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能行有功,不行砍了你

字數:6666   加入書籤

A+A-


    眼見天色已晚,一家人各自坐在矮幾邊上等著晚膳。
    李麗質奶聲奶氣跟長孫皇後說話,其他人都不怎麽說話了,皇家更是注重禮儀,食不言的古訓貫徹的非常徹底。
    李承乾知道今天可能會有以前沒吃過的東西,不由得非常期待。
    一會功夫太監宮女開始上菜,開始幾道菜都是平常吃過的,雖然無比高端,但是吃多了也就那樣。
    一盤沒見過的食物上桌,李承乾這才變得有些期待,甚至吞吞口水。這東西被切成薄片,一上桌就散發著濃鬱的香味。
    接下來是一盤白色東西被切成小段,全是褶皺,看不出來什麽東西。
    然後又是一碗羊肉湯,今天跟以往不同,裏麵居然有一種晶瑩剔透的東西。
    還有宮女給李世民上了烈酒,自從喝過烈酒之後其他的酒李世民再也不喝了。李世民夾起一片香腸,看了看紅白相間,然後送入口中。輕輕一嚼,感覺有油脂冒出,這種香味難以表達,是一種濃鬱的鹹香味道。
    不知道為何,李世民此時很想吃口飯。話說葛家的香腸做得鹹了,用來下飯是頂好的,用來下酒就不太合適了。
    “皇後,快嚐嚐這個香腸,香味十分濃鬱。”
    李世民動筷子,長孫皇後才能動,於是也夾起一片香腸放入口中,不由得眼前一亮。
    “陛下,這香腸確實是難得的美食。”
    “朕聽魏攀說這是豬肉做的,據說這豬肉沒有腥臊的味道,好像還跟孫思邈有關。”
    “難道說孫神醫給豬喂養了什麽珍貴藥材?確實隻有香味,好像還有一點酒味。”
    兩口子相互談著吃香腸的感受,所以說葛明把滿大唐的人都稱呼土鱉呢,這絕對是有原因的。還有三個娃子流著口水,等著父母說開動呢。
    好在李世民一揮手,說到:“承亁、青雀、麗質,你們也趕緊嚐嚐。”
    李麗質早就口水滴答了,就等著父皇說開動呢。一聽開動,趕緊讓宮女給夾片香腸送入口中。
    “父皇、母後,孩兒每天都要吃這個香腸。”多可憐啊,堂堂大唐嫡長公主,願望不過每天想吃香腸而已。
    李承乾、李泰兩人更不用說了,下手的速度明顯變快了很多,也不怕吃多了鹽變成蝙蝠。
    長孫皇後夾了一塊白色有褶皺的東西,問道:“陛下,這是何物?”
    李世民說道:“朕也不知道,應該也是魏攀從河北帶回來了。”葛明自然不會隻給魏攀帶香腸,腐竹、粉絲這些好保存的東西都送了不少,這是葛家村子的大生意了。要是皇家都愛吃,那以後生意就完全不用愁了。
    長孫皇後吃後說到:“有很重的豆香味,口感非常勁道,也是一道不錯的食物。”
    此時李麗質香腸吃多了,覺得嘴巴有些鹹,讓宮女端起羊肉湯準備喝。發現湯裏有晶瑩剔透的東西,於是問道:“母後,肉湯裏有透明的東西,這是什麽吃食?”
