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習性相同

字數:3397   加入書籤

A+A-


    大明烈武八年,夷曆一六七四年的初冬,凜冽的寒風席卷著中亞大地,剛經曆戰火洗禮的“西域”,雖漸趨平靜,卻仍彌漫著肅殺之氣。
    朱慈炯站在伊犁河穀的高處,俯瞰著這片被戰火重塑的土地,心中既有平定準噶爾部、穩定了帝國邊疆快意,又有對未來局勢的一絲憂慮。
    自將楚琥爾烏巴什扶上準噶爾部可汗之位後,在大明源源不斷的老式燧發槍、火炮等軍備支持下,準噶爾部如同一頭被喚醒的猛獸,迅速在中亞擴張勢力。
    他們不僅成功驅逐了羅刹國在中亞的滲透勢力,還順勢占據了哈薩克汗國的大玉茲、中玉茲部分地區,收服了浩罕汗國、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的東部地區,成為中亞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然而,朱慈炯望著北方,那裏是花毛羅刹國廣袤無垠的領土。這頭北極熊雖在中亞受挫,但朱慈炯深知其野心勃勃,絕不會善罷甘休。為了進一步製衡羅刹國,朱慈炯在深思熟慮後,終於下了一道旨意。
    “對也好、錯也罷!這夥人倒是和羅刹國的習性相近,對別人家的土地有著變態的渴望,會不擇手段的攫取,便讓他們撕咬去吧。”朱慈炯下旨後,如是自我安慰。
    他也不知道提前放出這頭凶獸的結果,隻希望這幫家夥別進化成禍害全世界的邪惡惡魔。
    消息很快傳遍中亞,一個由沙遜等一賜樂業嗯家族帶領的龐大遷徙隊伍,即將穿越中亞各國國境。
    隊伍中,有四十餘萬猶太人,他們背負著千年的漂泊曆史,懷揣著重建家園的夢想;還有六十萬餘倭人青壯奴隸,在命運的裹挾下,踏上這未知的征程。
    沙遜家族,這個起源於中世紀西班牙的猶太家族,後遷至巴格達,他們在亞洲各地的貿易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他們決心在遙遠的西方,為族人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當遷徙隊伍的消息傳來,中亞各國雖心有疑慮,但在大明的威壓下,不得不放行。這支隊伍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所經之處,塵土飛揚。
    猶太人的隊伍,哪怕是在漫長的遷徙中,竟仍滿載著珍貴的香料、精美的織物以及神,他們憑借著世代相傳的商業智慧,在旅途中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易。
    而那些倭人奴隸,在監工的皮鞭下,默默前行,眼神中既有對未知的恐懼,又有一絲對新生活的期待。
    曆經數月的艱難跋涉,遷徙隊伍終於來到了烏克蘭右岸。這裏,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
    此時,準噶爾部在楚琥爾烏巴什的命令下,派遣了一支精銳部隊前來協助。在準噶爾部的武力支持下,遷徙隊伍在烏克蘭右岸站穩了腳跟。
    與此同時,當地近十萬猶太人聽聞同胞到來,紛紛響應。他們帶來了熟悉的語言、文化和信仰,與遷徙而來的同胞們緊密團結在一起。
    在眾人的努力下,一個新的國家 ——“一賜樂業” 宣告成立。“一賜樂業”,這個取自希伯來文 “以色列” 的古音譯,寓意著神賜予的安居樂業之地,承載著猶太人千年的夢想與期盼。
    新國家的成立,引來了各方的關注。波蘭、羅刹國以及奧斯曼國,紛紛將目光投向這片新生的土地,眼中既有對領土的覬覦,也有對新勢力崛起的警惕。
    有了警惕,三大勢力旋即便舉起了屠刀,派遣軍隊悍然發動了攻擊,企圖在屠盡這個他們心目中弱小的部族。
    然而,“一賜樂業” 國並非毫無還手之力。他們依仗歐洲各地猶太財閥的秘密巨額財富支持,從大明購買了天量軍火。先進的燧發槍、威力巨大的火炮,源源不斷地運抵 “一賜樂業” 國。
    利用這些軍火,“一賜樂業” 國迅速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本族軍隊和十萬人的倭族奴隸軍隊。本族軍隊由那些自幼接受商業和軍事訓練的猶太人組成,他們紀律嚴明,作戰勇猛,對保衛家園充滿熱忱。
    而倭族奴隸軍隊,雖然出身卑微,但在嚴苛的訓練和重賞之下,也逐漸成為一支有戰鬥力的力量。
    隨著軍隊的組建完成,“一賜樂業” 國開始了與周邊國家的爭奪烏克蘭那肥沃的流油的黑土地。
    他們首先將矛頭指向了波蘭。波蘭,這個曾經在東歐稱霸一時的國家,此時正處於內部動蕩之中。
    “一賜樂業” 國的軍隊如同一把利刃,迅速切入波蘭的邊境地區。在先進火器的攻擊下,波蘭的邊防軍節節敗退。
    “一賜樂業” 國的士兵們高呼著口號,毫無人性的在邊境地區燒殺搶掠,所到之處,波蘭邊境的村莊和城鎮化為廢墟。
    羅刹國自然不會坐視 “一賜樂業” 國的擴張。他們派遣了大量軍隊,越過邊境,與 “一賜樂業” 國的軍隊在烏克蘭平原上對峙。
    這兩個當世最貪婪的民族,在黑土地上展開了不死不休的血拚,羅刹國的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 “一賜樂業” 國的軍隊憑借著先進的火器和頑強的韌性,咬牙切齒的誓死抵抗。
    雙方的陣線化作了血肉磨盤,互相折磨了近三個月後,終於都明白了對方的底色和決心,便暫時休戰,各自舔舐傷口,等待下個弄死對方的良機。
    奧斯曼國也不甘寂寞,他們從南方出兵,企圖在這場混亂中分得一杯羹,以圖恢複帝國往昔的雄威。
    然而,“一賜樂業” 國早有防備,他們在邊境地區修築了很多奇怪的的堡壘,奧斯曼帝國的火炮竟無法摧毀,隻能在防線外幹瞪眼。
    當他們試圖用士兵的生命突破防線時,又被堡壘中無數不在的射擊孔射出的子彈殺的傷亡慘重,狼狽敗退。
    不到兩個月時間,不複往日榮光和實力的老大帝國,終究心不甘情不願的狼狽撤軍。
    三戰不敗,一賜樂業人用上萬本族子弟的生命和三萬倭人奴隸的生命,宣告了一賜樂業國立國成功。
    不僅如此,貪婪的一賜樂業人驚喜的發現:羅刹國、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王國雖然龐大,但似乎都是外強中幹的老大腐朽帝國。
    而己方有了大明火器支援和準噶爾的武力支持,一賜樂業人自己的軍隊也在戰爭中成長巨大,正是如日中天而有生機勃勃。
    “我們上帝的選中的民族,豈可蝸居於小小的烏克蘭右岸!”他們的眼睛中充滿著貪婪的血紅,看向三個龐大肥碩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