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終南山下老神醫
字數:6501 加入書籤
第二天一早,葛明幾人早早的用過了早飯,本打算帶著小猴子一起回去,但是小猴子沒出現。讓丁香去了看,原來還在忙第二窯陶瓷,這等一窯燒好了才能回城裏。葛明隻好作罷,拜托祿伯照顧好小猴子,等有空派人把小猴子送回去。
同時也囑咐祿伯留意什麽瓷土、高嶺土之類的東西,各種土都可以買上一些,因為葛明也不知道哪種土適合燒瓷器。小猴子從小到大做的都是低端的陶器,所用的黏土是完全不同的。囑咐祿伯不要怕花錢,作坊缺錢了就去縣裏木匠坊支取。
囉裏囉嗦大一堆,最後拉著祿伯的手,讓祿伯好好注意身體。祿伯真是又感動又嫌棄,戰場上衝殺過的漢子估計最怕的就是囉嗦。
葛明幾人這才被祿伯趕上了福伯套好的馬車。一大早還算涼爽,回城也沒碰上劫道的,到城門正好趕上城門剛開,等到了葛府,葛明先送保鏢袁老道回去休息,然後葛明再去給父母請安。
劉氏用完了早飯沒多久,正在消食,看到葛明進了房間微微一笑。
“明兒這次居然沒有多待上幾天?”
葛明笑嘻嘻的說到:“孩子本打算在莊子上多住上幾天,不過實在過於想念母親大人,心裏如同長草了一般,所以一大早就回來給母親大人請安。”
劉氏笑著說到:“就你嘴甜,跟為娘說說,這次在莊子上都做了什麽事?”
葛明回答道:“其實也沒做什麽,主要是打算做點醬料,以後家裏和酒樓都用得上。還給袁先生弄了幾次絕頂的美食,先生非常滿意。”
劉氏嗔怪到:“怎麽有美食不送回來給為娘和你父親嚐嚐?”
葛明笑著說到:“這次美食有點特別,一般人可不敢吃。”
這話反而引起了劉氏的興趣,笑著問道:“難道美食還有人不敢吃的?到底是何物?”
葛明說到:“就是知了猴,油炸之後非常美味。”
劉氏自然知道這東西,想到好多爪子,樣子醜陋,早飯差點吐出來。大驚的說道:“明兒你瘋了不成?那東西怎麽能吃的?”
葛明撓撓頭說到:“這是好東西啊,莊子上的娃子也喜歡吃,再說他們經常是不上肉。”
劉氏強忍著惡心說到:“這話要是以前確實如此,莊戶人家逢年過節能吃上肉就不錯了。但是莊子上有了作坊之後不是經常有肉食吃嗎?每家都有人在作坊裏做工,為娘聽說好些人舍不得吃肉,都把肉片子藏在碗底下,拿回家給孩子吃。”
“為娘本來還覺得給莊戶上吃這麽好花費太大,不過想到這裏為娘就不心疼了。莊戶都是好莊戶,不少人都跟著你父親出生入死過。你父親不善經營,莊子上日子一直就不好,要不是我家明兒的主意多,現在還是窮。”
“說起這個,為娘還真要好好感謝感謝我家明兒。”說完把葛明拉到身邊,疼愛的摸了摸腦袋。葛明雖然老大不願意,但是沒有辦法,隻能用傻笑來應對。從古至今都是如此,隻要父母疼愛的摸摸頭,那麽子女必須傻笑來呼應。
劉氏又接著說到:“現在家裏條件好了,以後不要吃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萬一吃出個好歹了,為娘可怎麽活啊?”
