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巍巍賀蘭山,滔滔黃河水13)
字數:6100 加入書籤
興慶府城東大白高寺。
西夏國建立時自稱“大白高國”,後來才改成“大夏國”,該國篤信佛教,境內佛寺遍地,最大的就是這座大白高寺,寺院占地超過千畝,分為寺院、比丘尼庵,將寺院與尼姑庵並在一起也算是他們獨特的創見了。
成吉思汗雖然占據了該寺,但並沒有厚顏無恥住進尼姑庵,還是住進了寺院,不過是將尼姑庵內的一些美貌尼姑叫過來供其淫樂罷了。
此時的蒙古國尚沒有滅金之後的強大實力,那時的蒙古騎兵擁有能夠投擲火油彈的大量投石機,以及大量的漢人工匠為其打造攻城器械,這才能在中亞、歐洲一帶橫著走,眼下顯然達不到。
故此,麵對西夏國的首都也是一籌莫展。
更令他們焦慮的是,他們最為忌憚的大敵遼國大軍已經抵達,他們顯然不是來看熱鬧的,便更為焦躁。
蒙古大軍的撤退已成定局。
但在這樣的戰場上如何撤退卻是一個大學問,若是沒有遼軍的存在相信成吉思汗能夠從容安排撤退事宜,但眼下顯然辦不到了。
蒙古人已經攻下了西夏國大將嵬名令公退守的鹽州城,並俘虜了他,就在半日前成吉思汗將他釋放了,讓他給李遵頊傳話:
“大蒙古國與大夏國結盟,人口給你們留下,不過需要共同對付遼國”
一方麵又派人潛行到涼州,給李承禎傳話:
“我國前來並非想奪占貴國土地和人口,而是想為汝父報仇,請速速前來,長生天在上,本汗願意與你一起攻擊李遵頊,然後由你繼承皇位,若有半點虛言,必遭長生天譴責”
很顯然,他也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
辦了這兩件事後,他又連夜召集眾將商議撤退事宜。
大薩滿、首席軍師豁爾赤劄答蘭部),首席文書、首席斷事官忽都忽塔塔爾部),三弟哈赤斤、四弟別勒古台、大將哲別、忽必來、胡達爾、術赤台,次子察合台等皆在座。
看得出來,留守老巢就是三子窩闊台。
在座的還有一個裝束迥異之人。
大元義。
渤海國大氏王族後裔,渤海國被完顏氏滅亡後,餘部逃到東海之濱,也即後世俄羅斯最東部靠近太平洋的錫霍特山,蒙古人崛起後大元義看到了機會,便舉族西遷投靠了成吉思汗。
渤海國是一個完全效法大唐的國度,雖然王族是靺鞨人,但境內的高麗、扶餘、女真、漢人遍布,就算逃到了東海之濱,也是重農的勢力,擅長匠藝,成吉思汗便讓其統領在臨潢府、遼東投降的漢人工匠。
說是漢人工匠,其中多半是漢化的契丹人、靺鞨人、女真人,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時代,契丹人從中原王朝擄掠來的大量漢人多半安置在臨潢府,安置在遼東的隻是少數。
當然了,到了後來,所有的渤海國餘部都演化成了一個名字——東海女真。
按照成吉思汗的承諾,若是此次大元義立下大功,就會將後世長白山以東烏蘇裏江的平原地帶後世雙城子一帶)賜給他們,故此這次跟隨大軍來到這裏時大元義很是賣力。
但現在大元義的臉色同樣有些不妙。
成吉思汗撥給他的除了漢人工匠,還有遼東漢軍一萬戶,都是步軍,這些天在攻打興慶府城這些漢軍隻剩下不到三千了,作為一個連女真人都找不到的渤海國餘部首領,顯然不是簡單人物,察言觀色那是必備的素質。
除了部眾的損失,他顯然從成吉思汗等人的臉上察覺到了不妙。
除了大元義的步軍,一些個隸屬於蒙古人的奴隸部族也折損不少,不過蒙古諸部的精銳並未出動,時下成吉思汗身邊還有五六萬精騎。
五六萬,若是放在以前,那可是可以硬抗二十五萬大金精銳騎兵的存在,但現在成吉思汗的信心明顯有些不足。
房內出現了罕見的沉默。
之前,果如律慶等人所料,蒙古人在見到遼軍後肯定會考慮撤退,但從哪裏撤退就要煞費苦心了,眼下速不台在偏關敗績,頓時讓從金國境內回到大草原的計劃成為泡影。
“父汗”
察合台站了起來。
“孩兒建議幹脆就在興慶府附近與契丹蠻子大戰一場!”
成吉思汗冷哼一聲,並未明確表態。
察合台當然明白他的意思,朗聲說道:“就算能奪下東勝州的浮橋,但幾萬騎兵要過大河並不容易,還不如直接從陸上回去”
成吉思汗看了看其他人,一人立即也站了起來,正是他的首席斷事官,塔塔爾部奴隸出身的忽都忽。
“在下同意二王子的建議,不過具體措施卻要細細思量”
“哦?你有什麽好辦法?”
“大汗,時下律慶已經將賀蘭山南北兩處缺口堵住,不用說賀蘭山西邊有他們的大軍,就算能從小道穿過去,由於隻能牽著馬行軍,抵達西麓時肯定也是疲累至極”
“那就隻有走克夷門了,可阿沙敢不那廝還占據著那裏”
“大汗,關鍵就在阿沙敢不身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哦?”
