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被迫當徒弟

字數:6784   加入書籤

A+A-


    看到高氏願意,孫思邈又笑著說到“那老道就當你同意了,老道看也不用等什麽黃道吉日,隻要兩人真心在一起,每天都是好日子,今天老道就幫你們把婚事辦了。”
    孫老道這話說的真好,葛明表示無比讚同。
    高氏低著頭“嗯嗯”。
    “高氏,老道還有一件事。翠花父母已經不在了,這孩子現在無人照顧,不如收了做養女如何?”
    翠花這些日子就喜歡陪著高氏說話,也不知道為什麽兩人這麽投緣,孫思邈也看在眼裏,或許這就是天意了。
    高氏說到“孫神仙,奴家也喜歡這個孩子,就沒有孫神仙這句話,奴家也打算把這孩子帶回家家撫養。”
    翠花一聽這話,噗通一聲給高氏跪下,嘴裏喊著娘,臉上全是淚,兩人抱在一起還哭了一陣。
    “高氏,翠花,大災已經過去了,以後都會是好日子。既然如此,老道就安排人準備了。”說完帶著葛明出了房門。
    孫思邈讓軍士去找紅布、各種吃食、各種結婚需要用的到的東西,能找到什麽就用什麽。
    到了下午的時候客棧已經布置完畢了,掛了紅布,掛了一些紅燈籠,說是紅燈籠其實更像是孔明燈,畢竟孔明燈對石艾縣來說遠比燈籠重要。
    沒有多好的飯食,沒有彩禮,更沒有五花八門的禮節,兩人就在客棧裏結婚了。很多人都跑來祝賀,尤其是在這裏住過病患,還有縣城的很多人,連房玄齡、尉遲恭都派人送來了一份禮物,這讓這對新人臉上更加光彩了一些,雖然有麻子。
    房玄齡知道,石艾縣需要一件喜事,盡快讓這裏的生活變成以往的樣子。
    這天晚上,尚振斌是個幸福的男人。
    都說否極泰來,或許上蒼總算開眼了,也許覺得給李世民的考驗已經足夠了。第二天早上居然下起雨來,雷聲、閃電,好像要把世間全部邪祟趕走。
    這雨一下就是足足兩天。原本土地已經幹裂,原本的河流一個幹涸,這場雨把這片土地好好的滋潤了一番。
    這裏的人都瘋了,冒著大雨在街上大喊大笑。這才初夏,雖然麥子絕收了,補種上穀子,到了秋天又有了收成。
    對於朝廷的救災來說,也容易了很多。雖然還需要給災民糧食,但是到了秋天就好了,這些人不用背井離鄉,局勢也就亂不起來了。
    原來不光石艾縣下雨,整個關中都下了雨。
    算起來葛明已經到了大唐一年,雖然東搞西搞了很多東西,為了賺錢或者改善自己的生活,葛明還是覺得這次到了石艾縣才是自己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
    房玄齡讓人把孫思邈、葛明等人請回了縣衙,葛明又見到了兩個哥哥和祿伯,兩個哥哥抱著葛明不放手,祿伯在旁邊淚眼摩挲的。
    “大哥、二哥、祿伯,我這不好好的嗎?”
    “老四,好個屁啊,看你現在又黑又瘦,三叔三嬸看到了不知道多心疼呢?”
    “啊?小弟瘦了?那不是蠻好,哈哈哈哈。”葛明笑得兩人摸不著頭腦。
    “明哥兒,明天是你生辰,隻能在這裏過了,怕是什麽好吃的都沒有。”
    “小弟都不記得明天什麽日子了。”
    “四月初三,你忘記了?去年今天你被雷劈了。”
    。。。
    疫病的事已經告一段落,房玄齡請了孫思邈回來討論接下來應該怎麽辦?
    孫思邈說到“目前來看疫病隻出現在了石艾縣,不過防止天花的法子還請房相代為上奏朝廷,以後大唐就不會再有天花了。”
    這是多大的功績,雖然貞觀元年老天對李世民的考驗不少,但是都應對得當。能夠預防天花,這是前世帝王都沒有的功績,後世人說起來自然無不頌揚。
    “接下來應該把縣城好好清理一遍,亂七八糟的東西集中燒毀,免得還有疫病在上麵。每家都應該撒上一些石灰,再用石灰水把能刷的地方刷一刷,防止疫病傳到外麵。再過上半個月,石艾縣就可以完全恢複正常了。”
    房玄齡點頭,接著問道“那我們這些人,應該何時離開石艾縣?”
