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孫思邈閹豬

字數:6536   加入書籤

A+A-


    孫思邈跟王麻子相談甚歡,足足有一刻鍾的時間,這才轉頭對葛明說到:“小子,老道也想試一試。”
    這個葛明自然舉雙手雙腳讚成,隻要孫思邈不在自己身上下刀子做實驗就行。小豬嘛,就算做失敗了也不要緊,據說烤乳豬比較好吃,肉質極為細嫩。
    豬皮一定要用釘耙穿透,烤的時候油脂會滲出來,這樣豬肉會少了不少肥膩。要用麥芽糖和醋調成刷皮水,這樣豬皮才會酥脆,焦糖色的豬皮產生美拉得效應,讓人不自覺吞咽口水。
    想到這個葛明趕緊搖搖頭,奶奶的,本小郎君到底在想什麽?這是研究傷口縫合之術,這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再說豬也是生命,雖然最終會被吃掉,但是這麽小被吃就有些殘忍了。
    孫思邈看到葛明半晌沒說話,又問了一句,葛明這才回答到:“這自然是可以的,小子剛才有些發呆,如果傳出去孫神醫為了研究傷口縫合之術,親自在豬身上下刀,不知道會怎麽看。”
    孫思邈笑道:“還能怎麽看?老道又何必在乎他人怎麽看?小子,你記住了,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足夠了,前提是不傷害到旁人,不用在乎旁人怎麽看。”
    “如果太在乎別人怎麽看,那什麽事情也做不成。”孫思邈這句話說到葛明心坎裏去了。
    王麻子準備了一盆清水讓孫思邈先把手洗洗,然後拿出來一塊洗麵奶,這東西還是葛明給王麻子的,為的就是把手洗幹淨,減少小豬出現傷口感染的現象。
    孫思邈洗過手之後“咦”了一聲,葛明趕緊問道:“孫道長何事?”
    孫思邈說到:“這東西不錯,淨手十分幹淨。”
    葛明問道:“在府裏沒下人給您準備這個?這東西就是小子弄出來的。”
    孫思邈說到:“好像早上淨麵的時候看到過一塊白的東西,老道不知道是什麽。”
    葛明笑著說到:“那個跟這個差不多,就是加了點香料。”
    王麻子此時又把小刀遞給孫思邈,一邊比劃一邊講解。王麻子別看沒讀過書,但是表達能力還不錯,言語簡單明了,連葛明都聽懂了。
    王麻子和王大壯幫忙拎出一頭小公豬,為了方便孫思邈操作,還搬出來一張破矮幾,然後死死按住這頭可憐的公豬。常人或許不敢,但是孫思邈對於各種外傷見多了,這隻是小兒科而已。
    下刀精準,一刀就把豬皮割開,葛明看的又是雙腿之間一涼,要說神醫絕對不吃白叫的,第一次閹豬就獲得了王麻子的好評。
    孫思邈然後拿起針線開始縫合,這其實才是孫思邈最感興趣的部分。先用細麻布沾了一點酒精,在傷口兩側稍稍擦拭,此時小豬叫聲比剛才還要淒慘。
    葛明趕緊解釋道:“酒精碰到傷口會非常疼。”孫思邈聽完之後點頭,然後開始慢慢縫合傷口。其實難度不大,關鍵是要膽大心細,對於孫思邈這種經常躲在深山的人來說,自己會縫衣服,那縫合傷口就沒有任何問題。
    片刻功夫就縫合好了,葛明探頭往前看看,發現針腳居然還挺細密,看來孫思邈做女紅也是一把好手。
    最後把小豬放掉,此時小豬飛快的跑進豬圈裏,動作非常迅速,看來不會有什麽大礙。
    葛明這時候問到:“孫道長,感覺如何?”
    孫思邈想了一下說到:“好像比想象中簡單一些,或許是因為公豬好閹割也好縫合。”
    葛明笑著說到:“您是神醫,自然學什麽都快,一般人還真不敢動手,要說小子當時給張二黑縫合完之後昏睡了一天。”
    孫思邈笑著:“這就不錯了,誰家孩子看到那麽多血不害怕呢?”
    葛明接著問到:“要不要試下閹割和縫合母豬?”
