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複活八大文官,劉伯溫的死因

字數:7849   加入書籤

A+A-


    在大家的印象中,朱標愛護幼弟,很有大哥的做派。
    諸位藩王比如朱棣朱棡還有朱橚朱樉都沒有上位之心。
    那是在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
    或者說朱元璋還在大明的時候。
    各種網絡小說還有野史,都把朱元璋家庭描寫的兄友弟恭,很有氛圍。
    朱標的其餘四個兄弟,也對皇位從未覬覦。
    前提條件是朱元璋還在。
    對於這樣一個鐵血帝王,誰敢違背他立下的皇明祖訓?
    你有一點心懷不軌,都能被朱元璋察覺,並且被處以很嚴厲的懲罰。
    朱橚就是因為去鳳陽他老丈人馮勝那串門,被朱元璋誤會他和馮勝要謀反。
    就被朱元璋發配到雲南去了。
    朱元璋活著時,朱棣隻是不敢畏懼父皇而已,未必沒有這樣的心思。
    但今日在朝堂上,朱棣隻是勸說朱標找回朱元璋不著急登基。
    就招來了朱標的訓斥。
    他心中很是不滿。
    “大哥,咱隻是據實說,並沒有謀反之意。”
    鄧愈和李善長也互相瞅了一眼,神情複雜。
    朱元璋生死未卜,明朝要經曆一番動蕩了。
    每一個朝代的更替都代表著血雨腥風。
    朱家也不會是個例外。
    朱棣的溫和態度,並沒有讓朱標壓下心底的怒火。
    相反,他倒是覺得朱棣是在眾人麵前故意表現。
    “要征討北元談何容易?如今朱五六當權,他又能複活軍團。”
    “父皇帶領30萬大軍征討,都被對方消滅得一幹二淨。並且父皇還被俘。”
    “如今母後薨逝,孤早日登基才能主持大局安撫民心。”
    豈止是朱元璋,就連徐達傅友德以及湯和也全都被俘。
    這在整個大明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
    然而,朱標的說法也遭到了朱樉的強烈反對。
    “太子殿下,燕王說得對,父皇和母後伉儷情深。母後都要出殯了,也得讓父皇見上一麵。”
    “父皇雖然被俘虜,但是未必會被殺。故此,也應該先征討小皇叔,奪回父皇。”
    “等父皇歸來,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朱樉的心思跟朱棣一樣。他也是嫡生子,也有繼承皇位的權利。
    都怪這該死的嫡長子繼承製。
    從讀者姥爺的角度來說,見多識廣的讀者姥爺肯定知道。
    明朝有16個帝王,其中有9個帝王都不是嫡長子繼承皇位。
    這包括景泰帝朱祁鈺,他的生母隻是宣宗朱瞻基的宮女。
    建文帝朱允炆,其後的永樂大帝朱棣自不用說。
    以及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等等。
    就連創造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不是嫡長子。
    朱樉站在朱棣這邊,似乎在朱標的意料之中。
    他們同為藩王,如今父皇生死未卜,自然蠢蠢欲動。
    但朱標心意已決,奈何大朝堂中各位文武百官支持他的不在多數。
    絕大多數官員反倒認為,當務之急征討北元,把朱元璋救回才是硬道理。
    朱元璋固然殘暴。
    但太子朱標也不是良善之輩呀。
    雖然誅殺大臣,都是朱元璋下的聖旨。但其背後,也有朱標推波助瀾。
    簡單一句話來說,朱標未必像像表麵上那麽性格平和。
    實則是一個笑麵虎。
    看著人畜無害,實則是個黑心湯圓,表麵看著白,內心腹黑。
    他當上皇帝,指不定比朱元璋更甚。
    “既然諸位大人都讚成先征討北元,那就整頓三軍,即日開拔。”
    ……
    與此同時。
    在北元王庭。
    朱五六開始和諸葛丞相商議接下來的打算。
    剛收服北元,一切要以穩定為主。
    北元人以狩獵和放牧為主,並不會從事耕種。
    朱五六既然當上皇帝,自然要發展耕織。
    接下來還有官員的任命,以及各種瑣碎的規章製度。
    朱五六可不是古人,懶得理這種磨磨唧唧的事。
    專業的事還得交給專業的人去幹。
    諸葛亮作為一個文武全才,平定天下治理國家他都在行。
    曹操也可以稱得上是文武全才,包括嶽飛。
    但對於朱五六來說遠遠不夠用。
    但朱五六也不能可著一個人使喚。諸葛丞相剛打了勝仗,是該歇歇了。
    當務之急就是複活出曆史上有名的文官來做這些事兒。
    但要複活誰呢?
    劉伯溫?大秦的丞相李斯?
    有人專門做過一個榜單,統計過華夏國曆史上有名的文官。
    第一名竟然不是諸葛亮。
    裏麵包括魏征,唐朝的房玄齡杜如晦,還有西漢中期著名的政治家霍光。
    魏征就算了,雖然也是個忠貞之士。但這家夥太剛了。
    剛的李世民都拿他沒辦法。
    朱五六可不想天天兒被罵。他本來想複活魏征罵朱元璋。
    仗一打起來,這事兒也就擱淺了。
    大周的第一次朝會。
