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吳小安的澳洲行

字數:7017   加入書籤

A+A-


    “爸,為什麽你非得讓我去澳大利亞那邊?那邊的天氣又熱,我不想去.........”
    吳子峰的辦公室裏,吳小安正在耍著性子。
    “小安,你也老大不小了,這些年來,你一直都是生活在爸爸和你媽媽的翅膀之下!
    現在咱們家的家業就算是交給你和你大哥一起,你們要是沒有能力,就算是抱著金山也會潦倒。”
    吳子峰看了看吳小安,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道。
    自己一把年紀了,尤其是前段時間李祖德死後,吳子峰越發覺得自己是個老人了。
    也就是有著這麽多年來的積累,華茂集團成功隱身為華夏國的超巨財團。
    按照常規來說,華夏國是不允許像華茂集團這麽大的財團出現的。
    畢竟國家性質不一樣,不是資本主義國家。
    但是最終國家卻容納了華茂集團的存在,其原因有好幾個。一是立場堅定,二是低調,第三是內部團結。
    先說第一個立場堅定,每逢國家需要或者是大是大非麵前,吳子峰和華茂集團總會是在最需要的時候擺明立場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98年的抗洪救災,華茂集團一口氣捐了一個億,另外還有將近一個億的物資。
    99年,瓦格良號航母順利回到華夏大連港。這是華茂集團無償捐贈給華夏國的,包括托船費用最少都是兩三億的支出。
    紅雲芯片研究成功後,反手就以共享形式貢獻給華夏科研所。一年後,華夏國的軍工開始高速發展。
    汶川地震,華茂集團召集了兩千人的救援團隊,另外定額捐款高達3個億,還有2億左右的救援物資和醫療用品。
    .........
    一件件事情,無疑不是證明了華茂集團的立場是十分堅定的。
    第二個原因,低調,就是華茂集團不上市。
    不上市那就不能被外資收購,不僅是華茂集團,包括下麵的幾十個工廠和二十多個大型公司同樣都是不上市。
    一部分股份給到員工,作為員工分紅股。另外一部分股份給到國家,而吳子峰自己真正留下來的股份不到百分之四十。
    但是就算隻有百分之四十,吳子峰的身價也是高的嚇人。
    華夏國這些年流行富豪排名榜,流行企業排名榜。像什麽福布斯富豪榜,世界五百強榜,胡潤百強榜,胡潤富豪榜之類的。
    細心的人會發現,那麽多榜單裏麵竟然沒有華茂集團旗下任意一家企業公司,富豪榜裏麵沒有一個是華茂集團高層。
    這就是吳子峰嘴裏說的戰略眼光,說得直白點就是華茂集團不需要這些名號。
    半瓶水晃悠,喜歡高調的往往都是那些愛裝逼的人。
    吳子峰高層會議中就說過,華茂集團旗下所有公司一律不準參與財富榜評選。
    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多給自己掙點錢,給國家多納點稅。
    所以各大財富榜,沒有出現過有關於華茂集團的公司情況。
    在一個說團結,財團旗下集團公司上百個,國內就有五六十個,還有國外的一些控股公司以及集團,一個行業有問題,其他行業都會伸出援手。
    回到眼前,吳小安聽著父親的話,還是有些不情願。
    看著吳子峰說道:“爸,我知道您是為我好,可澳大利亞那麽遠,我去了人生地不熟的。”
    吳子峰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安,這是個鍛煉你的好機會。澳大利亞那邊有咱們集團新開發的項目,你去了好好學學管理和運營。
    你大哥在東非負責其他業務,你要是能把澳洲那邊的項目做好,以後咱們家的產業你也能獨當一麵。”
    吳小安沉默了一會兒,想到父親為集團產業付出了這麽多,自己也不能一直這麽渾渾噩噩的活在父親的光環下才行。
    古話說,富不過三代,吳子峰創造的這些家業總還是得有人守下去才行。
    “好吧,爸,我去。你放心,我一定不會比大哥差的,既然大哥在東非風生水起,我也一定會在澳洲把咱們集團的產業打理好的!”
