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燒紙錢的由來

字數:6725   加入書籤

A+A-


    中午用過飯之後,葛明、孫思邈、福伯三人就去了玉石王家裏。
    四個鏡框打磨的非常精細,手藝沒的說。其實主要還是這東西比較軟,打磨起來並不怎麽費功夫。玉石王說需要次日才能好,完全是為了假裝工作量巨大,這樣葛家能多給點工錢。這種招數,後世人用的更溜。
    葛明把四個鏡框拿在手上,拿了一個給福伯戴上,剛剛好。再拿一個給孫思邈戴上,好像稍稍有點鬆,不過不要緊,稍稍調整一下就可以了。
    葛明也帶上了自己的鏡框,發現非常舒適,不光是手藝好,這玳瑁如此珍貴,戴上心態都不一般。
    三人相互一看,都笑了起來。福伯和孫思邈看葛明的樣子好笑,葛明看兩人的樣子更加好笑。這要是安上黑色的鏡片,胖胖的福伯妥妥的一個漢奸模樣,精瘦的孫思邈絕對是個瞎子神態。
    “玉石王,把鏡片鑲嵌進去吧。”鏡片也是早就加工好的,再說葛家最近加工這東西比較多,玉石王早就輕車熟路了。
    鏡片鑲嵌進去,然後再給福伯和孫思邈戴上。
    “孫先生,福伯,看看是不是看的清楚了很多?”兩人睜開眼睛,發現眼前的東西果然清楚了很多。
    “清楚清楚,老仆總算看清楚眼前的東西了。”
    “不錯不錯,小子不錯,哈哈哈哈。”
    “先別著急,兩位帶著眼鏡走走路,看得清楚又不頭暈才行。”配眼鏡嘛,哪裏不戴戴試試,要是頭暈就是度數高了,需要稍稍再打磨打磨。
    兩人東看看西看看,這邊走走那邊晃晃,發現沒有不適的地方。再說老花眼跟近視眼不同,後世很多人隻在看書看報的時候才會佩戴。
    看到兩人沒有不適,葛明笑著說到“這禮物兩位可喜歡?”
    孫思邈笑著說道“不錯不錯,小子不錯。”
    福伯笑著說到“老仆多謝小郎君,小郎君手段神奇。”
    葛明讓玉石王把自己的平麵鏡也鑲嵌好,福伯付過錢之後,揣著給祿伯的老花鏡,幾人慢慢悠悠往回走。
    孫思邈說到“小子,這原理好像跟那個放大鏡一樣,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
    “孫先生,可曾遇到過年紀輕輕就看不清楚遠處東西的人?”
    “老道遇上過不少,幾乎都是讀書人,但是老道醫術不夠,無法醫治。”孫思邈倍感遺憾。
    “孫先生不用遺憾,這個叫做近視,是用眼過度造成的,不能說是病,所以沒辦法通過藥物來治療。”後世也隻能用激光,吃藥是絕對沒效果的。跟古人解釋這些東西其實比較難,需要用古人聽懂的話來解釋。
    “老花上了年紀的人基本都有,跟近視其實是一樣的,都是眼睛變形導致的。咱們的眼睛其實跟放大鏡有點類似,也是中間厚兩邊薄。”說到這裏葛明從懷裏拿出準備送給祿伯的老花鏡,蹲在地上用鏡片對著陽光。
    福伯和祿伯不明所以,也跟著蹲下了,孫思邈還摸摸自己的眼睛。兩人看到地麵上有個光圈,隨著葛明手動忽大忽小。
    葛明解釋道“這個鏡子可以改變光照射的線路,兩位請看,假如說地麵就是咱們的眼睛,當光聚焦成一個小點時,人就能看清楚遠近的東西。”說著葛明把光點聚焦在了地麵上。
    “如果移動鏡子的位置,這時候往上移動一些。”葛明把手放到了地表上,接著說到“現在小光點就在我手上,沒有聚焦到地麵上,這時候人就隻能看清楚近處的東西,看不清楚遠處的東西。”
