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走路沒得坐車快

字數:6099   加入書籤

A+A-


    不久,兩人來到街上慢慢閑逛,大丫率領警衛排遠遠跟在後麵,保持著適當的距離,既不打擾趙偉學和唐三了解情況,又能隨時保障他們的安全。
    趙偉學一邊走著,一邊仔細觀察著鎮上的每一處細節。
    看到店鋪生意興隆,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對於鎮上這麽快就恢複了生機很是滿意。
    在唐三的陪同下,他們又前往天水鎮逛了一圈。
    天水鎮同樣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推進著,給人的感覺和太和鎮一樣,管理得還不錯。
    結束在天水鎮的視察後,趙偉學開車帶著眾人來到老鷹岩山腳下,隨後大家棄車上山。
    一路上,一名隊員忍不住感歎道:“這坐車就是快啊!
    要是平常走路,咱們現在恐怕還沒到太和鎮呢。
    可現在呢,不但太和鎮、天水鎮逛了,現在都已經來到基地山腳下了。
    要是這也能通車的話……”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大丫嗆了回去:“我說你傻呀!
    要是這公路一直修到我們基地,日本人早就順著路把我們的基地端了!
    咱們這基地之所以安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著這山路崎嶇,易守難攻。
    要是修了路,那不是給敵人送便利嘛!”
    那隊員撓撓頭,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哎呀,我這不是沒考慮周全嘛,還是排長你想得周到。”
    趙偉學在一旁聽著,笑著說道:“大家想法都沒錯,咱們這山路雖然難走,但卻是天然的屏障。
    不過,等趕走了小鬼子,咱們日子安穩了,把路修通,那咱們的生活肯定會更方便。”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稱是,繼續朝著山上走去。
    一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趕走日寇後的美好生活,雖然山路陡峭,但士氣卻格外高昂。
    回到老鷹岩基地,謝婉婷早已得到消息,在基地門口迎接。
    看到趙偉學等人回來,她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你們可算回來了,齊淮縣和那兩個鎮情況怎麽樣?”
    趙偉學笑著說道:“一切順利,齊淮縣新政府組建完成,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開展,太和鎮和天水鎮也都管理得很好,百姓們都很支持我們。”
    謝婉婷點了點頭,說道:“那就好,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不過,咱們也不能放鬆警惕,日軍吃了這麽大的虧,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我們要做好應對敵人反撲的準備。”
    “沒錯,婉婷說的對。
    一旦武漢會戰結束,日本人就會騰出手來對付我們。
    不過我估計,日本人要完全騰出手來,最少還要三四個月的時間。
    所以我們在這段時間裏,必須加強部隊的訓練,並且要擴大部隊的規模。”
    趙偉學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有條不紊地說道,“現在我們已經在齊淮縣城、太和鎮、天水鎮都設置了招兵站。
    我想新兵招了還是要拉到山上來訓練,所以婉婷,你負責的後勤部,要多準備些被褥,擴建兵營。
    對了,現在新的軍服生產了多少?”
    謝婉婷聞言,迅速拿出筆記本看了一下,神情認真地回答道:“目前的情況是,每天隻能生產四五十套,到現在總共生產了200多套。”
    趙偉學聽了,微微搖搖頭,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這速度太慢了。
    我們得擴大生產規模,每天最少生產100套左右,才能保證部隊的正常運轉。
    隨著新兵不斷加入,軍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你看看是原材料供應不足,還是人力不夠,又或是設備有問題,盡快想辦法解決。”
    謝婉婷鄭重地點點頭,說道:“好的,我這就去安排。
    原材料方麵,我會和負責采購的同誌溝通,加大采購量,確保供應穩定;人力上,我打算在附近幾個村子招募一些有縫紉經驗的婦女,進行短期培訓後加入生產;設備要是不夠,就想辦法從城裏購置或者自己改造一些。”
    趙偉學滿意地說道:“行,就這麽辦。
    後勤工作至關重要,部隊的吃穿用度都得靠你們後勤部保障,辛苦你了。”
    “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謝婉婷微笑著回應。
    這時,一旁的唐三開口說道:“隊長,訓練新兵這方麵,我覺得可以讓各營連有經驗的老兵負責帶一帶,采用以老帶新的方式,這樣新兵能更快適應部隊生活,掌握戰鬥技能。”