    長孫皇後早就看到了,不過也不知道是什麽,轉頭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說道:“朕也不知道,應該也是葛明家的東西。”身為皇帝,居然吃食都不知道是什麽,在老婆孩子麵前十分丟臉。
    “傳魏攀。”
    於是魏攀就顛顛的跑來了,施了一個羅圈禮,此時皇帝一家也已經用完了飯。
    “魏攀,說說這兩樣吃食是什麽?”李世民往自己麵前的矮幾上一指。
    魏攀上前,看後說到:“啟稟陛下,這個是腐竹,跟做豆腐有點類似,但是可以曬幹之後保存很久,吃的時候再用水泡開。”
    “這個是粉絲,奴婢不知道是什麽做的,隻知道葛明說用一小包這東西換了一匹小馬回來。”
    李世民笑著說到:“幾樣吃食確實不錯,皇後也愛吃。”
    魏攀心說:這些東西不過是葛家莊子工坊裏製作的,現在到處售賣。真正好吃的還是葛家的菜式、點心,可惜雜家不懂啊。要說陛下可憐啊,還不如葛明那小子吃的好。
    “好了,你去退下吧。”魏攀這才施禮走了。
    魏攀走後李承乾、李泰、李麗質也施禮走了,皇子皇女也要早睡。
    這天李世民留在長孫皇後寢宮,長孫皇後用香皂沐浴,再來點香水,剛上床就被李世民壓住了。一對老夫妻居然還挺有激情,李世民聞著花香進入夢鄉,這一夜真是好睡。
    李世民睡的不錯,雖然有美人相陪,但是不如葛明睡的暖和。長安稍稍比河北暖和那麽一丟丟,但是沒有火炕。
    第二天在長孫皇後服侍下沐浴更衣,李世民還動手動腳,長孫皇後居然有些害羞,而李世民就是喜歡皇後的這個神態。
    “皇後,聽魏攀說葛明家裏有火炕,還給了魏攀圖紙,今天就讓內侍省找個房間弄上。聽說不但暖和而且沒有煙味,你有氣疾最是聞不得煙味。”
    李世民走後,長孫皇後把香皂、香水分出來不幾份,讓太監宮女分別賞賜給品級高的嬪妃。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葛家的香水、香皂開始在宮內流行。奈何葛明懂得後世的饑餓營銷,所以送的並不多。
    李世民今天不上朝,唐代本就不是每天都上朝,有事沒事都開會?皇帝都做不出這種事來。
    李世民已經登基四個多月,李淵還沒有讓出太極宮的意思,所以隻能窩在東宮處理政務。
    東宮遠比李世民原來住的弘義宮破落,到處年久失修,北風一吹到處進風,周圍擺滿了炭盆都沒感覺到暖和多少,身體冷心裏更冷。
    看著房玄齡遞上來的折子,心裏哇涼哇涼的。原因無他,已經進入臘月了,關中、河東未見降雪,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明年可能出現旱情。
    俗話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對於種植冬小麥的地區來說,要是冬天不下雪,來年大概率會減收。
    唐代的關中、河東指的就是陝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區,這在唐代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區,要是鬧了饑荒可是大問題。
    其實出現旱情不可怕,救災就是了,可怕的是國庫空虛,錢都被突厥勒索走了。
    沒錢也未必可怕,總能籌措一些錢糧。最可怕的是明年是貞觀元年,這是李世民的年號。這登基第一年就遇上大旱,難道是上天的警示不成?
    李世民也難免迷信,否則玄武門之變之前就不會占卜吉凶了。
    於是急招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進宮議事。
    等到三人氣喘籲籲進了宮,還沒等施禮李世民就一擺手。拿著手上的奏折對房玄齡問道:“玄齡,入冬以來關中、河東地區未見降雪,明年怕是會出現旱情,可有應對之法?”
    房玄齡施禮說到:“陛下,依臣看明年旱情幾乎已經注定,隻能從南方抽調糧食,提前做好救災準備。”老天不下雪,什麽辦法都沒有,古代農業是真正的看天吃飯。
    李世民說到:“河道全部上凍,根本無法行船,南方雖然有糧,但是無法大量運到長安,這如何處理?”
    長孫無忌施禮說到:“陛下,為今之計隻能等到開春,漕運暢通之後才能把大量糧食運至關中。”
    這大舅哥說了等於沒說,李世民接著說到:“等到開春再運?那時候旱情已現,人心已經不穩了。”
    道理大家都懂,怎麽說在場的都是當時的頂級人才。李世民話已出口,其他人也隻好沉默不語,拚命想著辦法。
    長安作為都城,是人口極為密集的大都市,所需要的物資主要依靠水陸運輸。雖然陸路也能運輸,但是時間、人力成本極高。要是推一車糧從江南運到長安,怕是路上就吃完了。
    司馬相如曾經寫過“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從此之後八水繞長安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這八條河是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占據水陸運輸的便利,是作為都城的一個重要標準。
    關於古代都城,基本都滿足三個條件,岔路口、糧倉、要塞。這裏要產糧,並且有交通運輸便利的條件,同時還有天塹可守。長安作為多個朝代的都城,自然是有其中的道理的。
    李世民看著幾位心腹大臣都拿不出主意來,怒氣衝衝的把幾人全部趕了出去,然後坐在那裏生悶氣。這也不能怪房玄齡等人,難道空運不成?這時候能飛的就隻有鳥。
    上天不夠意思啊,明年就改元,結果你來個大旱。難道說朕奪位錯了嗎?這是上天的預警不成?
