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縣令家的傻兒子
字數:6128 加入書籤
葛明已經來了將近十天,小葛明的記憶慢慢融入到了葛明的記憶裏,這孩子幾乎不說話,永遠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裏,用後世的標準來衡量,可能是是個自閉症的孩子。
不過老天關上了一扇門,也會打開一扇門,這樣的孩子往往有一些比較突出的能力。比如繪畫、音樂等等。
小葛明雖然隻有九歲,但是記憶力超群、過目不忘,不過因為很難跟外人正常交流,在外人看來幾乎是個傻子。
好在本就不太跟人講話,在這十多天裏,葛明沒講過一句話,所以根本就沒穿幫。父母以為葛明身體還沒恢複,再加上可能驚嚇過度也就沒多想。
聽到來看自己的人跟父親閑聊,原來現在是武德九年。真是沒想過一下穿越千年,到了這個令人好奇又自豪的年代。大唐武德年間,而且是初夏,根據葛明為數不多的曆史知識,過不了多久偉大英明的李世民就會幹掉李建成、李元吉,囚禁李淵。
雖然李世民開頭很糟糕,但是結果是好的,貞觀之治至今還是國人的驕傲。李世民千古一帝,後世帝王實在難望其項背。
葛明是老葛家的獨子,父親葛庭玉是臨渝縣的縣令,雖然是個芝麻官,但是在這個小小的縣城裏說一不二。
唐代縣令是長官,負責統籌全縣之政務;縣丞是副長官,輔佐縣令行政;主簿是勾檢官,負責勾檢文書,監督縣政。
葛明生在農村,打小就在農村長大,沒想到過穿越之後居然能有如此顯赫的出身,上輩子太辛苦,這輩子看來可以躺平了。
不過葛明想多了,要是後世縣令兒子日子肯定滋潤,但是在唐代這個出身隻能算是寒門。
葛氏祖籍丹陽郡,這一小支在東晉時遷移到臨渝縣。這跟當年司馬家滅了東吳有關,葛家本是江南望族,東吳被滅之後也被朝廷拉攏,居然還能到河北來做個小官。
葛家此時就在臨渝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別看這個官級別更低,但是是一個縣政務的重要執行人。東晉之後進入亂世,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一直到北齊立國,地方才算太平了一些,葛家祖上又開始出來做縣尉。
隻是北齊很快被隋朝滅亡,但是地方是需要人治理的,這些小官都得以保全,葛家的縣尉居然延續了下來。
葛氏人丁不旺,一直一脈單傳,到葛明父親這輩才終於有男丁三個,女兒一個。葛明父親葛庭玉雖然是老三,但是是嫡子,上麵兩個兄長都是庶子,早年間死於戰亂,所以葛庭玉常被人稱呼葛三爺。
葛明大伯父家留下一子,名叫葛糧,年紀十八歲。二伯父家也留下一子,名叫葛倉,今年十六歲。葛明曾經心裏嘀咕,如果按照大排行,自己名字應該叫葛滿才對,這樣就“糧倉滿”了。後來才知道,這年頭幼兒夭折率極高,上麵還真有個夭折的哥哥叫葛滿,所以自己其實是老四。
葛三爺年近四旬才有了葛明這根獨苗,在這個年代算是“老來得子”。葛明父親是個粗人,好武不好文,但是也知道諸葛孔明,希望孩子能有大出息,能夠出將入相,所以取了諸葛孔明名字中的兩個字,就叫葛明了,出將或者入相好歹占一頭。
父親、母親加上葛明,還有兩個堂兄,這就是老葛家的全部人口。葛廷貴是粗人也是個好人,非常講義氣,朋友極多。對哥哥留下的侄子愛護有加,再加上葛明母親極為賢惠,兩個堂哥也受到了非常好的照顧。
兩個堂哥都跟著葛三爺在縣衙辦事,平常不回家裏住,多是在縣衙值守。
有個老管家,不知道名字,年紀五十歲左右,大家都叫福伯。有個胖廚娘,每天親自把飯菜給葛明送過來。母親身邊一個丫鬟,名叫丁香,經常到葛明房間幫忙收拾打掃。
