“這治理天下啊,可不是打打殺殺,還是要靠吾等官員、讀書人和鄉紳齊心協力,韃子那套不行的。”
李時茂隨意而露骨的說著,沒有絲毫忌憚。
“縣尊大人說的對,韃子何其粗鄙野蠻,治理天下他們把握不住;沒有我等漢官,這朝廷得散。”
孫有德三人也毫不顧忌,赤裸裸的看不起韃子。
“咚咚咚,咚咚咚!”
突然,縣衙外的鳴冤鼓,被人敲響了!
縣丞孫有德、主簿張孟和典史常亮祖,頓時大怒起來,好好的分贓大會,就被刁民給打斷了。
“好了,常典史你派人去看看,是何人鳴冤?”
“真有冤情的,本官還是要為他們做主的!”
李時茂趕緊出聲,免得這三貨亂搞,禍害老百姓。
喜歡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請大家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