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所有人都打成了一團。

字數:4247   加入書籤

A+A-


    【“老三啊,現在你五妹胳膊肘往外拐,暗中聯合世家向朝廷施壓。”】
    【“為父想向你請教一下,這種局麵該如何化解?”】
    李宛筠作為亡國專業戶,對於世家這個群體。
    她覺得自己是洛塵以下的第一大學士。
    父皇來問她,那可算是問對人了。
    世家為什麽聯合在一起對抗朝廷?
    不就是利益分配出了矛盾嗎?
    這題洛塵教過她啊。
    皇家想要集權就要削弱世家,而世家想要利益就要對抗皇家。
    而若是和世家共治天下,那麽很快就會變成群雄割據。
    究其根源還是上升通道和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
    世家想要參與到治國,但是皇家和保皇派又害怕被人取代。
    李婉荺的意見是修改取仕路線,通過使用上升通道的規則製定權來分化和瓦解世家團體。
    世家可以上升,但是他們上升的代價是要從地方離開。
    世家的勢力進京,那麽和皇權就形成利益共同體。
    而世家遠離地方,對地方的控製力就會下降,那麽當地的官府就會有更加多的實際的權力,而官府是朝廷設置的,也就變相增加了集權。
    於是李婉荺直接實名向朝廷上書。
    【“現在朝中多處關鍵的要職空缺,正需大量的人手。”】
    【“臣李婉荺建議朝廷更改取仕規則,錄取成績由四成的考察分和六成的科舉分共同組成。”】
    【“考察分由京城官員聯合對考生評價,科舉分則由試卷考試。”】
    【“兩項綜合成績高者,選取錄用。”】
    ……
    【魏王李婉荺的奏疏剛到京城,就被光昌帝采納。】
    【如今朝局曆經動蕩,多出空缺,是時候專門舉行一場科舉了,科舉初試的時間就在一年後,全國統考,不管是何出身都可以考,不限製家族,不調查背景。】
    【從擔任地方的官職的舉人,貢生,到占山為王的土匪,哪怕是塞外的匈人,隻要會識字都可以來考。】
    【而考試範圍從天文到地理,算術到文章都包括,從放馬牧羊,到區分野菜種類,所有科目都包括,隻要有一技之長,肯定能獲得一定的考試成績。】
    【一年半以後筆試成績優秀者全部來京城進行京試。】
    【而京試就采用魏王的提議。】
    【朝廷要在一年後大量取仕的消息傳到了天下,天下各處的讀書人全都來了精神,那麽家裏學識較高,文化傳承多的大世家更是摩拳擦掌。】
    【不過由於科舉的規則改了,原本這些讀書能力更強的世家子弟,反而優勢變弱了。】
    【因為科舉還有四成的成績來自於京城官員的平均評價,他們的那些沒繼承權的小兒子雖然很優秀,但是在京城之中就是查無此人。】
    【他們的名聲,反而不如民間一些行俠仗義,為民請命的窮書生有名。】
    【到時候京城的官員一看名單,全都不認識,那能給什麽好的考察分嗎?】
    【不過世家大族的族長和長老都是人中龍鳳,沒用多久就找到了鑽漏洞的操作空間。】
    【既然考察分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他們就讓家裏優秀的小兒子早早帶著錢財去京城表現自己不就行了?】
    【不管是吟詩作對,還是行俠仗義為民請命,又或者單純地拿錢收買要員。】
    【隻要提前在京城把名聲打響,那麽就更容易通過科舉,然後獲得參與治國的機會。】
    【各大世家為了刷考察分,紛紛斥巨資給自己家的小兒子們出錢,讓他們到京城運作,打響名聲。】
    【京城由於大量世家子弟的湧入,地產經濟快速飆升,原本被抄沒的空宅子全都以非常離譜的價格賣了出去。】
    【光是京城地產拍賣的收入,就超過了去年的稅收】
    【各地世家們為了拿到參與治國的實權,也就沒有心情跟楚王研究婚約的問題,轉而討好起了吳王李芷萱。】
    【畢竟這個考察分的最大解釋權不在其他人,就在吳王的手中。】
    楚王李曼瑛完全被看不懂的發展給弄蒙了。
    這什麽情況?
    發生什麽事了?
    剛才不是還在討論結婚的事情嗎?
    怎麽一下全國上下都在研究科舉了?
    前段時間還和她往來不斷地書信,現在一封都沒有了。
    不管她去找誰,人家都是兩個字,沒空。
    前一天還牢不可分的世家聯盟,僅僅因為魏王一個大開科舉的建議,就分崩離析。
    所有世家都在研究怎麽討吳王的歡心。
    畢竟她的大餅還隻是大餅,但吳王是真的給了他們機會。
    那考察分不就是專門為他們製定的嗎?
    “啊啊啊……老三,你為什麽要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李曼瑛被氣得渾身顫抖,手腳冰涼。
    眼看朝廷就要頂不住壓力,把洛塵賜婚給自己。
    但老三偏偏來壞了她的好事。
    她感覺自己命犯老三,自己這輪推演和上輪推演全都被老三攪和了。
    上輪推演,老三粘著洛塵,導致自己的快樂歸零,自己把自己餓死了。
    這輪推演,老三自己得不到,也讓她得不到。
    “李婉荺,我跟你勢不兩立,對付不了朝廷,我還對付不了你嗎?”
    李曼瑛一咬牙,也給朝廷上書。
    我跟你們都爆了。
    【光昌十八年春,李曼瑛上書提議削藩,她稱魏王不過一介女流,要什麽封地。】
    【反正趙王的肚子裏已經懷了皇嗣,到時候直接過繼給吳王,其他諸王都直接改回公主,過逍遙日子算了,朝廷也養的起。】
    彼時。
    魏王正於江南厲兵秣馬、蓄勢待發,靜候天時。
    卻也不由得瞠目結舌,滿心驚愕。
    不知是出於直覺的敏銳,還是心理作祟。
    她隱隱覺得,似有一股暗流在悄然湧動,諸多事態透著說不出的古怪與蹊蹺。
    一種被人利用、充當棋子的感覺,如陰霾般漸漸籠罩在她的心頭。
    她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仿佛自己不知不覺間就落入了他人精心編織的圈套,被人當作了衝鋒陷陣的“槍”。
    更令她困惑不解的是,老四自始至終都未有任何明顯的動作,可她們姐妹之間卻不知為何,竟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互相敵對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