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原名將軍,反把黃子澄推進火坑
字數:9686 加入書籤
那意思不言而喻。
剛才商量好的,一個個都信誓旦旦。
現在咋不吭聲呢?
“眾位大人,今日是犬子,改天說不定就輪到各位大人的愛子。”
“若是各位大人現在 還置身事外,那……”
黃子澄沒有說下去,但在座的都心知肚明。
黃子澄是他們的頭,太子殿下是他們的倚仗。
如今黃子澄若是在太子殿下麵前沒了麵子。
他們更不用說。
李原名站了出來,畢竟他是禮部尚書,好歹有點麵子。
“陛下,臣覺得兩方既然各執一詞,那不如就讓黃玉上殿。”
“應天府尹洪珠就在在現場審案,也讓文武百官都評一評理,看看理在哪一邊?”
“鄭國公,開國公,武德侯你們意下如何呢?”
“想來黃大人應該沒什麽意見。”
李原名不愧老奸巨猾,瞬間將矛盾焦點轉移到洪珠的身上。
兩邊都不得罪人。
洪珠背後靠山是常家三兄弟,但你敢在陛下麵前審案嗎?
老朱可是最恨貪官枉法之人,大明官場一直是他的驕傲。
肅清貪官是他一生的追求。
李原名就不信了,若是常家三兄弟沒給洪珠好處,他能那麽賣力?
什麽合穿一條褲子?
不過是掂量彼此的利益。
老朱麵前若是審不出個所以然,那大明律法從此要改了。
不得不說,老狐狸李原名直接把常氏三兄弟架在了火上烤。
不信烤不出個所以然來。
常家老大和老二都慌了,一起看向了小諸葛老三。
“老三,他讓洪珠上場,我看這小子就是故意的。”
“那一上場咱們的計謀不就全就露餡了嗎?”
常家老大和老二用手勢比劃著他們才能看懂的語言。
奉天大殿內可不比外麵菜市場,任由他們討論。
這也催生了他們兄弟三個在大殿內的暗語,那手勢也隻有他們三個能懂。
常森的手往下壓了壓,意思是別慌,沉住氣。
察覺到常氏三兄弟神色異常,李原名頓時得意起來。
“怎麽?鄭國公開國公武德侯默不作聲,那就是默認了咱的提議了?”
從李原名一站出來,眾人就看出來了端倪。
雖然他們以黃子澄馬首是瞻,但若論計謀,一個李原名能抵得上十個黃子澄。
看吧,李原名一上場,直接就將他們一軍,把常氏三兄弟將地猝不及防。
以至於連答應不答應這樣的話,都不敢說出口。
若是答應,那就等著真相昭然若揭,他們勢必會累積。
如果不答應,就說明三兄弟心裏虛,那李原名還可以繼續將軍。
直到見到常氏三兄弟無路可退,乖乖承認自己和洪柱狼狽為奸,顛倒黑白。
屆時,黃子澄第二子黃玉也就冤屈得雪。
神不知鬼不覺地便解決了問題。
眾人愣了。
尤其是太子朱標,上下打量了一眼李原名。
而且眼中還帶了一絲欣賞之色。
自從常如意複活,要死要活跟他和離,朱標就一肚子火。
連帶著對他三個小舅子也沒什麽好印象。
盡管常氏還沒來得及跟三兄弟會合。
但誰又知道常氏跟自己和離,是不是常家三兄弟的意思?
說不定三人早就有了異心。
想到這裏,朱標也是抱著看一看的態度,繼續往下瞧。
而小朱允熥又沉不住氣了。
案發時他可在場,就在一邊呢,當時發生的事兒還曆曆在目。
的確如黃子澄所言,是叔祖爺爺往黃玉身上吐痰。
若是黃玉和洪珠上奉天殿,紙是包不住火的。
早晚得露餡。
“叔祖爺爺。”
朱允熥拽著朱五六的衣角,又是擠眉又是弄眼。
就差把明謀寫在臉上了。
誰料朱五六不慌不忙。他在考驗常家三兄弟。
打壓黃子澄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就算他朱五六無理在先,欺壓黃子澄的兒子,那又怎麽樣?
