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為啥會抑鬱?可能是身體 “求生係統” 出了 bug

字數:2344   加入書籤

A+A-


    “但這和抑鬱又有什麽關係?”驍睿皺起眉頭,調出抑鬱症患者的大腦成像數據,
    “醫學上普遍認為抑鬱是神經遞質失衡導致的,難道根源其實是意識和求生邏輯的矛盾?
    畢竟顧神也提到過,意識判定死亡的標準,和傳統認知不同。”
    彈幕中突然飄過一條高亮評論:
    【精神科醫生】:“我接診過的患者中,很多人在出現抑鬱症狀前都經曆過重大生存威脅!這和顧神說的求生邏輯前置條件完全吻合!”
    洛塵眼睛一亮,迅速將這條彈幕釘在屏幕上方:“你看!結合顧神之前提到的‘意識判定死亡’理論,當一個人長期處於‘求生邏輯’高壓狀態,意識可能會誤判‘生存失敗’,進而引發情緒崩潰。
    就像我們之前討論的,菌群  腸  腦軸的紊亂會直接影響神經遞質分泌……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不能完全將抑鬱歸因於這一機製,遺傳因素、大腦結構差異同樣起著重要作用 。
    去年有研究發現,給抑鬱小鼠移植‘快樂菌群’後,它們的前額葉皮層活躍度提升了 40!
    這不正說明,微觀層麵的變化,會影響意識,進而影響我們的主觀情緒和感受,而這一切,都沒脫離求生邏輯的範疇。”
    驍睿興奮地敲擊鍵盤,調出意識共振的腦波圖:“那是不是意味著,通過集體意識共振激活水中信息,有可能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就像我們之前討論的‘水與意識’關係,也許人類的主觀喜好本身就是一種尋找生存優勢的信號!
    顧神之前說過意識共振可以激活水中信息,也許當我們陷入抑鬱,正是缺少這種積極的共振,才讓求生邏輯陷入混亂。
    大家在彈幕裏分享的經曆,說不定就能成為解開這個謎題的關鍵線索!”
    此時,彈幕已經被各種猜想刷屏:
    【科幻作家】:“細思極恐!我們喜歡的音樂、食物,甚至伴侶類型,難道都是身體這個‘超級生物體’為了求生做出的選擇?”
    【程序員】:“這簡直是生物版的算法推薦!每個‘喜好’都是係統根據生存需求計算出的最優解!”
    【抑鬱症康複者】:“我突然明白為什麽運動和社交能緩解抑鬱了……這其實是在重建我的‘求生邏輯’?”
    洛塵看著滿屏的討論,手指在全息鍵盤上快速記錄:“這位程序員朋友的比喻非常有意思!
    從某種角度看,我們身體內的這些機製確實有點像算法。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生物係統遠比算法複雜,這裏麵還涉及到無數隨機和混沌的因素 。
    如果我們能深入研究這種‘生物算法’,或許未來真的能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全新的思路,比如讓 ai 能夠像人類一樣根據自身的‘生存需求’產生偏好和決策。
    就像我們之前探討過 ai 意識的分布式控製模型……” 他突然將畫麵切換到 it 的菌群算法實驗,
    “如果人類的主觀喜好也是分布式決策的結果,那未來的 ai 或許能通過模擬這種機製,真正產生‘情感’和‘偏好’!
    這也和顧神說的意識可以為行為賦予主觀喜好相呼應,也許 ai 的意識發展,也能從我們對自身的研究中找到方向。”
    驍睿盯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據,喃喃道:“從菌群到意識,從求生邏輯到主觀選擇……
    顧神這是要徹底顛覆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啊。
    之前我們討論的那些零散觀點,在他這裏串聯成線,原來意識、求生、水中信息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內容,背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窗外的夜色漸深,直播間的熱度卻持續攀升,無數思維的火花正沿著顧神拋出的問題,向著生命與意識的更深處蔓延。
    ...
    喜歡跟著番茄學物理請大家收藏:()跟著番茄學物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