    孫思邈搖搖頭說到:“母豬好像有些難,老道還沒把握,看來還要多跟王莊戶多學學才是。”
    王麻子一聽滿臉笑容,說到:“莊子上每隔幾天就會收購幾頭農戶人家淘汰的母豬,小的負責殺豬,如果道長不嫌棄可以看看。”
    葛明心裏發苦,孫神醫真可憐,不但要學閹豬還要學殺豬。
    孫思邈說到:“正當如此,否則不知道器官的位置,下刀就不準了。”然後孫思邈好像又想到了什麽,對葛明問到:“切除身體部分器官,小豬仔還能活。如果是有病變的地方切掉,人還能不能活?”
    葛明先是吃驚,然後撓撓頭說到:“大致應該能活下去吧,人跟豬估計也沒多大差別。”孫思邈居然能夠想到這個問題,名醫果然是名醫。孫思邈在醫學史上地位極高,開創了無數個“第一”,看來可能要把外科手術也放進去。
    孫思邈想了想說到:“人跟豬也沒多大差別,細想之後確實如此。”
    葛明又接著說到:“要不這樣,反正莊子上經常會殺豬,以後買來的豬先給幾刀,然後道長做縫合如何?養上幾日看傷口愈合情況也好。”
    孫思邈眼中一亮,說到:“如此甚好,那真要好好謝謝葛家小郎君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葛明說到:“孫道長,千萬不要跟小子客氣。小子覺得可以先給道長一塊豬肉,沒事切著玩,切完了再縫合。這樣可以知道什麽樣的刀適合,小子估計應該會有很多不同的刀具才對。”
    孫思邈又是眼前一亮,笑著說道:“不錯不錯,說的非常有道理。”當然不錯,後世手術室有各種刀,還有各種鉗子等等,非常複雜。不過打造不出不鏽鋼,隻能注意每天都要保養刀具才行,不然病患開刀沒事,破傷風掛了。
    葛明接著說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莊子上就有鐵匠,等到孫道長琢磨出用什麽刀具合適,到時候給個圖樣讓鐵匠打造就是了。”
    孫思邈說到:“老道本來最想看看傷口縫合之術,但是看到閹豬,讓老道想到了切除病變器官的方法。雖然未必可行,但是老道認為這是醫學醫道以後的方向。”
    葛明微微一笑,對此表示完全認可。
    其實還有一個大問題,就是開刀也不能輸血,怕是隻能做簡單的小手術而已,不過方向總歸是對的。據說後世西醫的起源是剃頭的,好像還不如殺豬的專業一些。
    葛明讓王麻子繼續把剩下的小公豬閹掉,照看幾天之後照樣分到莊戶人家養起來。小母豬先留幾天,說不定需要孫思邈親手操作呢,然後才跟孫思邈還有幾個小跟班一起回到了家裏。
    到了家裏,孫思邈就進了給他收拾的房間,應該是有所思有所得,需要靜靜思考一下。葛明趕緊吩咐眾人,千萬不要吵鬧,這可是影響後世醫學發展的大事情。
    讓若雲留下來照顧袁老道,葛明帶著丁香幾人拿著魚竿、魚簍去了河邊,好些天沒釣魚了,手是真的癢,再說番茄還等著吃魚呢。
    眾人走後院子裏安靜了很多,孫思邈獨自一人跪坐在矮塌旁邊,心裏如同浪濤洶湧。好像抓到了什麽東西,但是又有些虛無縹緲。
    傷口通過縫合可以更好愈合,酒精可以殺滅葛家小子說的小蟲子,那麽就能減少傷口紅腫導致病患出現高燒不退的現象。
    單單一個傷口縫合之術,如果在大唐流傳開,那會有很多人都不會因為傷口過大出現死亡的現象,這是多大的功德。葛家小子的確天資聰慧,聰慧的讓人琢磨不透,雖然隻有十歲,但是很難讓老道把他當成小孩子看待。
    病變的器官可以切除,然後在縫合傷口,以前用藥根本就無法治療的病患,說不定還能有救。對對對,這個就是以後醫術的發展。
    這需要有好的刀具,針線,酒精,更需要對人身體構造極為了解,後麵這條老道就無能為力了,總不能把人刨開看吧?想到這裏孫思邈不停的搖頭。
    孫思邈想得越多,越是有更多的疑惑。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是如此,一定是很多學科知識組合的結果,事情的發展也是如此,解決一個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需要永遠解決下去。
    孫思邈不是袁老道,不會走火入魔,醫學大家跟癡迷天象的人是不同的,一個是科學家,一個是神棍。
    接下來的日子孫思邈過上了苦日子,跟著王麻子一起殺豬,研究器官構造和位置。
    買回來的肥豬先割上幾刀,然後進行縫合。原本仙風道骨,現在滿身髒兮兮,還全身豬屎、血腥味。但是孫思邈好像並沒察覺有什麽不妥。
    孫思邈慘,葛明更慘,因為這些日子葛明經常陪在孫思邈身邊,同樣全身髒兮兮。這麽看來還是跟著袁老道好一點,讀書識字怎麽都比做這些輕鬆愜意很多?