    “老道認為咱們雖然能夠抵抗天花,但是不能保證衣服、鞋帽上沒有疫病。老道認為先住宅在石艾縣邊界,好好整頓休息一段時間,把衣服鞋帽清洗晾曬,人也要用石灰水泡泡,之後才能走。”
    房玄齡說到“孫神醫想得周全,老夫就按照這個來辦理了。”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房玄齡這種名相哪裏會不懂的,再說房玄齡的強項就是用人。
    這時候看到葛明低頭打盹,知道這孩子最近很辛苦,笑了笑之後搖搖頭。站起身之後往葛明這邊走去,看到葛明口水老長,笑著從袖子裏掏出一個帕子,幫葛明擦了擦。
    不知道是不是房玄齡受了刺激,轉過身對周圍的人大聲喊道“諸位,看看,這就是大唐的少年。如此險惡的環境,居然還有這樣的少年知難而上。老夫對大唐充滿了信心,盛世不遠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葛明被嚇醒了,擦擦口水看著一幫在歡呼的人。葛明不知道這些人在歡呼什麽,不知道是不是也應該跟著喊“盛世”兩個字。
    房玄齡擺了擺手,製止了還在歡呼的人,拱手對孫思邈說到“孫神醫,老夫想請你做個見證,今天想收葛明為弟子。”
    眾人一聽無不羨慕,宰相收弟子,將來前途還得了。再說都知道葛明還要陪著太子讀書,這前途怕是打斷雙腿照樣富貴呀。
    孫思邈笑著說到“老道有個道友想收葛明為弟子,結果葛明說不要做道士,說葛家人丁不旺,將來要多娶些老婆,也好開枝散葉,所以不願做道士。”
    “如果房相能夠收了葛明,老道代表他父親和母親就能做主了,老道願意做這個見證。”
    葛明迷迷糊糊的磕頭,然後就有了恩師了,這個恩師就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師。相當於跟房家綁在一起了,以後房家出了事情,這個弟子也跑不掉。
    看來都是命啊,這一災怕是躲不過了,隻希望恩師以後爭點氣,好好把房遺愛管管,不然弟子也要跟著吃瓜落。
    葛明想到這裏覺得自己多慮了,自己還要跟太子李承乾讀書的,這貨用不了多少年就造反,還沒等到恩師家出事,自己早就出事了。
    嘿嘿,恩師啊,到時候弟子連累了你,千萬別後悔今天的決定。還有,記得把弟子撈出來。
    明知道兩個大坑,本小郎君隻能往下跳。
    房玄齡收弟子,自然要好好慶祝。尤其是葛糧、葛倉還有祿伯,笑的都哭出來了。
    哎,做事不能看眼前,現在是有好處,將來麻煩大著呢。
    。。。
    次日眾人集合完畢準備出城,城裏人全都走出房門相送,出了城門之後還有不少人跟著。葛明在人群裏看到了尚振斌,左手牽著翠花,右手牽著高氏。生怕兩人被人群衝散了,看來這個糙漢子會是個好父親,好丈夫。
    上一路上路過的村莊,裏麵人聽說朝廷的軍隊、禦醫要回去,尤其是孫神醫還有那個小神醫也要走,也都紛紛出了莊子相送。
    沒想到最後跟著一大堆人,房玄齡見狀帶著孫思邈、葛明,尉遲恭等人,好說歹說才讓眾人回去了。
    軍隊到了石艾縣邊境駐紮起來,按照孫思邈的提議進行整頓,這又是七天時間過去了。葛明覺得很辛苦,因為有了恩師,每天都要早點起來請安,不能少了禮數不是。
    關於功課的考較是少不了的,葛明自然對答如流,這讓房玄齡非常滿意。
    好在離別的日子總算到了,不然本小郎君要崩潰了。
    房玄齡拉著孫思邈的手,說了無數感激的話。
    又拉著葛明的手說到“陛下讓你束發之年再陪著太子讀書,是因為你是家中獨子,讓你多陪父母幾年。為師也不能強人所難,你到了家裏好好讀書,不要荒廢了功課。為師會寫信給你,考較你的功課。”
    葛明也認真起來“弟子謹遵恩師之命,必定好好讀書,不敢貪玩。”其實心裏想到,先玩幾年再說。
    孔子十五歲以學為誌,咱起碼再玩五年。
