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四年經營,呂宋崛起
字數:3207 加入書籤
在遙遠的大明大陸,朱棣與朱允炆為爭皇位,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且曠日持久的靖難之役,戰火綿延整整四年。從華北平原到江南水鄉,戰火如野火燎原,迅速蔓延至大江南北。戰場上,金戈鐵馬交錯,喊殺聲震天動地,烽煙遮蔽了朗朗晴空,百姓們無奈背井離鄉,拖家帶口踏上顛沛流離之路,哭聲與歎息聲交織。繁華一時的應天、揚州等諸多城池,在硝煙炮火的持續肆虐下,城牆崩塌,樓閣傾頹,化為殘垣斷壁與荒蕪廢墟,曾經的市井繁華、歡聲笑語,皆被戰爭的陰霾無情吞噬。
而遠在海外的呂宋,林墨目光如炬,敏銳地捕捉到這一難得契機。他迅速調配資源,全身心投入到對呂宋的經營與建設中。他招募工匠,大興土木,規劃城鎮布局,一棟棟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引入先進農耕技術,開墾肥沃土地,農作物產量逐年攀升;還積極發展貿易,與周邊島嶼建立起穩固的商業往來,商船頻繁穿梭於港灣之間。在林墨的精心運作下,呂宋這片土地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
在政治領域,林墨精心構建的全新管理體係,經歲月沉澱愈發成熟穩健。政務院宛如一台構造精巧的機械裝置,各部門間環環相扣,協同合作,有條不紊地處理著各類政務,使得各項政策如活水般暢行無阻,得以順利推行實施。在李明的主導下,呂宋開啟了一場規模浩大的人口信息梳理工作。工作人員不辭辛勞,挨家挨戶走訪登記,詳細記錄下每戶人家的人口數量、年齡、性別、職業等信息,哪怕是偏遠山區、深巷小院也未曾遺漏。這一舉措,對人口進行了精準管理,意義非凡。在賦稅征收方麵,以往因人口信息不明導致的不公平現象得以杜絕,征收過程變得更為公平合理、便捷高效;在征兵工作上,有了清晰準確的人員底數,征兵計劃得以科學製定,為國防力量的擴充奠定堅實基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人力調配,也因這詳實的數據支持,得以合理安排,避免了人力資源的浪費與錯配。
與此同時,林墨深知官場風氣對國家興衰的重大影響,因此下定決心大力推行廉政建設。他專門設立了獨立於其他部門的監察機構,選拔專業素養過硬、品行端正的監察人員充實其中,並製定了嚴格細致的考核標準,定期對各級官員進行全麵細致的考核。監察人員深入地方,不僅通過公開審查賬目、查看政務流程等明察方式,還喬裝打扮混入市井,以普通百姓的視角暗訪官員日常作為。一旦發現有官員存在貪汙腐敗、利用職權欺壓百姓等行為,絕不姑息遷就。收集證據時,力求確鑿充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待證據鏈完整後,立即將涉事官員革職查辦,依法嚴懲。這一係列雷厲風行的舉措,如同一股凜冽的清風,迅速吹散了官場的腐朽之氣。呂宋的官場風氣自此清正廉潔,百姓對官府的信任度也隨之大幅提升,社會向心力顯著增強,為呂宋的持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態。
經濟領域,呂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在林墨的推動下,呂宋的貿易網絡不斷擴大,與周邊國家的商業往來愈發頻繁。港口內,商船如梭,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在此集散。為了進一步提升貿易競爭力,林墨引入了台島先進的造船技術,建造出更大、更堅固的商船。這些商船不僅載貨量大,而且航速快,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往返於不同港口,大大降低了貿易成本。同時,呂宋的本土工業也蓬勃發展,紡織、陶瓷、冶鐵等行業蒸蒸日上。林墨還鼓勵商人成立商業聯盟,共同開拓海外市場,使得呂宋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不斷增加。四年間,呂宋的財政收入翻了數倍,國庫充盈,為各項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軍事方麵,林墨打造的強大軍隊成為呂宋的堅實後盾。