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重甲攻防
字數:3319 加入書籤
和龍城戰場互相的勾心鬥角不同,天水城這邊情況就簡單得多。
金鵬帝國負責到天水城防禦的主官是李樂的師姐李冰。
李冰來兵部也是無奈之舉。薛大將軍叛亂未遂之後,整個兵部的重要官員基本都被一鍋端了,臨時來主持兵部工作的魯侯也是有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在沒有辦法,隻好把天機穀出去的幾位骨幹弟子都帶到了兵部。
就這樣,在工部主事位置上屁股剛剛坐熱的李冰,就被魯侯一把拉到了兵部,同樣是擔任主事之職。偏偏來兵部沒幾天,又碰到新月帝國前來犯境,魯侯大手一揮,直接就把她送到了天水城。
比李樂、竹劍幸運的是,好歹給李冰點了兩千精兵,比起薛蠻兒、九黎村長槍隊來,這些都是正規的職業軍人,原來也都是兵部轄下的主力戰隊,戰鬥力自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語。加上天水城原來的兩千駐軍,隻要不出大錯,守城還是沒有問題的。
天水城的城主叫曾澤,與龍城城主杜伊一樣,都是兵部出身之人。兩人雖然出自薛大將軍門下,但是沒有參與過本次叛亂。在薛大將軍出事之後,也都及時向朝廷表達了自己的忠心。
作為邊境重要城市的城主,兩人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魯侯考慮到這兩人一向對朝廷忠心耿耿,因此在勉勵一番之後讓她們繼續留任。
現在,正是考慮她們的能力和忠誠的時候了。
天水城與對麵的河套城相距大約六十來裏,現在駐守進河套城的是新月帝國赫赫有名的重甲營。重甲營全營上下都是騎兵編製,裝備在新月帝國的軍隊體係中首屈一指,是新月帝國重點建設的主力部隊。
在出發之前,李樂找出金鵬帝國情報係統裏關於重甲營的資料看過,發現了一些很熟悉的信息。
重甲營出戰之前,軍士、戰馬都覆蓋戰甲,此戰甲重達五、六十斤,尋常弩箭根本奈何不了。
因此,重甲營的軍士都是精挑細選的粗壯猛女,身材平均都是一米八以上,手上的武器也是二、三十斤重的大斧頭。
為了保持衝鋒時隊伍的一致,重甲營平時專門訓練過衝鋒步調,衝鋒前把戰馬都拴在一起。就這麽一道鋼鐵洪流,在平原地區的戰場上,幾乎就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自從出戰以來從來沒有敗績。
重甲營統領叫黎啟星,功夫境界在第六重第三階,算得上是軍中高手,不過,更重要的是,此人是科舉進士出身,乃是新月帝國有名的儒將,以足智多謀、戰術變化多端而聞名。
就這樣一支軍隊,首領精明能幹,軍士勇猛無雙,裝備精良無比,無論誰遇到都會覺得頭疼不已。
這一路戰場,明月殿下寄予了深切的厚望,期望在這裏能打出自己主政以來的威風,樹立自己平西大將軍的聲望。
麵對這樣一位難以對付的軍隊,李冰原本是非常謹慎的,抱著無過就是功的心態,打算守他個一年半載,等到來年冬天不適宜動兵之時,對方也就退去了。
要說這想法其實是很正確的,天水城糧草準備充足,城內又不缺水源,經過幾代人的建設,城牆也都高大堅厚,要直接攻打下來還是很難的。
問題是出在曾澤身上。
和龍城城主杜伊的保守性子不同,曾澤是個急性子。這次薛大將軍的叛亂雖然沒有波及自己,甚至魯侯親自嘉獎之下,還把她的俸祿往上提了一點,但是,曾澤總是覺得有點別扭,希望通過一場勝利來表達自己對金鵬帝國的一片赤誠。
剛開始對峙階段,大家還都中規中矩,按照兵家常規派出小規模偵查騎兵互相試探、騷擾,重甲營作為優勢一方,還像模像樣的組織了幾次攻城,不出例外的都是無功而返。
時間一長,雙方互相都有點熟悉之後,曾澤的心思就開始活躍起來,覺得重甲營無非也就是如此,隻要計劃得當,未嚐不可以主動出擊一把。
李冰還是比較謹慎,對曾城主的激進想法多次進行了說服打消,但是架不住曾澤契而不舍的建議,加上初來兵部,心底也希望通過一場勝利給自己和魯侯長點麵子,逐漸也就開始動搖起來。
心思一動,也就架不住曾澤的日夜勸說,於是,在某一日,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大膽幹他一票。
曾澤性子雖急,也不是魯莽之人,加上在天水城駐守多年,對周圍的環境了如指掌。在獲得李冰的同意之後,很快就組織手下的參將們製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
拿到計劃後,李冰也很謹慎的組織了多次的討論,甚至自己數次外出實地進行了勘察,經過多次核算後,拍板定了下來。
於是,本次戰役的首次正麵交鋒就這樣發生了。
戰事發生在距離天水城三十裏處的一座山穀前,這是方圓百十裏唯一的一處有山的地方,也是曾澤精心挑選的地點。這地方選擇的很有講究,有山的地方就不會太平坦,不平坦的話,重騎衝擊起來就不方便,重甲營的戰力也就相當於被廢掉一半。
重要的是,李冰有自己的秘密武器。
在來天水城之前,李樂很神秘的找到魯侯和李冰,很謙虛的表示自己有一點淺薄的看法,那就是用一種帶鉤子的長槍去砍馬腿。隻要重甲營的馬腿一廢,這種把馬拴在一起的戰法就從優勢變成了累贅,一倒就會倒下一大片。
穿著重甲的馬匹和軍士一旦倒下去,要站起來絕對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等待她們的,自然也就隻有被馬匹踩踏或者被對手屠殺的命運。
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不是空想,李樂甚至還畫出了這種槍的模型,並且命名為鉤鐮槍。
對於李樂的想法,李冰和魯侯等人也是大開眼界,大家經過一番紙上談兵,都覺得是可行之計,並且馬上組織天機穀進行了生產,趕在李冰出發之前製作了一千把鉤鐮槍。
作為槍法大師的李樂,也根據湯穀的槍譜編出了一套鉤鐮槍法,並且從李冰的軍士中挑出了兩百人進行了訓練。這些日子以來,這兩百人已經帶出不少手下,足夠獨立組成一支戰隊了。
除此之外,李樂也曾提出一種特殊戰術,就是用身手比較靈活的軍士,手拿藤牌和長刀,臨戰之時英勇的鑽進馬肚子下麵去砍馬腿。這種戰術雖然也不錯,但是對軍士的要求太高,最後被大家選定為備選方案,實在不得已再實行。
有鉤鐮槍、藤牌手這種武器和戰法的存在,也是李冰敢答應曾澤主動出手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