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自留糧
字數:4404 加入書籤
倆人不知道的是。
東三省耕地麵積最多可以達到三億多畝地。
而大明巔峰時全國耕地才八億多畝。
現在幾百萬人對耕地開發量少而又少,遠遠達不到將土地資源利用到極致。
更何況,大明百姓在荒廢農田。
而周家則有高產糧種。
兩相對比,周家能夠在秋天得到足以養活全大明一億人口的糧食總量。
錢大海越來越上火,照這麽個耕種速度,他恐怕完不成任務。
“不行,我要去找少爺出出主意。”
“你幫我在這看著別處亂子。”
薑鑲道:“你放心,我幫你看守保證不出亂子。”
還未等錢大海離開,遠遠一輛馬車駛來,正是周世顯。
從春耕開始,周世顯就隻做了兩件事,一個是編寫製度,另一件是陪公主,以至於身體有些被掏空。
周世顯虛弱走下馬車問:“春耕如何?”
錢大海高興道:“少爺您總算來了,老奴還想去找您,咱們現在耕牛嚴重不足,恐怕到夏日也種不完這些田畝。”
周世顯不急不緩拿出幾張紙道:“這事不難,你一會兒先將這三份告示貼出去,然後再去一趟造船坊,過段時間咱們需要大量船隻出海。”
錢大海接過紙張。
三張紙一共寫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關於糧食,運行耕種百姓以組為單位,在秋收挑選糧食種子後自留三成糧食,而工分不變。
第二件事,關於開渠引水,春耕結束後,需要立馬投入水渠建設。
第三件事,官員選拔,由百姓推舉,再進行一係列選拔任職。
錢大海問道:“少爺,為何給百姓留三成糧食?”
周世顯歎氣道:“大海啊,看樣子本少爺這些時日疏於對你調教,你仔細想一想,若你家不用交稅,去了種子還有三成糧食拿,工分照舊換東西,你願意種幾畝地。”
一旁薑鑲道:“累死我也得多種幾畝地,這不是白撿錢嗎!”
周世顯負手而立笑道:“我把利益分出去,百姓就有積極性,誰能和銀子有仇,隻不過得注意一下,咱們本來就缺人,可別真累倒了人。”
錢大海頓時心領神會道:“少爺請放心,此告示張貼出去後,老奴立馬吩咐人不讓百姓過度勞動,以免百姓受累。”
周世顯琢磨一下道:“另外,派人給我加大邊境巡邏,南邊長城,西邊草原,北邊上次那夥外來者,還有海邊倭寇,不能讓春耕遭到破壞。”
錢大海道:“少爺請放心,老奴這就去辦事。”
傍晚。
大鍋飯前。
東林三友拖著疲憊身體躺在地上。
而柳如是則給三人灌水。
錢謙益道:“我不明白,咱們為何要與百姓一起耕種。”
劉宗周也道:“周家怕是要沒人了,大街小巷十街九空,全都去種地,照這麽個種法,夏天也種不完。”
最難受當屬黃宗羲。
黃宗羲累的全身酸痛道:“咱們隻是幫忙送糧種,又沒真彎腰下田,沒看田裏那些人沒有耕牛全靠人耕嗎?”
這般景象錢謙益與劉宗周也未見過。
十幾人像牛馬一樣套著繩子拉動犁耙,就為了能在春日結束前種完地。
錢謙益問:“咱們該怎麽辦?”
自從被一侍女打過後,既然就得到一筆銀子,同時也明白想站穩腳跟必須有工分,所以三人都加入黃宗羲的小組。
黃宗羲道:“原本我是田長,這次變成組長,咱們分的耕地確實有些多,但周家肯定早有安排。”
“如今要緊的是,耕地多,反倒缺人缺耕牛。”
“不光如此,等到澆灌時還需施肥放水。”
錢謙益有些熬不住道:“如此規模土地,咱們去哪弄肥水,就算把十條街百姓家茅坑掏幹淨,也不夠用。”
劉宗周不服氣道:“大不了老子如廁直接去田裏,一夏天總能拉出一畝地。”
柳如是捂著嘴笑道:“若先生拉出一畝地,豈不是要先吃上幾畝地豆子。”
黃宗羲道:“萬萬沒想到,我見多識廣,也沒見識過肥水金汁也有短缺時候。”
就在幾人吐槽時。
百姓們圍著牆上三張告示指指點點。
錢謙益問:“他們在看什麽?”
劉宗周爬起身來:“走,咱們一起去看看。”
不多時幾人來到告示前。
第一張告示,百姓秋收在留取種子後,可以分得三成糧食,三成糧食允許買賣交易,並且工分不變。
黃宗羲還未意識到什麽:“周家可真大方,本來窮人就不用交稅,竟還能分得糧食。”
劉宗周卻看出端倪:“若我們多種一畝地,豈不是多分一畝地三成糧食?”
幾人看向劉宗周。
此時黃宗羲一拍大腿道:“不好,周家規定,小組能拓多少荒,就允許種多少地,咱們除了小組人數固定外,並沒有耕種數量限製。”
錢謙益道:“那豈不是咱們種上個幾百畝,秋收時候就有吃不完的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宗周道:“想的倒是美,幾百畝就算用跑的,秋收前也跑不完。”
幾人視線又看向第二張告示。
第二告示很簡單,是關於開渠引水。
這件事早有規劃,在種地之前就已經按照方塊格畫好了水渠路線,隻需要等種完地直接開挖就行。
錢謙益道:“若開渠引水,隻能灌溉到河流附近,並且一旦入夏有洪水風險。”
黃宗羲想了想道:“此事我還真聽說過,聽說過段時間要修築堤壩,還有在地勢較低處挖湖,並且還有在離河流較遠處挖井。”
這樣一來,就不得不考慮,離河流近容易遭遇洪水,而離河流遠遇到幹旱則取水比較辛苦。
錢謙益問:“咱們的田畝離河流多遠?”
黃宗羲回答:“還真不遠,有人專門來規劃過水渠路線,看樣子隻能期待防洪堤壩早日建成。”
劉宗周道:“你們糊塗,堤壩哪有那麽好建造,咱們若想未雨綢繆,就得先挖掘池塘,幹旱時候就一大坑,雨多時候能存水,還能養上一些水物。”
二人眼前一亮。
黃宗羲道:“不愧是你,如此治理辦法當得先秦一大彩。”
殊不知劉宗周本來就曾在工部任職,當過工部侍郎,對防洪水多少都比尋常人了解接觸的多一些。
錢謙益道:“還有一張告示。”
幾人又向最後一張告示望去。
喜歡投誠大清失敗,轉身工業化請大家收藏:()投誠大清失敗,轉身工業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