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分期付款
字數:6433 加入書籤
眾人被葛明的一番話搞得迷迷糊糊,莊戶在前麵帶路,幾人這才到了莊子上的曬場。
人好多,在曬場上圍成圈,看到葛明等人過來之後自覺的讓開了一條路。葛明進去之後發現地上已經固定住了幾個木樁,旁邊還放了不少麻繩。
祿伯上來問到:“小郎君,這裏已經準備好了。”
葛明說到:“祿伯,問問哪頭牛最烈,把最烈的牛拉過來。”祿伯聽後就去安排了。
葛明跟旁邊的孫思邈說到:“孫先生,接下來就看您的了。一會把牛固定好,您在牛鼻子上戳上一個洞,然後穿一個鐵環過去,弄點酒精、外傷藥就可以了。”
孫道長先是點點頭,然後說道:“老道這次算是造了孽了。”
葛明趕緊說到:“孫先生,千萬不能這樣想。這是草原上的肉牛,可不是耕牛。肉牛變成耕牛,這事要是成了您可是積了大德。”
孫思邈笑著說到:“老道真要謝謝你,先讓老道閹豬,再讓老道穿牛鼻子,你們口口聲聲稱老道為神醫,現在像是個獸醫。”
孫思邈一番話,讓眾人哄堂大笑。還在瞎琢磨的錢到底是什麽的魏征,此時也難得露出笑臉來。
過個大概一刻鍾的時間,幾個青壯拉著一頭牛過來了。這頭牛看起來就非常健壯,黑色的皮毛居然有些油亮。腦袋上帶著嚼頭,身上還綁著繩子,看來脾氣不好,幾個人才把這頭牛弄了過來。
把牛綁到埋在地上的幾個樁子上,全身包括四條腿都綁了起來,就等著孫思邈下手了。
孫思邈問到:“小子,用小刀穿透牛鼻子非常簡單,不過如果馬上穿上鐵環是不是會出現紅腫的現象?”
葛明忽略了一個要點,弄出來的鐵環遠不如後世的鐵環,容易生鏽。如果傷口還沒愈合,鐵環生了鏽那估計會非常危險。破傷風都是因為鐵鏽導致的,不知道牛會不會也有破傷風。
葛明撓撓頭說到:“如果不穿上鐵環就不知道效果如何,不如先試一試,如果牛乖乖聽話就說明這個方法是可行的。然後再把鐵環弄下來,再看看是不是有什麽東西可以代替鐵環的。”
孫思邈點點頭說道:“看來也隻能先如此了。”說到這裏孫思邈轉頭對祿伯說到:“張老弟,麻煩你去安排人弄點木棍來,一定要幹淨,筷子粗細三寸長就可以了。還有香皂、溫水、木盆都準備好。”
人多好辦事,一會木棒就交到了孫思邈手中。孫思邈走到牛前,把背著的小皮包放在地上,這裏麵可是葛家莊子鐵匠精心給孫思邈打造的各種手術工具。
孫思邈解開皮包,裏麵挑了一把小刀出來。然後拿出了一小壇酒精,倒在了一個小碗裏麵。孫思邈先在盆裏淨手,然後把小刀在小碗裏的酒精中擦拭了一遍,對著一動不能動的牛鼻子上就來了一刀。速度太快,牛還沒感覺到疼痛,一根木棍就從刀口穿了過去。
葛明此時才看懂,這不是後世打耳洞的法子嗎?木棍不會造成感染的現象,等到傷口愈合了再掛上鐵環就穩妥多了。葛明恨不得抱著孫思邈親上一口,大喊一聲“老寶貝,還是你有方法”。
其實就是片刻功夫而已,此時孫思邈笑著說到:“這頭牛先試一試鐵環,如果有效後麵的就全部穿上木棍,等傷口好了之後再上鐵環。如果有結實的藤環、牛皮之類的東西,老道覺得也可以不用鐵環。”
然後鐵匠就出場了,葛明還是第一次見到莊子上的鐵匠。果然能夠做鐵匠的全都是身材魁梧之人,因為沒點力氣還打個什麽鐵?
