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禦前獻策動君心,千古一帝定乾坤
字數:4303 加入書籤
夜已三更,禦書房內,皇帝趙汝安一臉疲憊之色,梁宇小心翼翼的端來一碗參湯,趙汝安卻擺了擺手,有些微微愣神,對著梁宇開口道:“大伴,你說朕將餘瑾這把鋒芒畢露的刀召回京城,委以重任,究竟是錯是對?”
均田司遭受到的巨大阻力,第一次讓趙汝安感到了一絲後悔。
梁宇開口道:“陛下,不必太過憂心,正如您所說,餘大人這把利刃,才是幫您肅清朝堂,重新掌握皇權,最好的兵器,至於眼前的困境,奴才相信,以餘大人的聰明才智,必有解決之法。”
趙汝安苦笑一聲,用細若蚊蠅的說道:“談何容易啊!”
這時,值夜的侍衛來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餘瑾大人要覲見。
趙汝安先是看了一眼梁宇,隨後無奈道:“這廝三天兩頭深夜入宮,朕的皇宮,就跟他的老家一般無二,罷了,大伴,你去迎他吧。”
片刻時間後,禦書房內。
餘瑾垂手侍立,身前的案幾上,攤開著一份凝聚了他與諸葛亮、王安石、範仲淹等人心血的奏疏——那份旨在“以地生財,以財化阻”的全新改革方案。
皇帝趙汝安手持奏疏,逐字逐句地仔細審閱著。燭光在他年輕的臉龐上不斷忽上忽下的跳動,一如他此刻紛亂的心緒。
趙汝安眉頭時而因看到大膽的設想而微微揚起,時而又因觸及敏感的利益調整而悄然緊鎖。
這份方案,遠比他最初預想的要複雜,也更加宏大。它不僅包含了對均田後續步驟的調整,更詳細規劃了如何利用清查出來的部分土地和資源,發展手工業、商業乃至海外貿易,並輔以全新的財稅政策,試圖構建一個超越傳統農耕經濟的多元化經濟體係。
其核心,便是在不完全放棄清查土地、觸動舊有利益的同時,創造出更大的、足以吸引各方參與的新利益蛋糕,以此分化瓦解反對勢力,為改革爭取更廣泛的支持。
“以工商之利,補農桑之缺;以商貿之活,解田畝之困……”趙汝安輕聲念著奏疏中的字句,眼中精芒閃爍。
他看到了這個方案背後蘊藏的巨大潛力:若能成功,不僅能緩解眼下因均田而起的洶湧民怨和朝堂壓力,更能為大安王朝開辟源源不斷的財源,充實國庫,提升國力。長此以往,他這位皇帝的權威,也將不再僅僅依賴於那些盤根錯節的世家門閥。
然而,深植於骨子裏的帝王警惕,讓他無法輕易樂觀。
趙汝安放下奏疏,目光銳利地看向餘瑾:“餘卿,此策構思之精妙,朕前所未見。開辟新財源,富國強兵,朕亦深以為然。但,發展工商,鼓勵商貿,勢必會衝擊我大安以農為本的國策。而且,那些早已習慣了從土地中攫取利益的勳貴老臣,以及把持著各地鹽鐵、布匹等生意的舊有商業勢力,他們會甘心讓出這塊肥肉,眼睜睜看著新的利益集團崛起嗎?此舉,恐怕會引發比清查土地更為劇烈的動蕩啊!”
餘瑾躬身一揖,語氣沉穩:“陛下聖明,所慮極是。然,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我大安立國百年,承平日久,土地兼並日益嚴重,百姓困苦,國庫空虛,皆因固守成法,未能與時偕行。農耕固然為本,然天下財富,並非隻出於田畝。若能引水入渠,將部分依附於土地的資本與人力,導向工商百業,則如開辟無數新泉,其利無窮。”
餘瑾話鋒一轉,聲音讓趙汝安莫名的安心:“陛下,臣鬥膽直言。自古帝王,欲成不世之功,創千秋偉業者,無不有革故鼎新之魄力,開天辟地之雄心!如今我大安,外有強鄰環伺,內有積弊叢生。若隻滿足於修修補補,固守祖宗之法,即便能保一時之安,亦難逃百年之困。唯有大刀闊斧,銳意進取,方能跳出這王朝興衰之周期,開創一個真正萬世傳頌的盛世!”