葛明一聽這是要上升到一個高度了,就是為了不讓吃知了猴。
葛明眼珠子轉轉,撒嬌的說到:“娘親,雖然咱家和咱們莊子日子都好了不少,但是其他莊子日子依然不好過。”
“前些天在莊子上,祿伯說常有外莊的人在莊子外晃悠,後來袁先生抓了一個回來,一問才知道想要來莊子上做工,不要工錢,管飯就行。”
“那人穿的破破爛爛的,衣服都要成了布條了,看著真是可憐啊。”
劉氏眼圈也紅了起來,耐著心的聽,然後才問道:“那這跟吃知了猴有什麽關係?”葛明撓撓頭,好像確實沒關係。
於是又接著說到:“袁先生說蟬蛹是藥材,說是很多人晚上看不清楚就是因為沒肉吃,這東西怎麽也是肉,人吃了對身體好。袁先生好像是這麽說的,孩兒記得應該沒差。”
劉氏想了下說到:“袁道長是讓吃不上肉的人吃,我家明兒以後可不許吃了。”
葛明知道答應到:“孩兒知道了。”不吃知了猴,還有蠶蛹、蜂蛹、竹蟲、螞蚱,要不用肉養點“肉芽”吃吃,也就是白花花的蛆蟲,那才是真正的重口味。
看到葛明答應以後不吃那些髒東西,劉氏這才放葛明回去。
回到房間看到丁香和小丫正在逗貓,看來沒有人能抵抗得了毛茸茸的小東西的誘惑啊。葛明趕緊搶了過來,疼愛的摸摸貓頭,番茄發出舒坦的呼嚕聲來回應。
到了下午的時候下人過來通知葛明,說是袁老道有請,讓小郎君趕緊過去下。
基本都是葛明找袁老道,好像袁老道很少主動找過葛明,這讓葛明心生疑惑。帶著丁香和小丫,去了袁老道住的院子。
看到葛明推門而入,袁老道開心不已,對葛明說到:“小子,老道在莊子上受你啟發,感覺應該通過考試來檢驗你最近的學習成果,於是老道打算考試。老道在這裏吃的好、住得好,不然無法跟你父親交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葛明心裏想到,我就知道沒什麽好事。
“袁道長,考試而已,搞那麽正式做什麽?”學渣才怕考試,學霸越是考試越興奮,隻是葛明心裏沒底,不知道袁老道到底要考什麽。
袁老道笑嗬嗬說道:“很簡單,全都是你認識的字。”
葛明笑嗬嗬的說道:“那還等什麽?小子已經迫不及待了。”倒是要看看袁老道是怎麽出題的。
袁老道也笑嗬嗬的說到:“既然如此馬上就可以開始,考試時間隻有一炷香的時間。”說完示意葛明坐好,葛明坐定之後袁老道遞過來一張紙。
葛明打開紙一看,頓時覺得傻了眼,上麵寫著:用學過的字,做一首關於夏天的詩。
葛明脫口問道:“袁先生,這也太難了吧?小子不過識字幾個月而已。”
袁老道正色說到:“詩而已,不過是字的堆砌,既然已經學了那麽多字,怎麽就不能作詩了?再說你以前不過作過幾首嗎,老道覺得都非常不錯。”
“還有,那天考拚音你說每個字的讀音都是這些拚音字母組成的,詩也是如此。”葛明此時才知道袁老道多麽小心眼了,原來是那次考試袁老道自認為熟練掌握了拚音,但是還是拚不出自己的名字來。難怪說等到城裏就來考考本小郎君,這種小心眼,睚眥必報的非君子作為,本小郎君甚是喜歡啊。
葛明嘿嘿一笑,說到:“袁先生,小子當時隻不過為了鞭策莊子上的孩子而已。”
袁老道也跟著嘿嘿笑,說道:“難道老道就不是為了鞭策你?”
用你的話打敗你,讓你無話可說。看來還是要跟袁老道這種人學習,說話確實有點水平。
葛明無奈的笑笑,然後開始構思寫點什麽。雖然葛明會的古詩不少,但是寫夏天的,還有應景兒的,還適合十歲孩子寫的,那好像就不多了,真是需要搜腸刮肚。
想了半天總算想到了一個,於是在紙上寫到: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袁老道一看頓時傻了眼,這首詩有動有靜,寫的非常生動。
此時袁老道摸了摸粘在一起的胡子,說到:“這首詩確實不錯,雖然沒見過葛家小子騎著黃牛唱歌,但是坐在車上唱歌還是有的。尤其是一隻雀仔跌落水,兩隻老虎沒耳朵,老道記憶深刻。”
“至於捕蟬也沒有,抓蟬蛹倒是每天晚上都幹。”說到這裏袁老道吧嗒著嘴,接著說到:“你小子確實有點才華。”
葛明嘿嘿一笑,說到:“小子不敢當,都是袁先生教得好。”嗬嗬,其實是本本小郎君很會抄。
袁老道此刻有些正色,說到:“眼看著就要中秋,等入秋之後天就很快變涼了,老道既然受你所托去趟草原,估計中秋節之後就要出發了,不然下雪之前怕是趕不回來。”
葛明也不由得神情一變。
“是小子私心了,小子承諾的事需要道長幫忙來實現。”
袁老道揮揮手說到:“老道走南闖北也習慣了,這些年來也就在你葛家待著時間最長。你小子太多秘密,也太多驚喜,博學程度讓人歎為觀止,做事也不像個孩子。”
“老道一直以為你是鬼上身了,不過就算是有如何,你善良聰慧,看不得別人受苦,這就足夠了。今天這首詩老道會交給你父親,也算老道教學有方。”
葛明此刻居然有些傷感,聽得出來袁老道意思,從草原回來之後可能不再回葛府了。
“袁先生以為小子不可教了嗎?”