老朱殺了誰也不會殺了他。
隻是,那樣就少了人生許多樂趣。
常家三兄弟能不能得到他的賞識,就在此一舉了。
而且朱五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今天這個早朝將會有人命喪黃泉。
黃子澄算一個。
說不定還得牽出一堆。
黃子澄向李原名投去了感激的一瞥,果然是老謀深算佩服佩服。
寥寥數語便解決了他當前之困。
要說還得是李原名啊。
黃子澄喋喋不休說半天,也沒說清楚,還招致了太子的嫌棄。
李原名一出手,太子殿下的神情都不一樣了。
黃子澄隱隱感覺到了危機感。
而一眾太子黨羽也欣喜異常。
李原名的出現直接讓局勢扭轉,給了常家兄弟一個下馬威。
甚至他們不用出手,就能坐享勝利的果實。
太子殿下不出手又如何?
一個李原名照樣能夠搞定。
壓力給到了常氏三兄弟,不回答不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可是奉天殿。
事情到了老朱這兒,那就不是小事。
常森穩穩地一笑,立即同意了。
“這有何不可?洪大人一生清明,兩袖清風。一直是官場的表率。”
“我相信他能做出公正的判決。”
竟然答應了?
李原名愣了一下似乎很意外。
看著常森風輕雲淡的神情,黃子澄都懷疑了。
李原名這一招敲山震虎,沒鎮到虎。
別再把他敲了個粉碎?
黃子澄心裏通通直跳,似乎有什麽不好的預感。
朱元璋一直作壁上觀,雖是莽夫出身,豈能看不出其中的道道?
“既然兩位愛卿各執一詞,那就讓洪柱帶著黃玉上場吧。”
“應天府尹現場辦公,朕也要看一看平時他是怎麽審案的。”
老朱皺了皺眉頭,接著站了起來,一股巍然的氣勢立即傾瀉而來。
嚇得百官一個個心驚膽戰,莫不敢抬頭。
老朱向來喜歡拔蘿卜串坑,拔掉一個串一堆。
遠的不說,就說胡惟庸案,被牽涉進去的人還在逐步增多。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洪武13年一直到洪武23年,期間被牽涉進去的人高達3萬】
若是老朱在此事上在做文章,今天恐怕死的可不隻是一個官員了。
甭看常家三兄弟是皇親國戚,但別忘了他們的大姐常如意正和太子鬧和離。
失去了太子妃這個身份,常家啥都不是。
隨著太監的一聲宣,站在外麵的洪珠和黃玉上場了。
剛一上場,黃玉便疼地哭爹喊娘。
沒辦法,腿都被打折了,人都是被擔架抬上來的。
“嗚嗚嗚,爹爹一定要為孩兒做主啊。”
“孩兒的腿都折了,你看……”
黃子澄看到兒子血肉模糊露出骨茬的腿,當即就氣憤異常,
他一個文官,上前去揪住了洪珠的衣領,氣得破口大罵。
“洪珠,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你為何對我兒下此毒手?”
洪珠能當上應天府尹,也不是尋常人。
應天府屬於天子腳下,一點風吹草動就能傳到朱元璋耳朵裏。
不是個人物,還真當不了這個差事。
這才洪武15年,光開封府尹都換了十七八個了,就洪珠待的時間最長。
啥原因?
會審時度勢唄。
最主要的是深諳官場那一套。
洪珠上大殿不卑不亢。
“黃大人此言差矣,下官一直秉公執法。難道會因為黃玉是您的兒子,而對他網開一麵嗎?”
“那將我大明的律法置於何處?”
鏗鏘有力的聲音表明了他的底氣,也讓在場的太子黨們很是詫異。
難道他們的判斷是錯的嗎?
朱元璋微微點頭,似乎對洪珠的回答分外滿意。
“都瞅見了吧,這才是我應天府尹。”
老朱的確對這個應天府尹很滿意。
他上任半年了,一向賞罰分明,斷案如神。
隻是……洪珠和常家三兄弟的關係密切,拱衛司早就查到。
但隻要常氏不跟朱標和離,那又怎麽樣?
