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海邊撿了兩條小魚

字數:5866   加入書籤

A+A-


    老戴和丁香把王家兄妹帶了過來,洗幹淨了臉這才看得清楚樣子,風吹日曬久了,居然小小年紀就黑黢黢的小臉。雖然黝黑,輪廓還是看的比較清楚,兩個娃子長相都比較周正。
    兩個孩子過於瘦弱,換上大人的衣服實在太大,看起來非常滑稽。葛明看到兩個孩子都在用手輕輕的抹平衣服上的褶皺,看來對這件衣服十分珍愛,這可能是這些日子穿過最好的一件衣服了。
    “小郎君,他們的破衣服已經被燒了,又髒又破不說還有虱子,小的從自己的衣服裏挑了兩件短衣短褲,先給了他們先湊合湊合吧。”
    葛明聽後點點頭,然後對王家兄妹說到:“你們暫時安頓在這裏,每天跟著他們一起吃飯就是了,以後再也不用餓肚子了。”兩個孩子聽完之後眼中全是淚水,又下跪感謝葛明,葛明趕緊把兩人扶起來。
    葛明又接著說到:“王大發,這個酒樓正在裝修,你看有什麽零活就幹幹,或者跟著老戴學學木匠手藝,以後也能有口飯吃。王小丫,你跟著張春來大哥燒燒火吧。”白吃飯總不合適,再說這年頭又沒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是鄉下苦孩子,哪裏那麽金貴的?就算是在家裏,這個年紀早就能幹活了。
    兩人自然十分願意,這表示有活幹、有飯吃,以後可以經常待在這裏了。
    葛明對老戴說到:“回頭給你買兩件新衣服。”
    老戴一聽就不樂意了。
    “小郎君,您這不是打小的臉嘛,兩件舊衣服而已,咱還是給得起的。”
    葛明說到:“老戴啊,話不是這樣說的,既然是我做的事,哪裏有讓你吃虧的道理?你就不要推脫了,回頭我讓張春來給你點獎金,最近你也辛苦了。”
    老戴還要推脫,葛明趕緊揮手製止,表示事情就這樣了。兩人正在談話時,兩個孩子已經口水滴答了,因為莊戶都已經在吃飯了。葛明見狀對老戴說道:“老戴,先帶他們去吃飯吧。”老戴這才帶著兩個孩子去盛飯裝菜。
    大鍋飯其實做得好也很香,或者說是吃飯的人多了吃飯就香。葛明想起後世的一個胖子朋友,體重差不多兩百斤,不過可不是虛胖,相反經常鍛煉,應該算是壯碩的類型。每當葛明胃口不好時,就會把這個朋友喊出來吃飯,看著這個胖子吃飯的香甜程度,居然也能讓葛明胃口大開。
    葛明發現中飯不過小米飯、蘿卜燒肉而已,小米飯管夠,蘿卜燒肉每人一大碗。葛明看這個大鍋飯一點食欲都沒有,白乎乎的肉片子,白乎乎的蘿卜,少了醬油上色實在難以下口。也不知道小猴子什麽時候能把壇子弄好,這還等著釀造點醬油、豆醬之類的調味品呢。
    老戴親給兩個孩子每人半碗飯,一碗菜,倒不是老戴小氣,而是看著孩子太小,應該吃不了多少。等兩個孩子開始吃飯,老戴看的直撓頭,看來自己評估錯了,這個王大發是真的太能吃了,說是狼吞虎咽好像都不足以形容。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王大發正是這個年紀,再加上經常沒飯吃,這時候有飯有菜還有肉,都已經不記得上次吃肉是什麽時候了,哪裏有客氣的道理?