    說起大哥吳小義,早在年初的時候就跟著華茂集團去東非的一個落後小國進行礦產開發。
    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華茂集團已經在那邊賺了將近五億美金。
    澳大利亞這邊的公司產業吳小安也打聽過,同樣也是一些礦石公司,不過好像是以鐵礦石居多。
    吳子峰露出欣慰的笑容:“這就對了,遇到什麽困難就跟家裏說。你就把這一次出去,當做是給你學習經驗提升的機會!”
    吳小安點了點頭,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在澳大利亞做出一番成績來。
    這幾年來,吳小安一直在父親的庇護下生活,做一些按部就班的事情,幾乎從未經曆過太多風雨。
    這次去澳大利亞,對他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他開始著手準備行程,查閱澳大利亞的各種資料,了解當地的商業環境和礦石市場。
    從香江坐飛機,可以直達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再從堪培拉坐火車直達莫比裏斯礦區。
    華茂集團的莫得礦業公司就在莫比裏斯礦區的外圍區的生活區,這裏因為礦區而衍生的一座小城鎮。
    在這裏,除了生活物資貴之外,也算得上是應有盡有。
    吳小安抵達莫比裏斯礦區後,莫得礦業公司的負責人裏根.安布裏奇熱情地接待了他。
    裏根.安布裏奇是澳大利亞人,從事企業管理有將近二十年的經驗。是吳子峰在漂亮國挖掘到的人才,現在已然是為自己所用。
    莫比裏斯礦區麵積很大,而莫得礦業隻占據不到十分之一的礦產區。
    單論年產量值,也是以億噸為單位。
    除了裏根.安布裏奇之外,華夏國的負責人是盧尚興,另外公司裏麵還有不少華夏管理層。
    因為這個公司是前兩年悉尼奧運會之後,道奇金融集團從澳大利亞購買的礦業公司。
    這些當然是吳子峰的意思,因為澳大利亞這邊別的沒有,礦產資源極其豐富。
    華夏國的經濟騰飛,需要大量的鐵礦石穩固經濟發展中的需求。
    尤其是這幾年華夏國的基建又上升了一個台階,所以分工有了明顯的變化。
    一桌菜,一瓶酒,眾人對吳小安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二少爺,真沒有想到,吳董會把你派到這裏來!嗬嗬......在家老婆孩子熱炕頭不舒服些麽?”
    吃飯的時候,盧尚興調侃著說道。
    吳小安笑著回應:“盧叔,我也想舒服啊,但我爸說我得出來曆練曆練。
    而且這莫得礦業可是集團重要產業,我得跟著您在這邊好好學學管理。”
    眾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
    飯後,裏根.安布裏奇帶著吳小安去礦區參觀。
    一路上,裏根詳細介紹著礦區的開采流程、設備情況等。
    吳小安聽得十分認真,不時提出一些問題。然而,當他們走到一處礦洞時,突然傳來一陣嘈雜聲。原來是幾個礦工在爭執,似乎是因為工作安排的問題。
    裏根皺了皺眉,正準備上前處理,吳小安卻攔住了他,說:“裏根兄弟。讓我來試試。”
    他走到礦工們麵前,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然後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解決方案。礦工們聽後,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裏根有些驚訝地看著吳小安,心中對這個年輕的二少爺多了幾分認可。
    吳小安也暗自慶幸,還好來之前做足了功課,要不然也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這次小挑戰算是成功應對了,未來在這澳大利亞的日子,他有信心能把工作做好,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吳小安大體對這個礦區的邊陲小城鎮的生活也熟悉了。