孫思邈拔出木棍,鐵匠趁機穿過鐵環,然後用超大的一把鉗子把鐵環弄平整。孫思邈擔心牛會感染,還澆了一點酒精上去,這次老牛可受不了疼痛了,咩咩亂叫,但是身體一點也動不了。
到了這時候莊子上的青壯就在鐵環上綁了一根韁繩,然後大家把牛解開。剛解開的時候這頭牛就要發瘋,此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青壯稍稍一拉韁繩,這頭牛就再也不敢動了,因為鼻子實在太疼了。
青壯拉著往那邊走,牛就老老實實跟著走。隻要不聽話,稍稍一拉韁繩就老老實實了。牽著鼻子走這句後世的俗語,就是從葛家莊子傳出來的。
葛明覺得事情成了。
祿伯露出笑臉來。
莊戶更是歡聲笑語。
魏征更是感覺神奇無比,沒想到最烈的牛也會變得這麽溫順。
魏征笑著說到:“小子,此事看來是成了,功德無量。”
葛明笑著說到:“都是孫先生的手段高明,小子隻是出出主意而已,沒出什麽力。”
魏征搖搖頭,心裏想到:這小子從來不貪功,年僅十歲如此聰慧,真擔心這孩子以後長不高啊。
孫思邈說到:“方法看來是可行的,現在把牛綁好,去掉鐵環換上木棍,等傷口完全好之後再掛上鐵環,這樣就更加穩妥了。”
用小刀給牛鼻子穿洞,對於孫思邈來說不過眨眼功夫而已,再穿上木棍不過再眨一次眼的功夫。不過每頭牛都需要固定好,然後還需要慢慢解開,所以足足用了一上午的時間,等到全部弄完,已經接近正午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祿伯今天非常開心,對莊戶說到:“今天對於葛家莊子來說是個大好日子,老張我提議,每家回去都做點好吃的,一會就在葛府門口搭上桌子,今天要好好款待小郎君,袁道長,孫道長等人。”
莊戶一聽都歡呼讚同,然後紛紛牽著牛回了家,打算把家裏最舍不得吃的東西都拿出來。每頭牛鼻子上都插著一根木棒,模樣十分好笑。
眾人散去之後,葛明對三個老道說到:“幾位道長,咱們先回去歇一會,等著吃長街宴可好?”三個老道笑著答應,跟著葛明一起回到了葛家老宅。
再次回到葛家老家,眾人落座之後魏征就坐不住了,很正經的跟葛明說到:“小子,肉牛變成耕牛,這牛的價值就完全不同了。”
葛明笑著說到:“不被人說虐牛就不錯了,小子不敢有其他指望。這樣處理的牛隻是怕疼而已,估計隻能用來耕地,至於套車、拉車之類的肯定完成不了。”
魏征笑著說到:“有大牛以後就有小牛,等有了小牛之後在老牛身邊學幾年,也就會拉車了。”
魏征話鋒一轉,接著說到:“小子,這個方法簡單至極,有沒有考慮過獻給朝廷呢?”
葛明撓撓頭,笑著說道:“魏道長開玩笑吧?就這也能獻給朝廷?”
魏征變得嚴肅起來,開口說到:“小子,能夠耕地的牛對於大唐來說太重要了。如今才立國九年,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人少、地多、牲畜少,因為少畜力不少農田全都荒著。就算把地種上了,一年也沒多少收成。”
葛明不解的問到:“這要拿多少貨物才能換回來足夠大唐使用的牛?”
魏征笑著說到:“國家缺的東西未必是換回來的,可以是搶回來的。”
不知道為何,魏征這話非常對葛明的胃口,這才是大唐應該有的樣子嘛。
葛明激動的說到:“那就獻給朝廷就是了,也算盡了小子一點綿薄之力,等到回了城裏就讓我父親上書。”
魏征笑著點頭表示認可,葛明見狀說到:“魏道長,小子怎麽感覺您實在不像個道士,怎麽看都是像是個做官的。雖然您說已經辭官不做了,但是辭官的人不應該好好享受生活嘛?”
魏征先是一怔,然後笑著說到:“雖然說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但是國富民強,總是一個當過官的人的願望吧?”
“小子,比如說你,雖然年幼但是為莊子上做了很多事,相信明年葛家莊子就會完全變樣,這不正是你想看到的嘛?你不會因為沒在莊子上就不在乎莊子上的莊戶,對不對?”