軍事學堂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軍事人才,他們不僅掌握了先進的武器使用技巧,還具備了出色的戰術指揮能力。陳風對軍隊進行了嚴格的訓練和整編,將其分為陸軍和海軍兩大主力。陸軍裝備了最新改良的火槍和火炮,火力強大;海軍則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戰船配備了先進的火炮和防禦設施,能夠在海上稱霸一方。為了提高軍隊的實戰能力,林墨還定期組織軍事演習,模擬各種戰鬥場景,讓士兵們在實戰中積累經驗。如今的呂宋軍隊,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悍,成為周邊勢力不敢輕易招惹的存在。
文化教育領域,大明文化如同春日種子,於呂宋大地深深紮根,漸次抽枝展葉、開花結果。在親大明貴族以身作則的帶動下,呂宋各地的百姓仿若被一種無形力量牽引,紛紛主動投身於學習漢語與大明禮儀的熱潮之中。一時間,呂宋的城鎮鄉野間,學堂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數量節節攀升,不僅如此,教學質量也因師資力量的充實、教學方法的改良而大幅提升。林墨深謀遠慮,特意設立了頗具吸引力的獎學金製度,為那些品學兼優的學子鋪就一條繼續深造的光明之路。四年悠悠時光,在這一整套完善教育體係的滋養下,呂宋培育出一大批精通大明文化的傑出人才,他們恰似璀璨繁星,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熠熠生輝,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與此同時,林墨大力推動文化交流活動蓬勃開展,以誠摯之心廣發邀請函,邀請大明國內久負盛名的文人墨客、學富五車的學者專家跨越山海,前來呂宋講學傳道。一時間,呂宋境內文化展覽接連不斷,各類學術研討會精彩紛呈,眾人各抒己見、思維碰撞,呂宋的文化氛圍愈發濃厚,在潛移默化間,逐漸孕育出一種巧妙融合大明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獨特文化體係,令人耳目一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而,世間諸事皆有兩麵,隨著呂宋如旭日東升般強勢崛起,一些棘手的麻煩也隨之悄然降臨。周邊的一些國家,長久以來習慣了區域內的舊有格局,眼見呂宋在短短數年間便實現飛躍式發展,內心滿是恐慌,他們暗自揣測,擔憂呂宋的日益強盛會如利刃般割破自身利益的蛋糕,於是乎,在貿易領域率先發難,紛紛對呂宋實施封鎖與打壓策略。商船在公海遭遇無端阻攔,貨物進出口渠道被強行截斷,呂宋的對外貿易一度陷入僵局。而禍不單行,呂宋內部也悄然泛起不安的漣漪,部分曾在過往手握重權、盡享榮華的勢力,對如今林墨構建的全新統治秩序心生不滿,妄圖憑借自身殘存的勢力,推翻林墨的統治,重新奪回往昔的權力巔峰。
麵對內憂外患的嚴峻挑戰,林墨卻仿若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始終沉著冷靜應對。對外,他精心挑選口才出眾、洞悉外交之道的使者,攜帶國書奔赴周邊各國,與他國君主及執政者展開深入談判。使者們憑借卓越的外交技巧,在談判桌上曉之以理,以詳實的利益分析闡明封鎖呂宋對各方均無益處;動之以情,追憶往昔諸國友好往來的深厚情誼,力陳和平貿易、攜手共進的美好前景,努力化解因誤解與猜忌滋生的矛盾。對內,林墨果斷加強國內安保力量,調遣精銳部隊,對那些企圖破壞國內穩定的勢力嚴密監控,一旦發現風吹草動,便雷霆出擊,予以嚴厲打擊,讓心懷不軌者無機可乘,竭力守護呂宋這來之不易的繁榮與安定局麵。
四年的時間,對於朱棣和朱允炆來說,是一場殘酷的消耗戰;而對於林墨和呂宋而言,卻是一次華麗的蛻變。當大陸上的戰火逐漸平息,一個強大、繁榮、充滿活力的呂宋已然崛起,成為了東南亞地區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林墨站在呂宋都城的城牆上,望著這片他親手打造的土地,目光堅定而深邃,他知道,更大的挑戰和機遇還在前方等待著他……
喜歡我何時可以回去請大家收藏:()我何時可以回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