“審吧。”
朱元璋幹脆利索,做事情很高效,主動權交給了洪珠。
隻見洪珠朝著各位大人施了一禮,隨後開始審問黃玉。
鎮靜了一下之後,洪珠對黃玉發出了靈魂拷問。
“黃玉,你好大的膽子,汙蔑皇親國戚。你可知罪?”
這都到了奉天殿了。
朱元璋在上麵坐著,自己的爹又在一旁,黃玉頓時有了底氣。
“我不認,是你們屈打成招。”
“我沒有汙蔑皇親國戚,是你們胡編亂造。”
“陛下,陛下,小民是冤枉的,是冤枉的啊。”
洪珠不慌不忙。
“行,既然你說你是冤枉的,那你就把案發過程再敘述一遍。”
黃玉愣了一下,緊接著就開始敘述整個過程。
“小民正在大街上走著,突然之間,就有一口痰吐在了我身上。”
“緊接著靖王就下了馬車,然後,他又朝我吐了一口。我說我是太子伴讀黃子澄的兒子,結果他又朝我吐了一口………”
“然後就把我打入大牢。”
洪珠更不慌不忙。
“那可有人證物證?”
黃玉更是言之鑿鑿。
“當時大街上的人,還有我的隨從都可以作證。”
“包括這一個……這位……也可以作證。”
黃玉的眼睛定格在了朱允熥的臉上,驚喜的說道。
“他是皇三孫。”
洪珠仍然麵無表情。
“當時路人已經被傳入應天府詢問了,他們說沒看到。”
也不是他們眼瞎。
主要是黃玉平時橫行霸道,沒人願意給他作證。
“不可能,怎麽可能?”
“他們親眼看到了,他們撒謊。”
就連黃子澄都在為兒子辯護。
“陛下,小兒說的沒錯,當時大街上很多人。他們不肯說實話。”
“隻要是對那些刁民用刑,他們肯定會說實話。”
洪珠等的就是他這句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哦,連黃大人都覺得,要問出真相必須得用大刑。”
“那要不我再問問皇三孫?”
洪珠轉向了朱允熥。
後者的腦子比誰轉的都快,連連擺手。
“我可沒看到啊,我可沒看到叔祖爺爺吐痰。”
“我隻看到黃玉辱罵叔祖爺爺。”
黃玉懵逼了,但看著朱允熥和朱五六站的那麽近,立馬就明白了。
“他撒謊,他明明看到了,他明明看到了的……”
這話一出來,全場寂靜。
黃子澄想捂住自家兒子的嘴,動作都做不到那麽快。
下一刻,老朱的臉黑的像炭火似的,洪鍾般的聲音響起。
“你放屁,我大孫子怎麽會說謊?他才4歲呀。”
果然朱元璋護犢子啊,朱允熥再不受寵那也是他的孫子。
黃玉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這麽多人都沒看到,朕看你才是刁民。”
“來人啊,大刑伺候。”
“咱就不信從他嘴裏掏出來實話。”
朱元璋一聲令下,黃子澄的心都涼了。
黃玉那身子骨儼然經不起酷刑了,萬一再問出點其他什麽,那黃家就完了。
“陛下,小兒年幼,請陛下饒命啊。”
朱元璋眼珠子一瞪。
“不是你讓當堂審問嗎?朕勢必要審問出一個結果。拉下去大刑伺候。”
一炷香的功夫後。
黃玉幾乎被折磨地不成樣子。
而洪珠手裏卻拿著他問出來的口供,那上麵還有黃玉的血手印。
洪珠的臉上掛著一絲笑容,直接將口供甩到了黃子澄的手裏。
“黃大人,你自己看吧。”
黃子澄大致看了一眼,眼前一黑,就暈倒了。
完了,不僅是這個兒子完了,他們黃家也要完了。
【兩章7000字也不少了吧,這幾天存存稿子,到大後天周五的時候開始爆更,感謝王子公主的支持】
喜歡大明:朱重八的六歲小皇叔請大家收藏:()大明:朱重八的六歲小皇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