袁老道笑著說到:“自然不是,老道去草原還有些日子呢,提前告訴你,到時候免得找不到人教你。”
葛明對袁老道的感情很奇怪,跟這世父母的時間都不如跟著袁老道的時間長。如果袁老道要走,葛明絕對不舍。
也是從這天開始,葛明更加努力的讀書,或者就是因為知道了袁老道以後可能會走的緣故。古人傷別離,因為不知道何年何月再次相見。
幾天之後小猴子回到了府裏,第二窯燒出來的陶器更好,祿伯也讓小猴子傳來消息說是已經開工了,這也讓葛明更加放心了些。
。。。
朝堂之上形勢瞬息萬變,但對平民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影響,他們不在乎李建成是死是活,也不在乎秦王是不是做了太子,甚至不在乎誰在做皇帝,所求者不過一日兩餐,能夠果腹而已。
當長安城的壓抑氣氛讓人喘不過氣的時候,距離長安不過百裏的終南山下,風平浪靜,一片祥和。抬頭仰望終南山,峰巒疊嶂,雲霧繚繞,如詩如畫,宛如人間仙境一般。
山腳下有茅屋一座,茅屋用籬笆圍了起來,院子裏有個小道童正在晾曬草藥,看年紀有個十五六歲。終南山的主峰太乙山盛產藥材,遍地都是寶,對於癡迷醫學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聖地。
院子裏除了一個正在晾曬草藥的道童之外,還有一個身穿道袍的老人,須發皆白,一張竹榻放在屋簷下,正在榻上閉目養神。看來是剛采藥回來,畢竟年紀不小了,大概是需要歇歇筋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安靜祥和的氛圍很快就打斷了,不遠處的小路上一匹馬正在狂奔,馬上坐了一人,不過片刻功夫就到了院子門口。原本閉目養神的老道被馬蹄聲吵醒,睜開眼睛才發現原來是一名驛卒。
對於老道來說驛卒並不少見,雖然住的的地方極為偏遠,但名聲在外,總是有人打擾,讓老道不勝其煩,心裏想著不知道又是什麽俗事,總不能讓老道好好鑽研醫術。
隻見驛卒跳下馬來,在門外對了老道喊了一句:“老神仙,有您老人家的信,好像是河北來的。”
小道童聽到有信之後趕緊放下正在晾曬的草藥,走出院子接過了驛卒手上的信。驛卒知道老神仙的脾氣,也沒說什麽騎上馬就原路返回了。小道童把信遞到了老道手上,又繼續晾曬草藥。
老道看了看信封,皺皺眉頭之後把信打開,隻見信上不過寥寥數字而已:道兄,速來河北臨渝,傷口縫合之術能夠起死回生。
如果不是熟人來的書信,老道怕是以為遇上了騙子,居然有人能夠起死回生。隻是如何縫合傷口,又如何起死回生?書信上居然沒說,更讓老道看的心裏癢癢。心裏嘀咕著:袁老道還是這個性子,有事從來不講明白。
去不去河北?老道琢磨了良久之後還是打算去一下,最近長安城裏亂七八糟的,還不如去見見袁老道所說能夠起死回生的傷口縫合之術。 可見這個老道的性子差不多被袁老道摸透了,說老道感興趣的事,但是又不說明,讓老道百爪撓心。
老道也是習慣了遊曆四方的人,說走就能走,這不知超越了後世的多少俗人。吩咐小道童收拾包裹行裝,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兩人每人一個褡褳,把籬笆門一帶就出門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