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擴大生產,不為賺錢

字數:6178   加入書籤

A+A-


    等到眾人進了大門,葛明這才發現原來院子裏的幾口大鍋沒有了。
    “院子被老仆收拾了下,這樣也好住人。現在幾個作坊裏上工的人不少,老仆擅做主張找了個地方弄了幾個棚子,專門用來給工坊的人提供飯食。”
    葛明聽完點頭認可,確實應該如此,這樣免得家裏吵吵鬧鬧的,尤其是每天也少了殺豬的慘叫聲。
    幾個人一邊走一邊進了屋子,依舊沒什麽變化,還沒來得及把老宅換成桌椅板凳,幾人隻能跪坐在矮幾邊上談話,張二黑等四個人就站在門外把手,充當保鏢的角色,丁香和小丫站在葛明身後。
    祿伯解釋到:“小郎君,莊子上作坊產出都比較搶手,隻要生產出來就不愁賣。最近經常有外人在莊子上遊蕩,不知為的什麽。帶人出去也沒抓到,看到莊子上的人就跑。這四個人都是老仆調教好的,功夫還算不錯,暫時讓他們幾人跟在小郎君身邊,這樣也好有個照應。”
    “祿伯,難道這些人不知道這莊子是葛家莊?應該不至於有歹人吧?”
    祿伯說到:“老仆覺得還是小心一點好,小郎君可不能出一點損傷,不然老仆就活不下去了。”
    看著祿伯說的情深意切,葛明自然不會拒絕了好意,點頭表示認同。不過這事比較蹊蹺,看來還是應該抓個人回來問問才是。哪裏有前日防賊的道理,葛明認為不可能有人不開眼,打縣令莊子的主意。
    “祿伯,小猴子那邊進展如何了?前段時間捎來口信,之說是黏土找到了,其他的一概沒提。”葛明這次來主要是為了各種醬料的事。
    說到這裏祿伯笑嗬嗬的說到:“這個小猴子人還真機靈,別看年紀小做事居然還挺靠譜。到了莊子上之後就找了村裏的娃子,讓這些娃子跟著他一起找黏土。一幫孩子莊子外到處跑,還真給找到了。”
    “然後就是挖土和泥,買了磚頭蓋窯。等黏土差不多能用了,這個窯也就蓋好了。前段時間做了不少酒壇子,這幾天就開始燒了,成不成的不知道。這個老仆不懂,不過小猴子說陶瓷比瓷器容易,應該不會燒不成。”
    葛明聽後微微一笑,說到:“看來把小猴子放到莊子上還真正確了,燒陶瓷可是技術活,要是不懂怎麽都燒不出來,別看他年紀小,從小玩泥巴長大的。”
    福伯聽後也哈哈一笑,說到:“確實如此,莊子上好多孩子都跟著他後麵一起玩泥巴,居然不到處亂跑了,小郎君說稀奇不稀奇?”葛明聽後又是微微一笑,就連玩具種類極為豐富的後世,沒有幾個孩子能夠抵擋得住泥巴的誘惑,說起來確實很奇怪。玩泥巴,玩沙子可以玩一整天,甚至看挖掘機挖土都能看一整天。
    葛明說到:“那咱們就等他的好消息。”接著葛明又問道:“祿伯,不知道莊子上現在情況如何了?大家生活有沒有變好點?”
    問起這個祿伯就開心不已,笑嗬嗬的說到:“這都是小郎君的功勞,莊子上兩個工坊,保證每家都有人在裏麵做工,一個月能賺三十到六十個銅錢,中午還管飯,偶爾還能吃上肉,都不用離開家,這種活哪裏找去?”
    “工錢比做苦力的還要高,日子自然也就變好了。等一會看到那幫孩子小郎君就知道了,已經不光屁股了,哈哈哈哈。”葛明等人也跟著哈哈大笑。
    祿伯接著說到:“香皂作坊事情不多,就算沒什麽活工錢也照發。造紙作坊稍微辛苦點,所以老奴自作主張給他們漲了工錢,不然莊子上的人就不平衡了。”
    葛明說到:“還是祿伯想得周到,按勞所得,非常合情合理。”
    祿伯有接著說到:“造紙作坊生意確實好,還沒造出來就被訂完了,還都是給的全額現錢。今天時間還早,等晚點就有不少小販、商戶過來取定的貨了。老仆看著這個工坊應該再做大一些,不知道小郎君那意下如何?”