至於那天陪著葛明玩的小廝,長得瘦小枯幹,大家都稱呼小猴子。小猴今年隻有八歲,父母雙亡賣身到葛家,在這個時代這種事極為常見,尤其是在唐初的河北之地。
因為沒照顧好葛明,導致葛家小郎君差點被雷劈死。好在葛家人心善,小猴子隻是被揍了一頓,這些天一直關在柴房。
葛明一直搞不明白,為何母親端莊大氣,會嫁給這樣的父親,用葛明昏迷之後第一次醒來形容葛三爺,那就是“鍾馗”。
自己讀書、寫字都是母親親自教授,絕對是大戶人家出身。不過大人的事相互很少談,這年代也沒有父母跟孩子談論當年“戀愛經曆”,所以葛明隻知道母親姓劉。
葛三爺也是個傳奇人物,葛明祖父大業年間去世,繼承了祖上傳下來的縣尉。偉大的隋煬帝修運河、三征高麗,導致河北民不聊生,韭菜一般的輔兵、民夫死了一波又一波。
老葛家在當地也算有點實力,逃過了修運河,逃過了第一次征高麗,但是逃不過第二次,其中就包括葛明的大伯和二伯,都死於第二次征高麗,沒過多久葛明兩個伯母相繼去世。
大業年間的河北,不要說普通人家,就算世家大族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在第二次征高麗時,葛三爺在劉氏的勸說下,帶著家人全部逃到燕山山脈,做了幾年的野人,好歹是保全了家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葛三爺送家人躲到深山之後,決然的帶著一些青壯下山,義無反顧的參加了反隋的大業之中。在隋末唐初階段,參加造反可是極有前途的職業,尉遲恭、秦叔寶、程咬金、徐茂公哪個不是反隋朝的?當然還有李淵、李世民。
葛三爺跟過劉武周、跟過劉黑闥,不知道為何會覺得“反賊”沒前途,又跑回了山裏做野人。
一直到後來隋煬帝被殺,隋朝滅亡。李淵建立了大唐,武德初年,大唐隻占領了關中和山西西部。此時烽煙四起,各路反王無數。
當時的河北都在北平王羅藝的統治之下,各路反王紛紛向羅藝拋出了橄欖枝,希望羅藝能夠入夥。最終羅藝還是選擇了李淵,河北進入了大唐的懷抱。李淵大為高興,賜羅藝姓李,所以羅藝也叫李藝。
也是這個時候,河北之地戰亂逐漸平息,葛三爺帶著家人下山,回到了縣城祖宅。至於做過野人,做過反賊,沒人追究。隋煬帝已死,此時最大的反賊就是李淵家。
河北之地被納入大唐版圖之後,地方始終需要治理。可是此時河北之地早就生靈塗炭,原來的縣令早就不見了蹤影,葛三爺因為早年有義氣、朋友多、認識字,還做過隋朝的縣尉,居然被推舉做了縣令,算是祖墳冒了青煙,官職遠超祖輩。
這就是葛明這十來天記憶中或者聽聞的全部消息,隻是不知道其中到底有多少真假。
這些天葛明都沒出過房間,基本都在發呆,開始全身痛,如同散架一般,沒有心情想太多。這些天身體逐漸康複,各種想法也就開始冒出來了。
後世的父親此時怕是悲痛欲絕,記得母親去世時父親足足傻了三天,不知道這次能不能熬過去,算算日子自己怕是要“二七”了。
剛拿下的項目提成估計不會發了,還有幾十年貸款的房子會不會被收回?對了對了,河邊的釣魚裝備怕是被人拿走了,我河邊的車怎麽辦?思緒完全不受控,想得腦袋生疼。
這世的父母雖然陌生,但是對葛明非常疼愛,這些天都是母親親自照顧起居飲食,父親好像有些忙碌,但每天早晚都會過來看望。
葛明也理所當然的享受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後世的智者曾經說過,既然無法反抗或者改變,那就隻能承受,有了這樣的心態日子好像還不錯,畢竟是縣令家的小郎君。
上輩子從小在農村長大,過了不少苦日子。長大後讀書、工作,對一個外地小夥來說,在大城市紮根並不容易。上輩子太苦,這輩子隻想躺平,享受大唐盛世。
但是生活是艱難的,自認為後世農村長大,並且吃過苦的葛明,都覺得大唐的日子才是真的苦。
