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開源節流
字數:3212 加入書籤
寧蕭聞言眉頭緊皺,“朝廷每年撥下的糧食雖不如各地上報的數字,但也有三分之二。”
“這中間……”寧蕭想到層層克扣,剩下的話未說出口。
張洪了然的點點頭,“不說救濟糧,朝廷每年撥下的將士們的糧草,收到的數量連一半都沒有,全靠士兵們自己開荒種地。糧餉至今還有拖欠的。”
“至於救濟糧,這個時候送上去的折子,到明年三四月,也不一定能收到糧食。哼~”
張洪一聲諷刺的哼笑後,換成一聲深深的歎息。
寧蕭在朝多年,雖知邊軍糧草一直是大難題,但沒想到實際是這種境況。
兩個人相對沉默了一會兒。
寧蕭思慮著有何方法解決朝廷糧草問題。
多報?
這種伎倆對皇上和戶部已經無用。
“那這其中的缺口,每年如何補足?”糧草問題牽扯甚廣,一時半會無法解決,寧蕭隻能先略過。
張洪指著惠遠鎮圖,“每年幾乎有半數的村子遭到洗劫,加起來需要幾十萬斤口糧,營裏的這點存糧遠遠不夠。”
“都靠從將士們碗裏擠出口糧,先給百姓發放一部分救濟糧,等開春再借給百姓一部分糧,借出的糧待秋收後村民歸還給營裏。”
“如此每年滾動,才可勉強維持。”
聽到借糧還糧,寧蕭想起賦稅。他以為的沉重的秋糧稅,原來有一部分是百姓歸還的糧食。
所以,即使惠遠軍有朝廷的撥的糧草,還有大片的屯田,但將士們仍處在常年吃不飽飯的境地。
民以食為天。糧食,寧蕭在心中狠狠地畫下一筆。
接著道:“吾先傳令,安排一萬斤救濟糧,跟隨其他人馬一起出發。”
“可。”張洪應允。
寧蕭說完起身告辭。
回到屋內,寧蕭令秦牛娃傳下去指令後,思索糧食的解決辦法。
左不過開源節流四字。
然,開源之法何在?除了向朝廷討要糧草之外,唯有自尋他法以增糧。
增糧又如何增?寧蕭想到孫女的漚糞池。
提高畝產,是其一;
擴大開荒耕種範圍,是其二;但,目前每個士兵已有二十三畝的任務田,以目前的兵力,再增加,隻怕無力耕種。
再一則,買糧。但糧餉尚有拖欠,營中無多餘的銀錢買糧。
賺銀子? 這個問題隻怕更難解決。
惠遠的人口不足三千,距離別的城鎮又遠,如何賺取銀錢?增加人口,吸引商人來此經營?吸引商隊路過?在惠遠設立邊貿交易集市?
哪一個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得從長計議。
節流又能節在何處?唉,再節,隻怕敵人來了,士兵們隻有倒身投降的份了。
寧蕭翻閱書籍、鎮誌,苦苦思索了幾日,寫下認為可行之法。
改良農家肥,提高畝產。
挑選高產糧種,提高畝產。
增派人手或牲畜擴大開荒範圍。
走鏢跑商賺取餉銀。
吸引外來人口,吸引商販。
將惠遠發展成邊貿交易城。
在寧蕭被如何改善惠遠現狀的難題困擾之際,寧家完成了打掃屋子和磨豆腐的重任。
寧家剛住進小院兩個月,家裏房屋又經過一番修整,日常維護很幹淨,過年打掃簡單省事。
二十四一上午,家裏的幾個女眷一起將各個屋子的衣物、各種物什等整理整齊,邱陽將院子的葡萄架枯枝該剪的剪,該修的修。
下午幾人合夥,將重點地方——灶房飯廳的各物件全部重新擺放,把碗筷灶具全部擦洗一遍。
全靠人多力量大,半下午,打掃家的任務就完成了。
過年前,沒有一天能閑著。
寧家人口多,加上他們打算除了豆腐外再多做些腐竹、豆腐幹,所以二十五,吃過朝食後,寧佑父女、邱陽、劉叔四人提著一桶泡了一夜的豆子和三個空桶去磨房磨豆腐。
平日裏磨的豆腐少,寧家一般借鄰居的石磨磨豆腐,磨完豆腐後給主家送兩塊豆腐做報酬。
但,今個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都要磨豆腐,所以寧家花錢去專門的磨房磨豆腐。
鎮子裏的磨坊,過年時磨一桶豆子兩文錢,寧安幾人到的時候已經有一家人在磨了。
看著隻剩一桶底豆子,料想對方卯時末就來了。
磨坊裏熱火朝天,待著挺暖和。
等了一刻多,對方磨完衝幹淨石磨,裝好豆渣走人,輪到他們接手。
寧安負責舀豆子加水,其餘三人輪換著推磨。
磨坊的石磨比他們平日借用的石磨大一圈,且磨坊的石磨在屋裏,隻能人力推。
磨完一桶豆子,累得三人頭冒熱氣。
喜歡被貶國公小姐的艱難奮鬥路請大家收藏:()被貶國公小姐的艱難奮鬥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