    趙偉學眼睛一亮,點頭稱讚道:“這個辦法好,老兵帶新兵,既能讓新兵快速成長,也能增強老兵的責任感。
    各營連回去後,挑選一批素質過硬、責任心強的老兵出來,專門負責訓練新兵。
    訓練內容不僅要有軍事技能,還要有思想教育,讓新兵們明白我們為什麽而戰。”
    眾人紛紛應和,表示會盡快落實。
    接著趙偉學又說道:“情報工作也不能放鬆。
    對了,盧正的傷情恢複得怎麽樣了?”
    謝婉婷回答說:“現在可以下地走動了,應該要不了多久就全麵恢複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好,春雨也在山上嗎?”
    趙偉學問道。
    “在,昨天上山的。”
    謝婉婷說,“前兩天他們情報部門忙得夠嗆,我告訴她這兩天好好休息一下。”
    對,前兩天他們情報部門確實累得夠嗆,讓他們好好休息兩天吧!
    “婷婷,走,我們一起去看看盧正,然後我們再到後山去看看。”
    趙偉學說著,便和謝婉婷一起朝著盧正養傷的地方走去。
    一路上,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他們身上,四周靜謐而祥和,隻有偶爾傳來的幾聲鳥鳴打破這份寧靜。
    兩人的腳步不緊不慢,交談著關於基地和部隊的一些瑣事。
    很快,他們來到了盧正養傷的屋子前。
    推開門,屋內幹淨整潔,盧正正坐在床邊,手裏拿著一本破舊的軍事書籍在看。
    看到趙偉學和謝婉婷進來,他急忙起身,想要敬禮,卻因為動作幅度稍大,牽扯到傷口,微微皺了下眉頭。
    “快坐下,別亂動。”
    趙偉學趕忙上前扶住盧正,關切地說道,“傷勢恢複得怎麽樣?有沒有按時換藥?”
    “報告隊長,恢複得挺好的,藥也按時換,就是每天隻能躺在床上,感覺渾身不自在。”
    盧正笑著回答,眼中滿是對早日歸隊的渴望。
    趙偉學拍了拍盧正的肩膀,說道:“好好養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等你傷好了,還有很多重要任務等著你呢。
    對了,盧正還有一件事,上一次攻打縣城的時候,沒有發現何書海兩口子,這一次,我特地派人在縣城裏排查過,也沒有發現這兩口子,他們好像消失了呀。”
    趙偉學微微皺眉,一臉思索地說道。
    盧正回憶了一下,說道:“隊長,我在監獄裏的時候聽人說何書海的老婆好像被送到慰安所去了,至於何書海,我被捕以後就沒有見到他了。”
    “哦,原來是這樣。”
    趙偉學神色凝重,輕輕歎了口氣,“那你好好養傷,希望你早日恢複健康。走,婷婷,我們到後山去。”
    兩人一路說說笑笑來到後山,一入後山,滿眼都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後山的莊稼長勢良好,翠綠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一片綠色的海洋泛起層層波浪。
    隨後,他們又來到服裝廠,還未走進,便能聽見裏麵傳來縫紉機“噠噠噠”的運轉聲,交織成一曲忙碌的樂章。
    幾十個婦女老人正在熱火朝天的生產服裝,服裝廠廠長是一位40歲左右的大嬸,性格開朗,遠遠瞧見兩人走來,立刻迎上前,笑容滿麵地大聲說道:“隊長,副隊長,你們來了!”
    謝婉婷笑著回應:“陸廠長,現在軍服的產量有沒有提高?”
    陸廠長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說道:“副隊長,現在產量有所提高,每天能生產60套左右。”
    趙偉學聽了,說道:“陸廠長,你看軍服的生產能不能提高到每天100套?”
    陸廠長麵露難色,說道:“隊長,按現在的設備和人員,要提高到每天100套有點困難。”
    謝婉婷趕忙說道:“陸廠長,你把現在的質量和生產把控好就行了,我會在附近的縣鎮招些熟練工,隊長說了,他會再搞些設備回來,到時再擴大生產。”
    “那就好,副隊長,隻要人員設備配齊,我保證每天生產100套軍服!”
    陸廠長拍著胸脯保證道。
    接著三人又討論了一會生產細節,隨後兩人又在後山繼續查看。
    他們先後看了糖果廠、紡紗廠、織布廠,每到一處,都能感受到工人們積極勞作的熱情和基地蓬勃發展的活力。
    最後,他們來到被服生產車間和養魚場。
    趙偉學看著養魚場的規模,不禁感歎:“看來勞動人民的智慧還是很高的,在這湍急的河流邊挖了這麽大的魚塘,借助地麵落差,高處放水進來,低處放水出去,形成流動的魚塘,這魚肯定很鮮美。”
    謝婉婷笑著點頭:“是啊,這都是大家集思廣益的成果。
    這魚塘不僅能給咱們部隊提供新鮮的魚肉,改善大家的夥食,多餘的魚還能拿去換些其他物資。”
    趙偉學環顧四周,心中滿是欣慰,說道:“咱們基地能有今天這樣的規模,離不開大家的努力。
    不過,我們不能滿足於此,還得繼續發展壯大,才能更好地抗擊日寇。”
    兩人沿著魚塘邊走邊聊,規劃著基地未來的發展方向,陽光灑在他們身上,勾勒出堅毅而充滿希望的身影,為這片充滿生機的後山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喜歡特戰隊長穿越抗戰之風雲再起請大家收藏:()特戰隊長穿越抗戰之風雲再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