    朱五六把朱元璋也薅到了現場,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讓朱元璋看著自己怎麽當皇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好吧。
    目前大臣沒多少。
    朱元璋站在堂下,看著身穿龍袍的朱五六,就還跟做夢一樣。
    幾天前自己還是帝王,現在已經淪為了伺候朱五六的人。
    除了沒挨那一刀子,他現在跟一個太監的職能差不多。
    想到這些他臉都綠了。
    朝堂上,嶽飛、李世民、曹操、諸葛亮、項羽、呂布、李元霸這幾個大臣格外耀眼。
    人家人數雖然少,但都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
    “陛下體恤微臣,微臣感激不盡。”
    “但大周剛剛建立,微臣願為大周國鞠躬盡瘁。”
    諸葛亮對著朱五六施了一禮,拍著胸脯表決心。
    咱就說吧。
    朱五六複活的這些人,對他忠心耿耿,忠誠度100。
    朱五六豈能不知他的忠心?
    “諸葛丞相,你且歇息,等咱再複活文官,立馬搞定。”
    朱五六說著嘴中念念有詞。
    “複活霍光、劉伯溫【劉基】、管仲、孔子、李斯、趙高、王陽明、曾國藩。”
    這些人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但是王陽明,可能有的讀者老也不了解。
    華夏國曆史上有三個半聖人,王陽明就是其中之一。
    他提倡知行合一的陽明心學,後來傳入到了小日子和朝鮮,其弟子眾多。
    被稱作是姚江學派。
    另外兩人是孔子和諸葛亮,那半個是曾國藩。
    至於為何複活李斯和趙高,才華是一方麵。
    另外一方麵,純粹是由於朱五六對趙高的不滿。
    趙高是秦朝時期的宦官,權傾朝野,在各種曆史小說中都被描寫為反派。
    這貨在秦始皇死後,篡改了遺詔,以胡亥為太子。
    並且還殺了皇長子,扶蘇與蒙恬,無線右丞相李斯謀反,將其腰斬於鹹陽市。
    複活李斯,就是想讓他有仇報仇,有冤報冤。
    回頭再複活秦始皇,這位始皇帝要是知道自己的江山被趙高給毀了。
    還不知道發多大的怒火。
    穿越太無聊了,得給自己找點樂子。
    朱五六話音落地,門外就響起了腳步聲。
    緊接著,就有穿著各樣服裝的八個人大帳外請求覲見。
    朱五六應了一聲,這些人全部走路到大帳內。
    一個個給朱五六施禮,嘴中高喊著。
    “微臣趙高給陛下請安。”
    “微臣李斯給陛下請安。”
    ……
    此起彼伏的聲音,讓整個早朝都亮堂了起來。
    不同時代的人齊聚一堂。不同於以往的武將,這一次複活的幾乎都是文官。
    這些文官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孔聖人。
    這些人處於不同的時代,但由於朱五六,他們才能雲聚一堂。
    一時間感慨萬千。
    大殿內,各位文官和武將相互點頭,眼神中充滿了驚喜。
    宛若有一種跨越幾百年幾千年,跟古人對話的即視感。
    最驚訝的莫過於朱元璋。
    其他人他不認識,但劉伯溫就算化成灰他都認識。
    那可是他的得意幹將。
    但同時老朱有些心虛,因為劉伯溫的死跟他有莫大的關係。
    表麵上看來,劉伯溫是因為患病醫治無效死亡。
    實際上,這一切都是朱元璋暗中的操作。
    “微臣劉伯溫參見陛下。”
    重活過來的劉伯溫,對著朱五六施禮。
    但眼角的餘光一瞥,很快就看到了朱元璋。
    他眉頭一皺,臉上掛滿疑惑。
    重生這種事,讓劉伯溫固然欣喜異常。
    但前世的記憶也讓他,對朱元璋並沒多少好印象。
    當時他病重時,朱元璋就一句不疼不癢的,讓他安心養傷。
    並沒有做出相應的反饋。
    直到死,劉伯溫都以為自己隻是死於普通的疾病。
    對於這個帝王的所作所為,他也曾有過大膽猜想。
    但都沒有證據。
    可他哪裏知道,這都是朱元璋的陰謀詭計。
    朱五六看著劉伯溫那異樣的神色,心裏儼然已經明白了十分。
    朱五六看過有關猜測,自然明白劉伯溫死的真正原因?
    朱元璋也該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了。
    回頭再把胡惟庸給複活,再把朱元璋殺的所有的官員複活。
    都不用朱五六動手,他們都能把朱元璋掐死。
    朱五六越想越好玩,笑著對劉伯溫說道。
    “誠意伯侯,可知自己真正的死因?”
    劉伯溫被封作誠意伯侯。
    劉伯溫愣了一下,鬥膽問了一句。
    “陛下,微臣上一世不是因為風寒去世的嗎?”
    朱五六笑著搖搖頭。
    “非也非也。”
    “你是被人害死的,確切點來說,你是被朱元璋害死的。”
    【有讀者大佬說讓複活李世民的小女兒小兕子,有沒有大佬也有這樣的要求?請在評論區留言】
    喜歡大明:朱重八的六歲小皇叔請大家收藏:()大明:朱重八的六歲小皇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