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動循環種植

字數:4223   加入書籤

A+A-


    蘇豫忽然眼睛一亮,捕魚?打獵?
    水庫裏的魚都是國家的,河裏的魚是大隊的,少弄一些可以,要弄得多估計也夠嗆。
    打獵倒是可行,這個沒人管,元寶山上裏獵物多的很,打到了獵物,賣給供銷社,或者賣給黑市都可以,而且說得清來路,誰有本事誰去打就是了。
    蘇豫的前世,作為農業和動植物方麵的專家,經常會出入一些深山老林去采集一些樣本,所以他還專門就野外生存、戶外探險和各種裝備的使用進行過專業的訓練,理論和實踐知識都非常的豐富,打獵完全不是問題,除了現在缺了些趁手的裝備。
    另外,野雞、野兔和野豬什麽的,都是可以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進行改良的,這些也需要通過打獵獲得一些優質的樣本。
    看來得空了,可以先去大寶山轉轉,一則靠大寶山近,二則大寶山西邊直接連著青龍山脈,據說深山裏的野獸特別多。
    打定了掙錢的主意,蘇豫心裏踏實了一些。
    接著,他又想到了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河工複工後導致多人傷亡的重大事故。
    具體的細節他也不是很清楚,隻是知道在河工複工的第四天,就是正月十九,位於盤龍河元寶大隊河段上遊的截流壩突然垮塌,水流猛地帶下來了很多築壩的大石塊,造成了在截流壩附近幹活的包括大隊書記趙玉貴在內的五死七傷。
    具體的事故原因,當年蘇豫也無從去了解,不過他想到了兩個疑點。
    首先,開河工都是利用盤龍河的枯水期,同時元寶山水庫又處於蓄水期,不應該有那麽大的水量,導致截流壩垮塌。
    其次,截流壩都會在一邊挖一個引水溝渠,就是防止水位過高,用來引流泄壓的。
    除非水來的很突然,而引水溝恰好又失去了作用。
    蘇豫搖了搖頭,要搞清這個問題,必須去實地看一下才能確定。
    躺在空間裏東想想西想想,迷迷糊糊還睡了一會。
    等他再睜開眼,謔,一片玉米地和紅薯地鬱鬱蔥蔥得出現在他的眼前,而且幾乎都快要成熟了。
    蘇豫興奮地起身,細細查看了一下玉米的生長情況,除了品種差了些,其它沒有任何問題。
    又等了幾分鍾,待到它們完全成熟,意念一動,“收割”的指令發出,空間居然跟進化了一般,都不需要他一個一個的去掰,黃燦燦的玉米棒自動飛出來,碼放在田地的一角。
    紅薯也是如此,一個個從泥地裏鑽出來,飛到一角堆得整整齊齊。
    蘇豫看得有趣,似乎整個農場有一個智能係統控製著一樣,隻要意念發出指令,它就會去處理,甚至還會學習進化為批處理。
    “秸稈還田!”
    蘇豫又發出了一道指令,隻見田地中所有的秸稈、藤蔓都瞬間被攪碎,落地的同時漸漸的消失,隱沒在了黑土地之中。
    牛逼!
    他看看又恢複了原樣的田地,又看看堆放在一角的大量玉米和紅薯,目測玉米不少於一萬斤,紅薯不少於三萬斤,心裏激動萬分。
    “按照剛剛的流程,繼續播種,繼續澆灌,繼續收割,繼續秸稈還田,開啟自動循環種植!”
    隨著蘇豫發出新的指令,新一輪的種植自動開始。
    看著一切井然有序地進行著,蘇豫滿意地退出了空間。
    坐在炕上的蘇豫,手中拿著從空間裏用意念順帶出來的幾個大大的,看著就香噴噴的紅薯,心中驚歎,完美!
    他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估摸著下午四點左右。
    在空間裏也就短短四個小時不到啊,就收獲了那麽多糧食,一天二十四個小時,循環六次,我的天!
    不行,照這個速度,還是得找渠道把這些糧食賣了才行,蘇豫有些發愁了。
    離晚飯還有一段時間,他下了炕,打開自己準備回城的行李。
    說是行李,也就幾件衣服,最多的是兩捆書。
    蘇豫翻出之前用油紙仔細包裹著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摩挲了一下,把它放進了炕琴的一個抽屜裏。
    接著又挑選了幾本書籍和自己的高考複習筆記。
    既然不走了,那些高考的複習資料對自己也沒用了,不如送給有用到的人。
    臨出門前,他把幾個紅薯扔進了爐膛,又封住了爐膛口。
    蘇豫出了院子,把破爛的院門帶好,便往村北的知青點走去。
    77年底恢複高考的第一場考試,開展地比較倉促,絕大多數知青都沒有來得及參加,不過除了蘇豫這種一直有準備且持續學習的,其他人就算參加了也是白考。
    元寶大隊的知青中,與他一同來自於申城的還有三個,一個是74年來的羅大鬆,兩個是75年來的成曉明和周文楠,其中周文楠是女的,蘇豫與他們的關係一直很好。
    再早一些的知青,要麽在當地結了婚落了戶,要麽通過關係回了城,蘇豫也就順其自然地成為了老知青。
    知青點住的是以前村上一個地主家的院子,不過正院是大隊的倉庫,知青們住在單獨隔出來的東院,兩間瓦房加上三間另搭出來的土坯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知青院裏,女知青住在西邊的瓦房裏,男知青住在東邊的土坯房,中間還有一間是公用的廚房和雜物間。
    蘇豫剛走到院門口,就碰上了對麵回來的四個人。
    來自四九城的郭傳生和卓苗苗,還有就是成曉明和周文楠。
    據說他們兩對都在談戀愛,在蘇豫前世的記憶裏,郭傳生和卓苗苗後來沒成,成曉明和周文楠回城後結了婚,他們申城的知青隔幾年還會聚一聚。
    卓苗苗和周文楠的手裏都拎了一個小籃筐,裏麵放著幾個還沾著泥巴的小紅薯,歪七扭八的小得可憐。
    看樣子幾個人是出去找一些邊角地,從裏麵刨些紅薯回來充饑的。
    78年雖然比早些年好了許多,但那是城裏,農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絕大多數人三尺的腸子有兩尺半都是空的。
    因為沒有油水,再多的糧食下肚,也隻能說勉強吃個半飽。
    所以城裏的定量戶口,在當時是多少農村人無比向往的存在。
    “喲!大學生,今兒怎麽有空到知青點來了,你不是應該回城了嘛!”
    郭傳生臉上帶著戲謔的笑,陰陽怪氣地說道,雖然他是75年的知青,但和蘇豫同年,兩人一直就不對付。
    卓苗苗用胳膊拱了郭傳生一下,不過眼神也是透露出一絲高傲,語氣裏夾雜著帶著八卦味道的嫉妒。
    “蘇豫,聽說你決定不回城讀大學了?你是瘋了,還是傻了!可惜上大學的名額不能賣!”
    “人家舍不得村花嬌妻,立誌紮根農村,不是很好嗎!”郭傳生又揶揄道。
    成曉明和周文楠雖然沒說話,但眼神裏充滿了疑惑和關心地看向蘇豫。
    放在以前,蘇豫免不了和郭傳生鬥上幾句,可現在他隻是笑了笑。
    “老郭說得沒錯,不回了!紮根了!”
    喜歡重生七八:開局一片田到華夏騰飛請大家收藏:()重生七八:開局一片田到華夏騰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