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西進、西進、西進!
字數:3669 加入書籤
“派出使者…”沙皇的聲音幹澀嘶啞,如同砂紙摩擦,“去…議和。”一言既出後,整個人便萎縮在禦岸之後。
羅刹議和使團渡過冰封的烏拉爾河時,帶著一種近乎殉道者的悲壯與小心翼翼,深恐落個有去無回的下場。
老謀深算的舍列梅捷夫公爵和深得沙皇信任的東正教大主教,他們做好了承受一切羞辱、割讓大片土地的心理準備。
然而,在明軍大營那座威嚴而並不奢華的金頂大帳內,他們受到的接待,卻出乎意料的…簡潔,甚至帶著一絲奇特的“務實”。
朱慈炯甚至沒有親自出麵,主持談判的是董軍和兀爾特,沒有繁複的禮節,沒有冗長無用的開場白。
董軍保持著軍人單刀直入的風格,直接將一份早已擬好的、用漢、俄雙語書寫的密約草案推到了羅刹使者麵前。
每條每款異常的清晰,同樣異樣的冷酷,細細盤算之後,似乎其中還蘊含著某種奇異的希望:
雙方即刻停戰,羅刹國承認尼布楚、雅克薩、鄂木斯克、海參崴、北海貝爾加護)及其以東所有區域,永久歸屬大明帝國。
羅刹國承諾,永不將領土要求與軍事力量延伸至烏拉爾山脈以東區域,西西伯利亞平原除外。
大明帝國承認羅刹國對烏拉爾山脈以西直至第聶伯河地域的主權要求與行動自由。
若羅刹國西進攻擊歐洲,大明帝國將有不可推卸的義務,向羅刹國提供如下或更多的援助:
各類火炮、炮彈、燧發槍、彈藥等各類軍械,數量至少能夠裝備五萬人,並優先向羅刹出售,禁止向與羅刹交戰國出售武備。
新式農具、新式種植技術及必要的糧食援助,是羅刹國具有持續作戰能力。
雙方建立秘密溝通渠道,共享關於波蘭、瑞典、奧斯曼土耳其等西方強國的軍事情報。
若羅刹國以領土為抵押,大明須向羅刹提供白銀援助或貸款。
......
此約內容,雙方嚴格保密,泄密者視為背約,另一方可采取包括戰爭在內的一切手段回應。
舍列梅捷夫逐字逐句地讀著,手指微微顫抖。割讓遠東是預料之中,但如此清晰地將烏拉爾山定為紅線,並明確支持羅刹西進…
這與其說是和約,不如說是一份魔鬼的交易契約!…即像像誘餌,更加像不可掙脫的鎖鏈!
“貴國陛下…有何附加條件?”舍列梅捷夫艱難地抬起頭,看向麵無表情的董軍和兀爾特。
董軍從懷中取出一封密封的禦劄,遞給舍列梅捷夫:“此乃吾皇口諭,請貴使轉呈沙皇陛下。”
舍列梅捷夫恭敬接過,拆開火漆。裏麵隻有一張素白宣紙,上麵是兩行力透紙背、墨跡淋漓的漢字:
攘外必先安內!全力向西看!
下麵是一行小字注釋:“若貴國君臣能深體此二語之精髓,則前述密約之援助,僅為小小開端。若仍執迷東顧…”
字跡到此戛然而止,留下大片空白,卻比任何威脅都更令人心悸。
舍列梅捷夫深吸一口氣,將目光投向最後一行小字注釋之後那片刺目的空白。他仿佛看到在那片空白中,浮現數十萬明軍鐵甲森嚴的陣列!
他似乎看到尼布楚、雅克薩城頭飄揚的日月旗,看到烏拉爾山口可能再次燃起的烽煙…他閉上眼,再睜開時,眼中隻剩下疲憊與決然。
“請轉告貴國皇帝陛下,”舍列梅捷夫的聲音異常平靜,“羅刹國…接受這份契約。”
談判細節的拉鋸持續了近一個月,圍繞著援助物資的數量、種類、交付時間,以及“西進”範圍的具體界定,尤其是烏克蘭黑土地的歸屬。
大明帝國展現出驚人的“慷慨”與“效率”,在核心利益得到滿足後,在“助力西進”的條款上顯得頗為“大方”。
最終,一份用漢、俄雙語書寫,蓋有朱慈炯玉璽和費奧多爾三世沙皇金印的《烏拉爾密約》,在絕對保密的情況下,悄然誕生。
......
明軍大營開始了有序的撤離,士兵們沉默地拆卸營帳,整理武備和後勤,沒有勝利的喧囂,隻有一種任務達成後的肅穆與歸心似箭的急切。
九龍金頂大帳前,朱慈炯一身戎裝,親自為即將先行回京報捷的袁禮等人送行,目光異常明亮。
“袁卿,此間事了,速至京師。太子監國,雖沉穩,然京畿空虛日久,魑魅魍魎恐有異動。”
“你持朕手諭,親手交給太子,配合他的一切行動!”朱慈炯將密封的玉匣交給袁禮,語氣中滿是凝重和決斷。
“臣遵旨!定不負陛下所托!”袁禮等人單膝跪地,他雙手接過玉匣,如同接過千鈞重擔。
袁禮一行人的隊伍,隨即急匆匆的踏上了回鄉的歸途,亦背負著皇帝陛下囑咐的重大使命。
在他們離開的之後,還有十數支或大或小的隊伍,帶著不同內容的旨意,先後匆匆往帝國境內趕回。
三日之後,“起駕,回京嘍!”雄渾的號令傳遍全郡,龐大的大明帝國軍隊,如同一條蘇醒的赤龍,開始緩緩向東移動。
他們終於踏上了日思夜想的歸鄉之途,輜重車輪的吱呀聲,戰馬的嘶鳴,甲胄的碰撞,匯成一股低沉而雄壯的旋律,回蕩在寂靜的荒原上。
而在遙遠的西方,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內,費奧多爾三世和東方帝國簽訂《烏拉爾密約》和那張寫著“攘外必先安內!全力向西看!”的禦劄,眉頭緊皺,沉默不語。
良久,沙皇抬起布滿血絲卻異常平靜的眼睛,看向禦座下神色各異的群臣,他的聲音嘶啞,卻帶著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
“傳朕旨意:秘密逮捕射擊軍叛亂頭目!調近衛軍入城,鎮壓一切暴亂!所有資源,都須向西部邊境集中!”
他猛地站起身,指向牆上那幅巨大的歐洲地圖,手指重重戳在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奧斯曼帝國的疆域上,“神聖羅斯的未來——在西方!”
“從今日始,帝國將拋棄那蠻荒、寒冷、貧瘠的遠東!從今日起,帝國將全力西進,衝向繁榮、溫暖、富庶的歐洲。”
“吾皇英明!”費奧多爾三世的話音未落,朝堂上無論哪方勢力,盡皆喜笑顏開的讚頌起來。
“西進!西進!西進!烏拉、烏拉、烏拉!”朝堂上甚至陷入了瘋狂的慶賀之中,愉快的氛圍令沙皇唏噓不已。
費奧多爾三世終於笑了,陰鬱已久的心情開朗了很多,迷惘彷徨的心緒不再困擾,雄心壯誌也再度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