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遼國驚變二)

字數:3060   加入書籤

A+A-


    眾人聽聞此言,都不禁麵麵相覷,心中充滿了質疑和不解。他們不明白童貫為何會如此緊張,畢竟目前並沒有明顯的戰爭跡象。
    麵對眾人的質疑,童貫卻顯得毫不在意。他目光堅定地看著嶽飛,說道:“嶽飛,我知道你可能會對我的決定有所疑慮,但我相信我與梁國那位的判斷。無論如何,你都要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積極地進行各項安排。”
    嶽飛見童貫如此堅持,便不再多言,而是毅然決然地領命而去。他深知童貫的性格,一旦決定了某事,就很難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
    時光荏苒,一年時間轉瞬即逝,,遼國那邊就傳來了一則令人瞠目結舌的消息。金國竟然以雷霆萬鈞之勢,一舉攻破了遼中京!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由於戰場上的消息傳遞受到諸多阻礙,遼朝內部對於天祚帝的狀況可謂是一無所知。他們在恐慌和迷茫中,錯誤地認為天祚帝在前線要麽已經不幸陣亡,要麽就是被敵軍重重圍困,生死未卜。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穩定局勢,遼朝的官員們在燕京匆忙地擁立耶律淳為皇帝。
    然而,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平息混亂,反而進一步加劇了遼朝內部的動蕩和分裂。遼朝的大臣們各自為戰,有的與北宋的大臣蔡京暗中勾結,意圖投降宋朝;有的則盤算著如何向金朝俯首稱臣。
    十一月,居庸關失守,這無疑給搖搖欲墜的遼朝又一記沉重的打擊。十二月,遼南京也在金兵的猛攻下淪陷。短短幾個月內,遼朝的局勢急轉直下,如大廈將傾。
    次年正月,在上京的蕭幹突然背叛金朝,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不過,經過八個月的激戰,叛亂最終被平定。
    然而,接二連三的打擊已經讓遼國皇帝天祚帝心力交瘁。他在逃亡的路上,麵對國家的分崩離析和自己的落魄境遇,悲憤交加,終於一病不起。沒過多久,這位曾經的一國之君就在無盡的哀傷中離世了。
    這一消息對於遼國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仿佛一道驚雷在朝堂上空炸響。整個遼國朝堂上下都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震驚得不知所措,人心惶惶,原本團結一心的大臣們開始各自打起了小算盤,為自己的後路做打算。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金國的鐵騎如狂風暴雨般席卷而來,遼國的西京,也就是後世的大同,在金國強大的攻勢下迅速淪陷。至此,遼國的領土已所剩無幾,其滅亡的命運似乎已經注定。
    遼國滅亡的消息像一陣狂風,以驚人的速度傳遍了大宋的每一個角落。這個消息在大宋的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大臣們議論紛紛,整個朝堂頓時像炸開了鍋一樣。
    童貫作為大宋的重要官員,深知金國滅掉遼國後,下一個目標很可能就是大宋。他心急如焚,立刻進宮麵見宋徽宗,將當前的嚴峻形勢一五一十地向皇帝稟報。童貫詳細地分析了金國的軍事實力和侵略野心,並提出了一係列加強邊防、整軍備戰的建議,希望能引起宋徽宗的重視。
    宋徽宗聽完童貫的陳述後,心中雖然充滿了惶恐,但他也明白事情的嚴重性。麵對如此緊迫的局勢,他沒有絲毫猶豫,當即表示同意童貫的政策,決心采取一切措施來保衛大宋的安全。
    然而,就在眾人猶豫不決之際,蔡京卻挺身而出,高聲喊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啊!”他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引起了眾人的關注。
    蔡京麵色凝重地說道:“金國人實力強大無比,就連比我們更為強大的遼國,都被他們輕易消滅。如果我們此時積極備戰,恐怕會引起金國的誤解,以為我們要與他們開戰。如此一來,我們豈不是直接與金國陷入戰爭之中?”
    他的話語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朝堂上引發了軒然大波。在場的眾臣們麵麵相覷,議論紛紛。
    “是啊,蔡大人所言極是。若是激怒了金國,他們真的與我們開戰,我們恐怕會步遼國的後塵啊!”
    “這可如何是好?我們的實力與金國相比,實在是相差甚遠啊!”
    眾人的議論聲此起彼伏,整個朝堂都被緊張的氣氛所籠罩。
    宋徽宗此時也是額頭冒汗,心中暗自慶幸。剛剛自己險些就同意了童貫的決策,如果真的那樣做了,恐怕會引發一場巨大的戰爭。
    他定了定神,看著蔡京,眼中充滿了希冀,問道:“那蔡愛卿,依你之見,我們應當如何行事,才能安撫金國,使我們兩國相安無事呢?”
    蔡京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後緩緩地對皇帝說道:“陛下,現在金國的勢力非常強大,如果我們直接與他們發生衝突,恐怕會對我們大宋不利啊。所以呢,微臣建議陛下可以派遣一支使節團隊前往金國,通過和親的方式來與他們建立起友好的關係。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避免和金國之間的直接衝突了。”
    然而,童貫一聽這話,心中不禁暗暗著急起來。他連忙站出來反駁道:“陛下,萬萬不可啊!和親這種方法實在是不可取啊!金國的野心可是非常大的,他們怎麽可能會因為一次和親就滿足呢?
    這隻不過是一個權宜之計罷了,根本無法保證長久的和平啊。如今我們大宋最緊迫的事情應該是加強軍事裝備,積極做好防禦工作,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有備無患啊。”
    朝堂之上,氣氛緊張而凝重。大臣們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派,針鋒相對,各執一詞。
    一方是以蔡京為首的主和派,他們極力主張和親之策,認為通過與金國聯姻,可以暫時換取和平,避免戰爭的爆發。這一派的人認為,目前國家的實力尚不足以與金國抗衡,采取和親的方式可以爭取時間,讓國家得以休養生息。
    另一方則是以童貫為首的主戰派,他們堅決反對和親,主張積極備戰,以自強禦敵。這一派的人認為,金國野心勃勃,和親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隻有通過加強軍事力量,才能有效地抵禦金國的侵略。
    宋徽宗坐在龍椅上,麵沉似水,心中猶豫不決。他深知和親與備戰都有各自的利弊,難以輕易決斷。
    喜歡潘金蓮的逆襲人生請大家收藏:()潘金蓮的逆襲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