    王小丫別看跟葛明同齡,吃飯的速度剛好可以用狼吞虎咽來形容。
    葛明看得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從沒想過兩個孩子居然這麽能吃,這個速度太嚇人了。尤其是王小丫,這要是在後世,父母在屁股後麵追著喂飯都不吃的年紀。
    看來如果後世的孩子不愛吃飯,餓上兩頓就能改過來,任誰都知道的道理,可是沒有家長願意這麽做。就算家長敢這麽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同意,說不定還把家長打一頓。
    風卷殘雲,片刻功夫王大發的半碗飯已經下肚,菜也吃掉了大半。端著大碗臉色黑中有些發紅,看來是沒吃飽,但是又不好意思讓老戴給加飯。
    葛明閉上張大的嘴巴,說到:“王大發,以後吃飯管你飽,但是現在你們兄妹可不能多吃,小心被撐死,你把剩下的菜吃完,可不能給你加飯了。”
    葛明轉頭又對老戴說到:“這幾天先這樣,不能讓他們拚命吃,真的會撐死的。等調理幾天之後再放開了吃,不能心軟了。你也趕緊吃飯,吃完飯休息一會,等下午涼快了再幹。”
    老戴說到:“小的知道了,還是小郎君想得周到。”老戴這才去吃飯了,不大功夫王家兄妹的飯菜全部吃完了,舔著嘴唇正在回味這頓飯的味道。
    看這裏已經沒什麽事,葛明幾人就去廚房看看張春來在忙活什麽飯食。進了廚房發現張春來正在炒菜,還有個看樣子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在燒火,葛明尋思這應該也是莊子上來的。
    炒菜隻要把菜切好,弄熟了還是比較快的。以前葛明跟朋友在家裏聚餐時,開始都是葛明做大廚,其實不是葛明做菜的水平有多高,而是炒菜不辛苦。洗菜、切菜、洗碗的才比較辛苦。
    等到後來朋友們就發現不太對,於是再聚餐時,就出現了“我們不缺大廚,缺小工”這樣的說法,堅決不洗菜、切菜,爭相做大廚的奇怪現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個菜很快出鍋,不過簡單的家常菜而已,特點就是分量比較大。廚房裏太熱,幾人就在房簷下擺上了一張小桌,開始吃飯。不過是簡單的豇豆炒肉,黃瓜炒蛋而已,後世在家常不過的菜式。
    豇豆炒肉就不說了,葛明以前就做過,最好選擇前腿肉,肥瘦搭配剛剛好。全瘦肉在大唐是沒賣點的,因為多數人肚子裏都沒什麽油水,所以更願意吃點肥肉。黃瓜炒蛋葛明沒做過,看來是張春來“發明”的菜式。
    葛明說到:“春來大哥,這個炒蛋不錯。”葛明吃了一筷子,雞蛋軟嫩,黃瓜片剛好斷生。
    張春來笑著說到:“小郎君,我記得您說過一句話,萬物都可以用來炒雞蛋,我就這麽一試,味道好像還不錯。”
    葛明聽到“萬物都可以用來炒雞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葛明笑的差點嗆住,好在丁香趕緊放下碗筷幫著葛明拍拍後背。
    萬物炒雞蛋有個來源,話說葛明後世有個朋友,朋友老婆生孩子的時候住在月子中心。葛明的朋友每天下了班去陪老婆孩子,順便吃個家屬餐。這個朋友每天都曬家屬餐,足足四十二天,湯永遠是雞蛋湯,每天都不重樣,所以葛明總結了萬物都能雞蛋湯,萬物也能炒雞蛋的說法。
    等到葛明呼吸順暢了才說到:“春來大哥,黃瓜有老嫩之分,等到秋天的時候黃瓜變黃了,去皮去籽,切片炒肉那才叫好吃。”張春來點頭表示記住了。
    老黃瓜炒肉,西瓜皮炒肉,有機會可以試試,非常好吃,香香的水靈靈的,一般人肯定沒吃過。
    葛明又嚐了嚐肉片,味道也非常不錯。如果炒瘦肉,講究嫩,但是肥瘦相間的肉要老點才好吃,至少炒到肉片出油卷起來,略帶焦糖色最好,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鹽煎肉。
    幾人簡單的用過了中飯,葛明這才對張春來說到:“春來大哥,不知道對於菜式你有什麽想法沒有?”這個問題葛明前段時間就問過張春來,菜式要新穎但是成本不能太高,畢竟窮人多富人實在太少。
    一個酒樓肯定需要自己的特色,雖然此時還是美食荒漠,但是盛唐即將來到,人們生活富裕了自然也想吃點好的,現在就是在搶占先機。