葛明覺得這是歪理,但是又說不出哪裏不對,反正在葛明看來這個魏老道身份十分可疑。隻是孫思邈和袁老道都不願意多說,神神秘秘的更讓葛明心裏長了草。
莊戶回了家,先把牛安頓好,然後開始殺雞、宰羊。今年光景好,這本打算養到年底才舍得吃的。現在有了牛,以後不但作坊裏作坊賺錢,地裏收成也會好起來,好日子就在眼前,自然也就舍得殺了,一時之間莊子裏突然就熱鬧了起來。
俗話說好飯不怕晚,早就過了正午,眾人全都饑腸轆轆,等著這頓不太一樣的飯食。這不單單是吃東西,更是莊戶人家最樸素的感激之情。
就在葛明快喝了第四碗桑葉茶的時候,祿伯總算來請大家入席了。
出了大門就看到門外一長溜的桌子,其實並不是桌子,跟上次葛明來參加秋收豐收宴差不多,不過是一些磚頭把各家的門板墊了起來。三十家,足足有三十張門板。
葛明看到門板上有雞有羊還有蛋,以及各種果蔬,心中有些糾結和不忍,這怕是莊戶家裏能夠拿得出來的最好飯食了。
祿伯看出葛明的不忍,在旁邊兩手一攤,小聲說到:“小郎君,老仆阻攔不住。都跟他們說過了,小郎君什麽好的東西沒吃過,不差他們這口肉食。”
葛明也小聲回答道:“記得初夏的時候第一次來莊子,沒看到誰家有羊,連雞都沒看到幾隻。記得當時做點釣魚的餌料還是找張富貴借的雞蛋,現在看來莊戶上日子確實好了很多。這些雞、羊怕是想要想到過年吃的吧。”
“平常家裏娃子想吃個雞蛋估計也吃不上,這次全都拿出來了,我確實有點不忍心啊。祿伯,等到我回去之後你從我房間拿點錢,算是我跟大家買的,這頓飯就當葛家請了。”
祿伯小聲回答道:“老仆知道小郎君是好心,但是這樣好像傷了莊戶的麵子和感情。雖然這些東西對莊戶來說比較珍貴,但是他們都認為值得。”
葛明拍拍額頭,又小聲問到:“那應該怎麽辦?”
祿伯也揉著額頭說到:“老仆的意思是先吃了再說,等以後有機會換個方法補貼他們一些也就是了。”
葛明說到:“看來也隻能如此了,等到過年前多發點東西給莊戶吧。”
祿伯說到:“老仆領命。”
兩人在這裏嘀嘀咕咕,旁邊的孫思邈、袁老道和魏征等人自然聽得清楚,全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頓飯跟慶豐收其實完全不同,慶豐收是葛家出錢請大家吃飯,被請的自然開開心心。這頓飯是莊戶拿出自家的好東西請主家,這意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氣氛更加熱烈。
不少人過來敬酒,當然葛明是不喝酒的,以水代酒表示感謝。但是祿伯、袁老道可是逃不過這頓酒的,這牛可是他們親自去草原換回來的,在莊戶看來就比小郎君差那麽一點點。
葛明知道袁老道的酒量,這是好酒但是又不太能喝的,酒量跟福伯、祿伯比起來差遠了。眼看著袁老道就有些晃晃悠悠了,葛明對祿伯說到:“袁先生再喝下去怕是要醉,不如祿伯把牛的事公布一下,讓先生也趁機休息一會。”
祿伯聽後點頭說到:“老仆領命。”然後清了清喉嚨,站起身衝著眾人大喊一聲:“諸位鄉親,先安靜安靜。”
氣氛過於熱烈,導致祿伯喊了幾遍才算稍稍安靜下來。
“諸位鄉親不想知道這些牛怎麽處理嗎?”
這絕對是莊戶最為關心的話題,於是瞬間就安靜了很多,都在等著祿伯開口。
祿伯看到安靜了很多,這才接著說到:“咱們莊子上原本隻有五頭牛,以前是主家用完了大家抽簽用。雖然隻有五頭,但是在附近算是牛最多的莊子了。”
“附近的莊戶有的一頭牛都沒有,相信大家也知道,一年下來種一葫蘆收兩瓢,日子過得更苦。”
“這些牛到底怎麽處理?小郎君已經有了打算,我在這裏代替小郎君公布一下。”
莊戶聽到這裏,就更加安靜了,生怕一會聽漏了一個字眼。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