餘瑾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望著趙汝安:“陛下可曾想過,若此新政能成,大安國力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四夷賓服,萬國來朝。屆時,史書之上,又將如何記載陛下之功績?曆史諸朝,其功業,亦不外乎開疆拓土,富國強兵。而陛下,若能在此基礎上,再開工商百業之先河,創萬民共富之新局,使天下財富如江河匯海,國力遠邁前朝,則‘千古一帝’之名,舍陛下其誰?此等功業,足以讓日月星辰為之失色,令後世萬代敬仰傳頌!”
“千古一帝……”趙汝安的呼吸微微有些急促,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抑製的激動。
是啊,哪個皇帝不想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前無古人的偉業?
趙汝安想起了麗妃事件中自己的無力,想起了朝堂上那些老臣倚老賣老、陽奉陰違的嘴臉,想起了自己雖貴為天子,卻處處受製於人的憋屈與無奈。
若能借此新政,真正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開創一個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即便冒再大的風險,又何嚐不可一試?
侍立在一旁的大內總管梁宇,屏息凝神,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禦書房內那股幾乎要凝固的緊張氣氛,以及皇帝身上散發出的那股既興奮又遲疑的複雜情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低垂著頭,不敢發出絲毫聲響,心中卻也為餘瑾的大膽和皇帝可能做出的決斷而暗自心驚。
良久,趙汝安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那雙年輕的眼眸中,所有的猶豫和彷徨都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決然與肯定。
“好!”趙汝安猛地一拍龍案,聲音不大,卻帶著難以言表的興奮,“餘卿之言,深得朕心!朕便信你一次,也信大安的國運一次!這新政,朕準了!”
他拿起禦筆,在那份奏疏上,鄭重地寫下了一個朱紅的“準”字,並加蓋了禦印。
“朕不僅準你推行新政,更要賦予你全權!”趙汝安將批閱好的奏疏遞給餘瑾,“均田司可更名為‘革新司’,由你親自執掌,王安石、諸葛亮、範仲淹等人皆為副使,統籌負責均田清查與新興產業發展之一切事宜!朕會下一道密旨,命戶部、工部、兵部全力配合。若有不從者,先斬後奏!”
趙汝安又轉向梁宇:“梁宇,傳朕口諭,明日早朝,朕要當眾申明支持革新之決心!另,著從龍密衛密切關注朝中動向,若有妖言惑眾、惡意阻撓新政者,嚴懲不貸!”
“奴才遵旨!”梁宇心中一凜,連忙應下。
看來皇帝這是下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了。
餘瑾接過沉甸甸的奏疏,心中也是豪情萬丈。
皇帝的支持,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將麵對的,是舊勢力的瘋狂反撲,是新政推行過程中的無數艱難險阻。但他無所畏懼。
“臣,餘瑾,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所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離開皇宮,回到平章事府邸,餘瑾立刻召集了諸葛亮、王安石、範仲淹、賈詡等人,將皇帝的決定和禦書房內的一番對話告知了眾人。
聽聞皇帝不僅批準了新政,更賦予了餘瑾如此之大的權力,眾人皆是精神一振。
“主公深謀遠慮,陛下聖明果決,此乃我大安之幸事!”諸葛亮撫須笑道。
王安石更是激動不已:“有陛下如此支持,革新大業,何愁不成!”
賈詡則相對冷靜:“主公,陛下雖已下定決心,但新政推行,還需步步為營。如何向天下公布,如何爭取民心,如何應對那些必然出現的反對聲音,皆需周密部署。”
範仲淹也點頭道:“文和所言極是。革新司的組建,各項政令的細化,以及首批試點區域的選擇,都需盡快拿出章程。”
餘瑾點了點頭:“諸位所言,皆是當務之急。今夜,我們便要將這革新藍圖,細化為切實可行的步驟!”
書房內的燈火,再次徹夜通明。
京城的夜色依舊深沉,仿佛亙古不變。
一股前所未有的改革浪潮,正以皇宮大內為源頭,以平章事府為樞紐,悄然積蓄著力量,即將席卷整個大安王朝。
餘瑾究竟是能夠站在潮頭,做一個淩駕於潮流之上的弄潮兒,還是被鋪天蓋地的洪水淹沒?一切都不得而知。
喜歡開局七品縣令,為民請命能爆獎勵請大家收藏:()開局七品縣令,為民請命能爆獎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