    李世民生著悶氣,臉色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候在身邊的魏攀臉色憋得通紅,一副有話想說,但是又不敢說的樣子。
    過了好半晌,李世民一瞟看到旁邊的魏攀,這個表情明顯是被話憋得。
    “魏攀,可是有事?”
    魏攀跪倒在地,說到:“陛下,奴婢不敢幹政。”
    李世民一擺手,說道:“恕你無罪。”
    “奴婢可能有辦法把錢糧運到關中。”宦官不能幹政,哪怕皇帝問的時候,懂事的太監都會裝糊塗。
    “嗯?房玄齡等人都沒辦法,你一個宦官還能有辦法?說說看。”李世民自然不相信這個老宦官有辦法,隻能死馬當成活馬醫。
    魏攀說到:“老仆從河北返回京城前,路上不少江河已經結冰,行走十分困難。葛明給出了個主意,用馬拉著爬犁過河,在結冰的河道上走的飛快,老仆這才及時趕回了京城。”
    “馬拉爬犁?這是何物?”李世民一聽十分欣喜,居然是葛明那小子弄出來的,有可能比較靠譜。畢竟葛明在李世民心中,現在就是誠實可靠小郎君。
    “陛下,奴婢愚鈍不知道如何描述,不過跟隨奴婢回來的車隊中就有,不如讓侍衛取來一觀。”
    李世民是急性子,說到:“觀個屁,直接試試。能行有功,不行砍了你。”
    難怪說伴君如伴虎啊,魏攀此時想哭,早知道就不多嘴了。隻希望葛明的這個法子確實有用,不然就要做鬼了。
    “來人,招房玄齡等人到渭河。招侍衛帶著爬犁去渭河。擺駕渭河。”
    幾個口諭下去,殿內的人開始紛紛行動。
    此時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還沒走出皇宮,就被飛奔而來的侍衛攔住。
    “房相,傳陛下口諭,招各位大臣到渭河侯駕。”
    房玄齡一聽,去渭河有什麽用?去了冰就能化了?但是口諭都到了,自然隻能去候著。
    按理說皇帝出宮可不是小事,需要帶著一大堆侍衛和儀仗。李世民是個急性子,出了大殿找了匹馬就往渭水邊上趕,儀仗根本就沒準備好。
    看到皇帝已經騎馬走了,侍衛騎馬趕緊跟上,儀仗隊舉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在後麵跑,魏攀也跟著跑,要多狼狽有多狼狽。
    渭水河穿過長安城內,是距離皇宮最近的一條河。杜甫有首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個水邊指的就是渭水河邊。
    李世民的馬快,一會功夫就到了。等了好半晌,房玄齡等人才氣喘籲籲的趕到河邊。
    李世民站在河邊,看著冰凍的渭水一語不發,房玄齡等人也傻乎乎的站在身後。
    等到幾個侍衛抬來一個樣子古怪的東西過來,李世民心想這可能是爬犁了,李世民才開口問到:“魏攀呢?”
    侍衛答道:“啟稟陛下,魏總管怕是跟著儀仗在後麵跑呢。”
    “趕緊騎馬把他接過來,快去。”侍衛領命,翻身上馬往回跑。
    人家侍衛有馬騎,儀仗隊都是年輕人,舉著東西都比自己跑得快。魏攀實在跑不動了,正在低頭狂喘,就快要斷氣了。
    一個侍衛模樣的人,飛馬過來把魏攀拎到馬上,一個回轉直奔渭水河邊。
    等到了河邊,侍衛趕緊把魏攀扶下來,魏攀這才顫顫巍巍的走到李世民旁邊。雖然距離不遠,老胳膊老腿差點被顛斷了,這要不是葛明那小子給了咱家葛家藥丸,怕是直接顛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