    “小郎君,這個問題我一直都在想,而且非常認同小郎君的想法。酒樓要有主打菜式,這個菜式還不能受到季節影響,應該什麽時候都能買到。不過貴人不吃豬肉,主要是吃羊肉。但是我覺得小郎君好像不愛吃羊肉,所以根本就沒教過我羊肉的菜式。”
    葛明嘿嘿一笑說到:“羊肉不管怎麽處理,都很難除掉膻味,豬肉異味就比較小,所以我確實喜歡吃豬肉。”
    張春來說到:“但是公豬肉味道騷臭,還不如羊肉好吃。”葛明聽後神秘一笑。
    “暫時先盡量買母豬肉吧,等到年底,莊子上的豬就可以殺來吃了,那才是最好吃的豬肉。嘿嘿。”
    最近隨著包貨紙的到處售賣,莊子上總算看到回頭錢了,根據葛明的計劃全部買小豬仔,然後王麻子給每個小豬來上一刀,最後把豬分給莊戶每家,等到年底給每家一些好處費,莊戶賺錢還留下不少豬糞,實在是個綠色環保的項目,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叫多贏。
    相信這時候每家應該都分上了幾頭小豬吧?張春來撓撓頭,不懂為何葛明如此自信。
    葛明接著說到:“豬肉絕對應該主打,菜式會非常多,關鍵咱家的豬跟普通的豬不同,這可是秘方,沒有異味隻有香味。再說養豬比養羊更適合莊戶人家,豬不挑食長得也快,造糞能力也很強,豬糞發酵了就是最好的農家肥。”
    “魚肉、雞鴨蛋都應該經常可以提供。不過新鮮的菜到了冬天就沒有了,不過本小郎君自有辦法,到時候冬天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
    袁老道此時有些聽不下去了,瞪著眼睛對葛明說到:“小子,老道聽你的話越說越大。”
    葛明嘿嘿一笑說到:“袁先生,為何莊戶人家田地不少,一年也沒多少產出?除了少了牲畜,肥料不足也是個大問題。您老追求天道,要說農活還不如小子精通,小子可是看過齊民要術的。”
    袁老道沉默片晌才說到:“老道確實沒看過農書,老道不跟你爭辯。不過這次問你問題,好歹不是有了出處,不是隻看內容不記得書名了。”
    葛明對於無法回答的問題,那就是看書不記得書名。要是知道有出處的,自然是回答看什麽書上學到的,這樣才更有說服力不是?
    袁老道學識淵博,但是看書的目的在於尋找天道、長生、飛升,自然是不看農書的,任誰都不相信農書上會有這些東西。
    其實葛明也沒看過什麽齊民要術,隻是後世聽過而已。農書這東西應該農戶好好看看,問題是農戶全都不識字,識字的人基本不會成為農戶,所以農書在古代的地位非常尷尬。
    自己前世就在農村長大的,對農活還是了解不少的。後世種田,也算是千年經驗總結的結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葛明見袁老道不說話了,又接著對張春來說到:“肉食肯定要考慮成本,雖然我們可以買貴一些也能賺錢,但是很多人估計吃不起。比如上次在莊子上做的條子肉,可以弄點菜幹鋪在肉下,蒸熟了菜幹比肉還要好吃。這樣用的肉少一些,就不用賣太貴,很多人都能吃的起。”
    “我聽說做酒樓就是做加法,口味要滿足更多的人口味,價格要滿足更多人的價格,這樣才能做得下去。當然這個比較適合在縣城,要是在長安這樣的地方,那肯定隻做價格最高的菜式,隻招待少數貴人,不但活輕鬆,賺錢還更多。”
    葛明見張春來沒反應,繼續開始瞎掰:“隻要東西好吃,勳貴排隊都來吃,咱一天還隻做幾桌生意,來晚了不接待。而且還不讓點菜,咱們做什麽他們就吃什麽。愛吃吃,不吃就走。到時候在酒樓裏要貼上幾張大字,上麵就寫:不準打罵顧客。”
    張春來聽得目瞪口呆,自己隻是廚子,自然不懂得做生意,也從來沒有人跟他說過做酒樓有這麽多講究的。對於張春來來說,做廚子無非“勤行”而已,講究的是能吃苦,要勤快,廚藝好,飯菜香。
    袁老道倒是聽得津津有味,其實做生意的本質還是心理學,像袁老道這種兼職看相算命的,無一不是心理大師,所以葛明一說就全都懂了。無非饑餓營銷而已,菜的口味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吃上是身份的象征。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