    “祿伯,你看著辦就行了。還要督促他們多試試其他的材料,弄出不同的紙出來。不過寫字的紙不用多造,夠莊子上和府裏用就可以了。”
    祿伯點頭說到:“老仆知道了,寫字的紙造出來也不會售賣。”寫字的紙一定是壟斷在世家大族手上的,葛明暫時不想參與,所以造的都是其他的紙。
    “莊子上的豬崽呢?”這是葛明最想知道的,這關係到吃豬肉的權利,而且關係到來年種田的肥料問題。
    祿伯說到:“買回來的小豬崽先拿到王麻子家來上這麽一刀,然後養幾天再分給各家,倒是沒有死的,看來王麻子刀工實在了得啊。全莊子一共三十戶,每家都分了兩三頭小豬。還有以前小郎君畫的豬圈的圖紙,每家都是那麽蓋的。”
    “莊子上的人都說明年種地肥料至少夠十畝地了,現在想養豬都要排隊了,哈哈哈。隻需要幫忙把豬養大了,不但賺了錢還能剩下不少肥料。”
    跟祿伯認識的時間也算不短了,在葛明心中這個一隻手殘疾的老人,一直都是壯漢的形象,曾經跟著父親上過戰場。不知道為何這次祿伯話多了起來,好像也變得感性了不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葛明又接著說到:“好日子這才剛開始,我知道莊子上婦人多男丁少,打算還弄幾個作坊,都是婦人能幹的活。”
    祿伯眼睛一亮問道:“是什麽工坊?”
    葛明說到:“上次來我做的粉絲和豆腐,當時莊子上的人估計感覺豆腐這東西比較容易壞,所以沒什麽熱情。這次就弄個粉絲和豆腐作坊,不過不做豆腐,做腐竹、豆皮之類的東西,曬幹了可以放一年,跟粉絲差不多。”
    “不但給莊子上的人增加個營生,過段時間城裏酒樓開業每天也都需要。再說等到酒樓開始賣這些,其他人估計也會自己做來吃吃。”
    說到這裏葛明嗬嗬一笑。
    “上次袁道長說城裏傳什麽臨渝美食出葛府,咱們都吃這個,其他人肯定也吃。”
    祿伯一聽哈哈大笑,說到:“好像還真是這樣,不過隻怕到時候人手不夠。”
    葛明回答道:“人手不夠就請其他莊子的人唄。”
    祿伯果斷拒絕:“哪裏能讓別的莊子人占便宜,咱們莊子上的人就算累死,也要把幾個工坊做好。外人老仆實在不放心,這可都是有秘方的,要是外人學了去老仆還活不活了?”
    葛明沒想到祿伯這麽大反應。
    “對了,我堂哥打算弄個家具店,到時候也老戴肯定要去,也需要不少人。酒樓需要廚子,燒火,跑堂的。”
    “祿伯啊,咱家莊子多少人都不夠用的啊。除了香皂作坊和造紙作坊,還有娘親大人的飴糖作坊,好像沒保密的必要吧?”
    聽到葛明這樣說,祿伯青筋都要爆出來了,說到“:”小郎君,不要怪老仆倚老賣老,小郎君啊,你這是敗家的行為,咱家的好東西憑什麽讓別人學了去?這些東西都是能傳給子孫的,要是子孫不爭氣還能憑這個不至於挨餓。”
    果然還是古代知識保密的一套理論,站在古人的角度肯定是正確的,葛明自然不以為然。誰家能有葛明這種穿越者的秘方多?葛明也不好直說,隻好先答應下來,祿伯麵色這才變得正常。
    葛明又接著說到:“還有,酒樓需要不少調料,這次來也是為了這個,這東西做出來酒樓的菜就更加好吃了。”
    祿伯問道:“那這個作坊也需要用人了?”
    葛明點頭,祿伯拚命的單手撓頭,半天才說到:“要是那樣就算全莊子不種地了,人也不夠用的。”
    葛明又接著說到:“酒樓還需要精美的瓷器做餐具,燒陶器是為了釀造調料,最終的目的是想做出來瓷器,到時候再弄個作坊。”
    祿伯此時已經有些反應不過來了,嘀嘀咕咕:造紙、香皂、飴糖、調料、陶瓷、家具、豆腐、粉絲。然後迷惘的看著葛明,說到:“小郎君,這是不是鬧的有點大啊?”