    自家礦場在莫得礦業公司的運營情況整體偏弱,同時還有其他幾家礦業公司都是虎視眈眈的看著這邊。況他也基本掌握的公司每天的運營情況,以及程序的。
    這天,他收到消息,附近一個小型礦業公司阿諾德礦業因經營不善要出售。
    吳小安覺得這是個擴大公司規模的好機會,便和裏根、盧尚興商量。
    裏根認為風險較大,盧尚興則覺得可以一試。吳小安仔細權衡後,讚同盧尚興的計劃。決定抓住這個機會。
    最開始,先得跟集團說明情況才行。其次才是籌措資金。
    資金這一塊,倒是好解決。
    從礦場莫比裏斯接手後,莫得礦業最少已經賺了十億美金了。
    有人好奇,開采的礦石賣給誰了。
    這裏出產的鐵礦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送到了華夏國。
    要不然吳子峰也不會布局澳大利亞,華夏國要發展,離不開的是各類資源。所以在這兩年的時間裏,莫得公司早已經積累了將近十億美金。
    錢都是存在了瑞士銀行,統一由財務公司分配。而財務公司隻聽吳子峰一個人的對話。
    在世界各地的投資同樣是有原因的,因為需要為華夏國做一些不太好直接的事情。
    得到吳子峰的肯定後,盧尚興帶著吳小安和代表團親自前往阿諾德礦業考察。
    不過發現該礦雖運營不佳,但礦石儲量豐富,隻是缺乏合理規劃和先進技術。他心中有了主意,回到公司後,力排眾議,說服大家收購阿諾德礦業。
    收購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其他幾家礦業公司從中作梗,試圖抬高價格。吳小安憑借著華茂集團的影響力和自己的智慧,與對方周旋,最終以合理價格完成收購。
    接手阿諾德礦業後,吳小安大展拳腳。他引入華夏先進的開采技術和管理模式,對礦區進行全麵改造。同時,他積極與當地政府和社區溝通,改善公司形象,贏得了各方支持。
    在他的努力下,阿諾德礦業很快扭虧為盈,莫得礦業公司的規模也進一步擴大。吳小安在澳大利亞的事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他也更加堅定了在這裏幹出一番大事業的決心。
    吳小安仔細研究了那家公司的資料,發現其礦區雖小,但礦石品質不錯。他力排眾議,決定收購。
    經過一番談判,成功拿下。可收購後,問題接踵而至,設備老化、員工抵觸。吳小安沒有退縮,他從國內引進先進設備,對員工進行培訓,逐步解決了問題。隨著新礦區的產量提升,莫得礦業公司的效益越來越好,吳小安也在這個過程中成長了許多,他越發堅信自己能在澳大利亞闖出一片天地,讓父親看到自己的能力。
    可他很快發現,公司運營並不像想象中順利。當地一些小的礦業公司聯合起來,對他們進行惡意競爭,試圖擠壓他們的市場份額。而且礦區的工人也有部分人心浮動,對工作積極性不高。
    盧沒有慌亂,他先是深入工人中間,了解他們的訴求,提高了部分福利待遇,穩定了人心。接著,他開始研究競爭對手的策略,發現他們在礦石質量上並不如自己公司。於是,他決定主打高質量礦石品牌,和一些大型企業洽談合作。
    就在他努力推進業務時,一場暴雨引發了礦區的泥石流,部分礦道被堵。吳小安身先士卒第一時間組織救援和搶修,在大家的努力下,隻用裏幾天時間後,就恢複了生產。
    經過這段時間的曆練,吳小安逐漸成長起來,他堅信自己能在澳大利亞讓集團產業更上一層樓。
    到達澳大利亞後,吳小安發現事情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簡單。
    當地的礦石公司競爭激烈,而且有一些勢力對他們集團的項目虎視眈眈。
    吳小安沒有退縮,他深入礦區,和工人們交流,了解生產流程。他還積極和當地的商業夥伴溝通合作,拓展業務渠道。
    在一次商業談判中,對方企圖壓低價格,擠壓他們的利潤空間。
    吳小安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巧妙地化解了危機,為公司爭取到了合理的利益。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小安逐漸適應了這裏的生活,也在澳大利亞站穩了腳跟,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