那豁爾赤雖然號稱成吉思汗的首席軍師,但他無非是在後者做出關鍵決策之前利用自己大薩滿的身份進行占卜而已,想要得到真正的建議還是要看這位塔塔爾部貴族出身,精通草原各種語言以及漢文的真正軍師。
“之前,我們想利用李承禎急於向李遵頊複仇的心思招來涼州軍團,但現在一想,就算李承禎來了,也不容易拿下府城”
“經過這些天的攻擊,我軍雖然損失不少,但守軍同樣不小,城內原本隻有五萬正規軍,三萬貴族子弟,貴族子弟雖然被趕上了城牆,但顯然不會衝在前頭,我估計城內正規軍至少損失了兩萬人”
“依舊還有六萬人,連我軍都沒有拿下,遑論李承禎?”
“故此,李遵頊無論前來與否都無關大局,但對於契丹人來說就不同了”
“哦?怎麽說?”
“一旦我軍撤退,那麽律慶極有可能聯合李遵頊一起攻打府城,後者這才有機會成功”
“那這裏麵又有阿沙敢不什麽事?”
“不然,阿沙敢不出身於黨項一個小部落,身份卑賤,按照俘虜的供述,這家夥一直想像高氏、沒藏氏、梁氏那樣成為該國的權貴世家,但以他的出身顯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因為驍勇善戰成了賀蘭山兩大軍司的都統軍後才重燃了野心”
“據我所知,該國兵備鬆弛,李安全上台後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在興慶府周圍轉了一圈,發現隻有阿沙敢不麾下軍容整肅,便將興慶府所有兵馬輪流抽調到他那裏訓練”
“包括貴族子弟也是,於是阿沙敢不就在城內擁有了巨大的威望,他自然那不能影響城內的達官貴人,但絕對能影響守城軍士”
“以前我也有些奇怪,阿沙敢不在擊敗二汗後為何遲遲沒有南下支援興慶府,現在終於明白了,他是在等待一個機會”
“當然了,契丹人的到來讓他這個想法又有了幾分把握,由於契丹人的存在,二汗的人馬就不敢輕動,大汗主力同樣如此”
“作為阿沙敢不來說,他是李安全提拔上來的,扶持李承禎上台名正言順,一旦他振臂一揮,興慶府城極有可能不戰而下,他的豪族夢想也就成真了”
成吉思汗笑了笑,“可他們依舊還要解決契丹人的問題”
忽都忽搖搖頭,“阿沙敢不長期駐紮賀蘭山一帶,對於周圍的地理形製可謂了如指掌,對於契丹人的動作豈有不掌握的?”
“我估計時下的他已經知曉了契丹人在北套的行徑,於是也知道了對方想要占據興慶府就必須解決我軍,絕不會坐視我軍從容離去”
“我估計隻要李承禎一到,他絕對會打開克夷門城門讓我軍過去,屆時我軍與契丹人打生打死他就可以從容實施他的計劃了”
成吉思汗眼睛一亮。
“接下來呢?白馬強鎮軍司還有契丹人的人馬啊”
“大汗,為今之計,必須要做出取舍了!”
成吉思汗雙目閃動,他顯然明白了忽都忽的意思,一時之間不能決斷,大帳內頓時又沉默起來。
半晌,他說道:“我意已決,諸位聽令”
“忽都忽”
“在”
“你去一趟克夷門,聯絡阿沙敢不,約定通過時間”
“若是他同意了便繼續北上,聯絡哈薩爾,讓其在我軍開動之時猛攻白馬強鎮軍司,以為我軍主力順利抵達大草原創造機會,對了,所獲錢財由主力攜帶”
“術赤台、胡達爾”
“在”
術赤台是烏魯烏魯部酋長,胡達爾是忙兀部酋長,都是蒙古諸部中異常驍勇的部落酋長。
“你兩人渡河前往東岸,將俘獲人口沿著嘉寧軍司、金肅軍北上,到了金肅軍後與速不台匯合,告訴速不台,無論是東勝州還是偏關,必須在你等抵達之前拿下一處作為渡河通道”
忽都忽聽了心裏一驚。
“這是要舍棄掉這兩部人馬了,又利用大量的俘虜造成主力東進的聲勢”
隻見成吉思汗繼續說道:“忽都忽,你到了哈薩爾大營後,立即派出探馬繼續北上”
“您的意思是?”
“必須聯絡嶺北諸部,拿著本汗的金牌命令忽都合,讓其立即南下攻擊天德軍的遼軍”
忽都合,斡亦剌部大汗,嶺北諸部首領。
“那我軍主力經何道北上?”
“你認為呢?”
時下穿越陰山主要有三條道路,一條是最東邊也就是後世呼和浩特北麵的單於道,因為匈奴大軍時常經此道南下而得名。
中間的叫固陽道,後世包頭以北,又叫天可汗道,或者汪古道,因為北麵就是汪古人大帳所在。
西邊的叫朔漠道,經陰山西端狼山)缺口北上,又叫狼山道,呼韓邪單於南下參拜漢天子以及車騎將軍竇憲北上攻擊北匈奴走的就是這條路。
“狼山道!”
忽都忽不假思索。
成吉思汗沒有立即作答,而是擺了擺手,“茲事體大,等我軍抵達陰山附近後再做決定!”
喜歡西遼崛起:封死歐洲中世紀請大家收藏:()西遼崛起:封死歐洲中世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