    “如果把鏡子往下動,光點應該在地麵之下,這時候人就能看清楚遠處的東西,但是看不清楚近處的東西。”
    近視就是聚焦到了視網膜前麵,需要用凹透鏡發散光線,把光聚焦在視網膜上。老花就剛好相反,所以需要凸透鏡把光聚攏,聚焦到視網膜上。
    福伯自然聽不懂,一頭霧水。
    孫思邈其實也聽不懂,但是經驗判斷,葛明說的是有道理的。
    “小子,這麽說是因為眼睛用多了,或者老了,出現了變形,光點無法聚焦到眼睛裏,所以出現來老花和近視?”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那豈不是近視也可以通過這個眼鏡來看清楚遠處的東西?這要是可行,不少讀書人都能獲益。”
    “理論上確實如此,不過近視跟老花還是有區別的。近視的人程度基本都不相同,甚至自己雙眼也不相同,每個人戴的眼鏡都會不同,製作眼鏡的難度會非常大。老花是眼鏡慢慢衰老而已,相差並不大,製作起來就容易了很多。”
    孫思邈若有所思,看著葛明不說話。
    葛明見狀說到“孫先生,小子給你看個好玩的東西。”說完從地上找了一點枯草,用眼鏡開始照射,一會功夫就開始冒煙,繼而生出火來。
    “小郎君,隔空生火!這也是道家的仙法不成?”葛明聽後滿頭黑線,什麽都是道家仙法,看來確實道家最可能成為科學家啊。
    孫思邈想起了當年跟袁天罡說的一句話這小子,比你我二人更像老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福伯,這不過是把陽光聚攏在一個點上,溫度自然高出來很多倍,當然也就可以生火了。”
    “哎呀,小郎君,那老仆要是戴這個眼鏡,會不會燒壞了眼鏡?”
    孫思邈其實也有這個疑問。
    葛明笑著說到“鏡片就在你眼前,隻是稍稍改變了光的方向,又不是聚攏成了一個點。不要害怕,正常戴著就是了。”
    福伯和孫思邈兩人這才放心下來,葛明用靴子踩滅了火,把眼鏡揣到了懷裏,三人這才慢慢悠悠的回了葛府。
    孫思邈很想知道葛明怎麽會知道這麽多東西,想了想還是沒問出口,葛明一切舉動都看在眼中。
    對於孫思邈,葛明知道的都可以告訴孫思邈,奈何大多都是無法驗證的,這讓葛明非常苦惱。回到了葛府之後,福伯喜滋滋的戴著眼鏡到處走走,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話說葛家下人基本都是老頭子,老花眼的不在少數。看到福伯鼻子上架著東西,好奇心驅使下對福伯問來問去的。
    “聽我老劉說,這可是仙家的法器,有了這個老花眼都能看清楚眼前的東西。”
    “而且還能生火用,你們什麽表情,難道不信?”福伯把眼睛從鼻子上拿下來,對著地上的幹草學著葛明的樣子點燃了幹草。
    眾下人驚詫不已,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哎呀,真的是仙家法器。”
    “劉管家,這不會把你眼睛燒瞎了吧?”
    。。。
    葛明看著七嘴八舌的人,跟著孫思邈回了東跨院。孫思邈擺弄著老花鏡,拿起一本書試了試,心滿意足。
    最終還是忍不住問到“小子,你到底是如何想到的?”葛明就知道是這樣,所以才跟著孫思邈到了他的房間。
    “要是小子說是瞎琢磨出來的,不知道孫先生相信不相信?”