    難怪都說讀書的時候要好好珍惜,這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時光,等出來做事就有無數不得已了。
    葛明覺得孫思邈的這種態度絕對值得人學習,凡是能不在乎別人眼光,能夠沉浸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幾乎沒有不成功了。其實人跟人的智商相差不大,很多人缺的就是執著和執行力,否則白白浪費了一副好頭腦。
    孫思邈每當有所得,必定會跟葛明討論。雖然葛明很多東西都不懂,但是見識還是有的,總能給出讓孫思邈滿意的答案。
    孫思邈果然是天生的神醫,先在豬肉上做練習,然後根據自己的感受畫出了不少圖樣,有小刀子、小剪子、小鉗子等等,葛明都讓祿伯送到莊子上的鐵匠家裏抓緊時間打造。
    工錢給的高高的,送過去一個圖樣,第二天早上就能見到東西。
    葛明又重新做了鮮酵母,告訴孫思邈這東西就是發麵的關鍵。雖然我們看不到裏麵的東西,但是可以看到其中的變化。
    做了紅曲,整個過程孫思邈都有參與。這時候孫思邈對於葛明所說的小蟲子,表示深信不疑。
    袁老道最近在莊子上過得比較舒坦,因為葛明這些天都跟著孫思邈,他暫時不用教葛明讀書識字,居然也學著葛明玩起了釣魚。
    釣魚這種事盡量不要嚐試,因為非常容易上癮。如果剛開始學習釣魚,經常釣不到魚還好,那麽上癮的可能性會比較低,受打擊多了自己就放棄了。就怕剛開始學就連連上魚,那麽以後必定會沉溺在其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袁老道就屬於後者,這才幾天釣魚癮就出現了。早上一早出去,晚上很晚才才回來。在葛明看來完全是因為這個時代釣魚人少,要是在後世就袁老道這新手水平,隻能釣釣斤塘,裏麵全是餓了多少天的魚,不但要自己釣上來,稱重付錢還死貴死貴的。
    葛明倒是比較希望孫思邈學學釣魚,因為釣魚宜靜不宜動,可以很好的磨磨性子。除了這點之外,葛明後世有幾個釣友都是醫生,經常說工作壓力太大,如果每月不出來釣幾次魚怕是要崩潰。
    袁老道癡迷釣魚之後,晚上閑聊的時候還經常跟葛明聊聊關於釣魚的技巧,葛明說調四釣二,大跑鉛,飛鉛釣,無鉛釣,道長都懂嗎?問得袁老道啞口無言,葛明心中暗暗得意。
    番茄的夥食問題得到了解決,還有莊子上的食堂每天還能喝上魚湯,也算是袁老道為了莊子做了不小的貢獻。
    葛明打算做的工坊都已經籌備好了,因為這不是後世,這時候的工坊無非搭個棚子,有個遮陽擋雨的地方而已。再說以祿伯省錢的性子,一定會先做起來,看到錢之後才會慢慢改善。
    莊子上的人變得多了起來,自己莊子上的人開始不夠用了,所以按照前期的思路先請莊子上有親戚的人來作坊做工,還需要莊子上的人作保,這樣祿伯就不用專門考察人品了,因為出了事情莊子上的人就沒臉見人,要是品行不端的根本進不了作坊。
    所有作坊的小頭頭都是葛家莊子的人,至於其他莊子的工錢隻有葛家莊子的一半,不過同樣中午管飯。就這依然讓其他莊子的人差點擠破頭,用祿伯的話來說,他每天都不用幹活了,全是莊子裏的人跑過來說情的,什麽娘家弟弟,侄子,外甥全都要推薦進來。
    不過作坊用不了那麽多人,所以決定每家先推薦一個,自己家裏定去。這也導致莊子裏最近風波不小,因為莊子裏都是幾個老婆的,哪個娘家沒有合適的小夥子的?像王麻子這種十個老婆的,娘家親戚就更多了,推薦誰不推薦誰,好多家都吵翻了天。
    不過最後不管怎麽解決,祿伯都能落得清閑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