    葛明嘿嘿一笑,問道:“不大不大,小作坊而已?”當然是小作坊,全手工還能做到多大?
    “祿伯,肯定需要請人,不過需要把莊子上的人全部安排到最關鍵的位置上,而且全都要做頭頭。”葛明的話讓祿伯陷入了沉思。
    在葛明看來,其實很多東西不用保密,但是祿伯的意思也需要照顧,所以關鍵位置全都讓莊子上的人來,至於能力不能力的無所謂,關鍵是信得過。而且這些作坊技術含量實在太低,至少人不是太傻就應該沒問題。
    好像古代用人都是如此,更加注重是否忠誠,因為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但是人品不是。畢竟不是缺了誰事情就做不下去,人與人之間的能力差距其實並不是鴻溝,能夠改變世界的人幾百年也出不了一個。
    想到這裏葛明就比較佩服李淵和李世民的用人之道,李淵對李靖極為不信任,所以打仗的時候都是讓自己的侄子做主帥,李靖這樣的軍神也隻能做副手,李孝恭根本就不管事,一切都是李靖來做主,所以每仗必勝。所以說李孝恭其實也是個人才,能力不足不下摻和,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至於李世民就更有意思了,等到做了太子之後先把主要的軍政大權讓信任的人拿住。從後世的角度來看,貞觀一朝的名臣基本都是跟過秦王殿下的。
    祿伯想了半天才說到:“看來事情隻能如此,咱們莊子已經不能算是太小的莊子了,雖然戶數不多但是人口不少,人還是不夠用。”
    “老仆覺得應該挑一些青壯出來,經常搞搞訓練才是,以後莊子上的外人多了怕是不好管理。”
    葛明眼睛一亮,說到:“還是祿伯有主意,到時候這些人就算是莊子的護衛隊吧,照樣拿工錢。如果以後需要從其他莊子上找人,優先考慮在咱們莊子上有親戚關係的人。”祿伯點頭稱是,這也給未來發展做了個基調。
    工坊不能不做大,想要做大就隻能依靠更多的人力,當莊子上人力不夠時就隻能從周圍莊子上找。不過葛明對工坊最擔心的隻有一點,就是做吃食的工坊一定要全是信得過的人,畢竟食品安全是大事。
    不能太高估了人性,總有人看你賺錢看不慣,而且根本無冤無仇,總是要弄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情大致談的差不多,葛明對袁老道說到:“袁先生,小子想麻煩您一件事。”
    袁老道聽葛明跟祿伯交談半天,除了喝水之外就閉目養神,此刻葛明叫他才睜開眼睛。
    “說吧。”
    “祿伯說總有生人在莊子外轉悠,不知道所圖,要不咱們抓一個回來問問?”
    袁老道起身說到:“老道命苦,混成了打手。”雖然嘴上老大不樂意,還是出了門。
    這時候祿伯也站起身來說到:“小郎君,老仆也跟著去看看,免得抓了莊子上的人。”葛明一聽也有道理,袁老道肯定不知道莊子外那些人是外人。
    等到祿伯也走後,葛明這才問福伯:“福伯,祿伯今天好像跟以往不同了,話多了。”
    福伯聽完之後嗬嗬一笑,說到:“人一老,話就多。不過張祿這是開心的。”
    “以往莊子上窮,再看看現在。家家每月都能賺上不少工錢,哪裏的莊子能做到?還有啊,哪裏的莊子上能偶爾吃上肉的?這些不但是張祿沒敢想的,老仆以前也不敢想。”
    “他兒子張春來,這馬上就成為酒樓的大廚了,他臉上也有光啊。反正啊,這日子是越來越好了。其實整個莊子都跟阿郎有淵源,除了以前的佃戶,還有家裏的下人,再有就是跟著阿郎打過仗的,原本不願意改了戶籍,但是實在養不起這麽多人,所以家裏隻選擇孤苦無依的。”
    “現在好了,莊子上的人都能吃飽飯了,這可是張祿的一塊心病。”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