吃喝穿睡全都跟後世不同,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人尷尬,畢竟一個心理成熟的人被當成孩子照顧。葛三爺的大胡子還喜歡在臉上蹭一蹭,看來古今都是這樣表示親昵的,隻是葛明覺得太惡心了。
吃還算好說,這年頭食物基本都是煮的,勉強也能接受。問題是幾乎沒什麽吃的,後世最常見的東西這裏都沒有。主食多是湯餅、蒸餅,小米飯,至於菜的種類少的可憐。好在大戶人家,偶爾還能吃上一頓羊肉。問題就在於,葛明最討厭的就是羊肉,受不了那股膻味。
房子是全木的,破舊可稱古董,這要是在後世怕是價值不菲。沒有床隻有榻,睡覺倒是無所謂,隻是枕頭太難受,瓷的枕頭硌得生疼。
沒有椅子需要跪坐,坐上一會就雙腳發麻,小腿抽筋。
這些生活上的苦難都可以忍受,而最受不了的就是如廁,紙是在這年頭是精貴的,是用來寫字的,不是用來擦屁股的。
每天上完廁所都如同上刑,知道嗎?是用木片刮,搞不幹淨還惡心。如果下手輕點,肯定搞不幹淨,如果下手重點,必定被毛刺弄出血,為此葛明寧願便秘。這哪裏是大少爺的生活?連後世的叫花子都不如。
如果再沉默下去,自己嬌嫩的屁股怕是不保了。既然來了總是要做點什麽吧?不如就從廁紙開始吧。
不就是造紙嗎,用來書寫的好紙做不出來,難道擦屁股的廁紙也做不出來?好歹看過不少紀錄片,造紙好像沒那麽困難。
可是造紙又不是自己一個娃子能幹的,這需要不少幫手。找幫手就需要交流,如何掩飾性格有變化呢?自己又如何會造紙了呢?
在古代幾乎所有製造業、工匠等行業,都有自己的行業秘密,這是人家生存之本,根本就不外傳。
剛好母親不在,葛明不由自主的摸摸下巴,慢慢陷入了沉思。如果你剛好看到這一幕,怕是會被嚇一跳。一個胖娃娃,摸著下巴深思,真是見了鬼了。
葛明記得家裏還有個姓袁的老道,據說自己被雷劈之後昏迷,是老道把自己救活的。老道多少都會點功夫,會煉丹,大多有一些救人的醫學常識,這也是為何葛明被雷劈,請了一個路過的老道而不是大夫,再說此時的河北也沒幾個大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父母萬般感謝這個老道,在家裏待如上賓,好吃好喝讓老道在家多住一些日子。那就再送老道一個大功勞,全都推到老道身上。
趁著母親不在,偷偷離開內宅,憑著記憶到了第二進的東跨院,這裏是家裏最好的客房,袁老道應該住在這裏。心裏打好草稿,這是後世帶來的習慣,拜訪之前要適當做一些準備。
推開院門,果然發現袁老道正在院中樹蔭下,跪坐蒲團之上看書,旁邊矮幾上還有幾本書。說是老道,其實看樣子不過四十歲,遠不是想象中仙風道骨,胡子頭發全白的那種。反而邋裏邋遢,明顯是個破老道。
袁老道發現葛明進入院子,眼光突然變得銳利起來,隨後又柔和起來,笑著說到:“小郎君,身體已經康健了嗎?”
葛明也是一驚,這老道怕是有些本事,眼神居然如此銳利,於是趕緊低頭躬身施禮。
“多謝道長救命之恩,小子現已康健。”
“聽聞葛家小郎君一年也不講幾句話,外麵傳言是個啞巴。老道真是受寵若驚”。這個老道明顯不會講話,還沒說幾句就要把天聊死。
“所以小子才更要感謝道長,經過道長的妙手醫治,不但救了小子的命,而且好像醍醐灌頂。”葛明露出孩子的童真微笑,小大人一般又躬身行禮。
孩子裝大人,大人會覺得有趣甚至說這孩子懂事。如果老大不小還要裝可愛,大家都會覺得這是個神經病。
袁老道吃了一驚,放下書開口問道:“如何醍醐灌頂?可是昏迷之中有些異象?”看來老道是個聰明人,跟聰明人講話就這點好,你不用說太多細節,很多細節聰明人都自己補上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