    “不少讓老道感到驚奇的東西,你都說是瞎琢磨的,或者是書上看到的,老道也已經習以為常了。”
    “孫先生,您就當小子是夢中所學吧。小子現在也分不清前些年是不是在做夢。”葛明覺得自己是個穿越者,但有時候又覺得後世的經曆,是不是就是葛明這娃子的夢而已?又或者是夢中夢?這些東西本就說不清楚。
    “不瞞孫先生,小子學問大著呢。上到天地如何形成,下到吃喝玩樂穿戴,沒有不懂的。”
    孫思邈臉上不停抽搐,指了指房門說到“滾出去。”葛明心中暗道好嘞,就這樣出了孫思邈的房門。
    哎,自己是個半吊子,關於近視和老花也就隻能解釋這麽多了。抱歉了老孫,本小郎君對不住了。
    葛明一邊走一邊心裏在琢磨,要是等到孫道長知道自己的新版西遊記,不知道會是個什麽表情。
    兩個堂哥總算不催稿了,不過葛明沒事也在琢磨西遊記到底怎麽寫下去,寫這個東西首先是練字,關鍵還在於鍛煉瞎編的能力,讀書人嘛,不會瞎編還混個蛋。
    但是不可能佛教做主角的,必須是道家。原版西遊記是一個道家弟子,也就是悟空。兩個天庭大官,八戒和沙僧,還有一個小妖怪,就是龍馬,這樣一個團隊護送佛家上西天。
    後來葛明決定,就不要和尚取經了,幹脆道家子弟學醫好了,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一代神醫了。
    原型就是孫思邈,少年聰慧被人稱為聖童。然而體弱多病,久病成醫。後來立下壯誌豪言,隻願人間沒有疾病。
    於是棄文學醫,一路西行尋藥尋醫,這個過程中碰到來不少妖魔鬼怪阻撓,妖魔鬼怪嘛,就是見不得人間好,不過好在有悟空等人保護。
    唐僧就不要出來了,但是為了尊敬原主角,玄奘裏麵取個玄字。為了拍拍李家的馬屁,所以這人最好姓李。原型既然是孫思邈,那必須有個邈字。
    主角名就叫李玄邈了,吃一口就能延年益壽。
    妖怪還是那些妖怪,故事還是差不多的故事,隻是換個主角而已,這樣瞎編的難度就小了很多。
    葛明想到這個想法時暗暗得意,取經有什麽用?不如宣言宣揚醫學,以後世上多幾個孫思邈這樣的人,那會是何等景象?
    至於那些妖魔鬼怪,全都是寶貝啊,要是以後有人得罪本小郎君,尤其是自己惹不起的勳貴,必定把妖魔鬼怪的後台寫成這些人。
    。。。。。。
    清明節是古人極為看重的一個節氣,這是祭祖的大日子。後世還比較完整保留這個習俗的主要還是南方地區,北方經常受到戰亂,自從五胡亂華開始,北人就開始往南遷移。五代十國的時候中原更是亂成了一鍋粥,到了北宋時臨渝居然屬於遼國。
    好在南方戰亂不那麽多,才讓不少風俗較為完整的保留下來,否則就真的隻有在史書上才能看得到了。
    清明節時,整個大唐都是要放假的,一些外出做官的家都不能回,隻能擺個牌位上柱香、點上蠟燭祭祀一下。
    葛家的祖墳就在莊子附近,福伯在清明節前幾天早早買好來不少祭祀的東西,好大兩堆,居然還有木匠坊的新式家具,難道說燒這玩意?也讓祖宗用上新家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隻是葛明沒看到燒紙,後世農村以前是把紙剪成銅錢的樣子燒給祖先,也不是一個個的銅錢模樣,是在一疊草紙上剪出很多銅錢的樣子。
    葛明心中不免疑惑,不燒紙錢怎麽把銅錢給祖先?葛明自然不懂這些,不過福伯懂啊,於是葛明就跟福伯閑聊了一會。
    “福伯,不給祖先燒點紙錢嗎?”
    “小郎君,何為紙錢?這是祭祀用的東西嗎?老仆從沒聽過。”福伯一聽還挺著急,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了什麽新鮮玩意,這要是別人家有咱家沒有,那就是對祖先大不敬了。
    燒紙的習俗形成其實非常晚,大概是到了元朝才開始流行起來,在以前都是燒實物。
    要是沒有燒紙的習慣?那造紙作坊的草紙怎麽賣?生意還想不想在上一個台階?你說巧不巧,葛明弄出來的草紙雖然也叫包貨紙,但是後世也經常用來做燒紙。
    據說很早以前祭祖需要焚燒一些秸稈之類的東西,後來改成燒草紙,難道說跟草紙是秸稈之類東西造出來的有關?其實是因為草紙容易燃燒,燃後一大堆灰,看著就很多。
    古人極為重視的祭祖,葛明居然在想生意,這要是祖先知道了,肯定會一個旱雷把葛明劈死。當然,葛明也不怎麽怕,自己就是被雷劈過來的,再劈一下說不定就能回去了。
    “福伯,準備一些包貨紙,我打算把去年寫的幾首詩寫上,燒給祖宗看看,說不定祖宗在地下開心不已,也能保佑我以後考個狀元。”
    福伯一聽眼睛一亮,笑著說到“以往都是燒些祭文,這次不但有祭文還有小郎君的幾首詩,祖宗肯定會保佑的。”說完就去找包貨紙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釣魚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