    房玄齡點點頭,摸了摸葛明的頭,然後衝著孫思邈拱手告辭。
    尉遲恭來了,摸著葛明腦袋說了半天話,無非是早點來京城,到時候叔叔帶你玩耍。
    王來順來了,跟孫思邈說了幾句話,然後摸著葛明的頭,也說了不少話。
    華安來了,給恩師孫思邈磕頭。打算摸著葛明的頭說話,被葛明拒絕了。
    程處默來了,跟孫思邈和葛明道別。這仇,等本小郎君進京再報。
    房玄齡走後,孫思邈、葛明、葛倉、葛糧、祿伯,帶著青壯這才往臨渝走。牛都賣給朝廷了,回去自然輕輕鬆鬆,遊山玩水而已。
    孫神醫走了,小神醫也走了,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石艾縣不少人家都供奉上了這麽一個木雕。裏麵老人仙風道骨,一看就是孫思邈的模樣。還有一個小孩模樣的人在孫思邈身後,一看就是葛明。
    隻是有的木雕葛明是胖子,有的木雕葛明是瘦子,都認為見到小神醫的時候就是這樣子,都覺得自己對。這也讓後世的考古學家非常不理解,為何一個縣供奉相同的木雕,裏麵的小孩有胖有瘦,還都是真的。
    考古學家傻啊,瘦是因為累的,僅此而已。
    。。。
    晚春去、初夏回。
    這一行足足有千裏遠,幾輛牛車拉不了這麽多人,基本都是走路為主。要是誰走累了,上去歇會兒再下來走。
    葛明本打算遊山玩水,慢慢往回走,看看山水風景不說,把身體也調理調理。要是這副黑瘦的模樣回家,母親估計會心疼死。
    再說葛明年紀小,能夠出來一趟不容易,那還不玩個過癮再說?
    奈何莊子上的青壯都想早點回去,因為很快就到夏收的時候了。不管在作坊裏賺了多少錢,也不管這次朝廷會有多大封賞,地裏的莊稼才是莊戶人的根本。
    足足走了半個月,葛明總算回到了莊子上。看著成片的麥子已經開始略微帶黃,看來回來的還真是時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一路最憋屈的就是葛糧和葛倉,兩人的馬都不錯,奈何跑不起來。就如同後世開著過千萬的跑車,堵在了晚高峰的路上,油門轟響,如同蝸牛爬。
    這還不算,前麵探路,買些吃喝,全都是這兩人的事。
    回到了莊子上,葛明就不打算回縣城了,跟著孫思邈住在了老宅,打算好好休整一段時間。葛糧、葛倉兩人要回縣衙交差,更需要把葛明回來的消息告訴葛三爺和劉氏。
    所以葛糧、葛倉兩人也沒多待,吃了一點東西快馬回城了。憋屈了一路,這次總算能策馬狂奔了。奈何隻有區區十裏,跑得實在不夠盡興。
    兩人等進了縣城,發現大約中午時候,所以幹脆回了葛府,沒先去縣衙交差。話說這次兩人去石艾縣,主要還是公事。
    福伯正在門口,遠遠看到兩匹馬,心中一喜。難道是小郎君回來了?再仔細一看,可不是葛糧和葛倉兩人,隻是沒看到小郎君。福伯心中一沉,這時候葛糧和葛倉已經到了門口。
    福伯顫抖著聲音問道“大郎君,二郎君,小郎君人呢?該不會。。。”
    “劉福,住嘴,老四好著呢,打算跟孫道長在莊子上住些日子。”
    聽到葛糧的話,福伯這才放心下來。
    “這些日子阿郎和夫人每天盼著你們早點回來,剛才夫人說讓老仆在門口看看,果然大郎君和二郎君回來了。”
    兩人把馬韁繩遞給下人,然後往內宅跑去,福伯這個小老頭跟不上。其實葛糧、葛倉也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這麽長時間,自然也想家。再說從小是三叔三嬸帶大的,跟親生父母沒任何區別,聽到三叔三嬸這擔心,哪裏還會慢悠悠的往裏走。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釣魚人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