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悖論
字數:5993 加入書籤
漁民村的漁民,很樸素。
雖然,如今大家都有錢了,比城裏人生活還要好了。
但是,他們卻並沒有因此變得驕縱和嘚瑟。
他們非常清楚,這一切都是怎麽來的。
更明白,如果打漁一天,也給50元,那麽他們26個人,一天就是1300元的開支了。
這再算上漁船的保養和維護,以及損耗,那公司別說賺錢,還要虧錢了。
所以,他們主動提議,在打漁結束之後,就去工地幹活。
每天依然是拿50元,但是額外多打漁幾個小時。
這對他們來說,是額外多了一件事,還沒有錢。
但這樣,他們心裏踏實。
陳暮一愣。
對於這個時代農民的樸素,有了新的認知。
當然,或許不隻是農村。
實際上,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都是很樸素的。
他們的學曆不高,認知不高,但是卻都有一個樸素的情感。
我做多少事,拿多少錢。
隻是雖說改革開放的成功,經濟的騰飛,讓國外許許多多壞的東西進來了,也讓很多人變壞了,但至少現在,大多數普通人的價值觀還是很樸素的。
“那這樣,每天打漁,隻需要一組人就行。那這組人,就辛苦一點,忙完後,去工地。當然,工地50元照拿。”陳暮說,“工地幾點下班,你們就幾點下班。然後,額外再領取10元的打漁費。”
打漁其實並不比工地輕鬆。
出海後,什麽危險都可能發生。
不像工地,就是踏踏實實幹活,到點下班拿錢。
所以,陳暮也不會虧待他們。
既然多幹活了,那就多拿錢。
“好嘞,哥哥仔村長,你說了就算。”眾多漁民轟然應答。
隨後一連三天,漁村又開始繼續供貨海鮮。
而這三天,海鮮舫都是去公海接收。
港島方麵知道嗎?
自然清楚。
畢竟海鮮舫並沒有隱瞞信息。
雙方是很公開的在公海交易。
但是問題在於,送貨的這些漁民沒有犯任何錯,哪怕是港島拿出稅務法或者海關法,這些漁民都沒有問題。
因為他們是在公海交易。
港島沒有公海執法權。
至於說去公海抓捕,那更沒有權利去抓捕。
如果是陳暮,他們還會冒險去公海抓捕陳暮。
因為,隻要能夠掌握陳暮炮擊港島的證據,公海抓捕也可以合法。
但是這些漁民,可是沒有任何犯罪事實存在。
你跑去公海抓捕他們,那港島就會因此吃上個國際官司。
所以,港島也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交易。
在一連三天,都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後,陳暮啟程去了京城。
1979年 7月,飛機舷窗外,京城的輪廓像一幅褪色的水墨畫在雲層下徐徐展開。
陳暮走下舷梯時,鐵皮機身還殘留著灼熱的溫度,撲麵而來的熱浪裏夾雜著航空煤油的刺鼻氣味。
彼時的首都機場不過是座米黃色的小型建築,外牆爬滿細密的裂痕,墨綠色鐵製長椅在候機廳裏整齊排列,旅客們攥著牛皮紙車票,在人工櫃台前排起蜿蜒的長隊。
而在 2025年,大興國際機場宛如銀翼舒展的鳳凰,智能機器人穿梭於穹頂之下,透明玻璃幕牆將陽光切割成無數菱形光斑,自助值機與麵部識別係統早已取代了人工操作的繁瑣。
“陳暮村長,這邊請。”沈婉鈞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一輛蘇聯產的“伏爾加”轎車靜靜等候在停車場,車身蒙著薄薄一層塵土。
這是沈婉鈞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脈,提前聯係的接機車輛。
駛出機場,道路兩旁的白楊樹枝葉沙沙作響,樹影斑駁地灑在並不平整的柏油路上。
公路上,自行車大軍沿著兩側車道浩浩蕩蕩,偶爾有解放牌卡車轟鳴而過,揚起一陣嗆人的塵土。
遠處是大片農田與低矮的磚瓦房,依稀可見農民戴著草帽彎腰勞作的身影。相比之下,2025年的京城高速路網如同鋼鐵巨龍縱橫交錯,自動駕駛車輛在專用車道上有序穿梭,道路兩旁的綠化帶裏,四季花卉在智能灌溉係統的滋養下嬌豔欲滴,曾經的農田早已被林立的寫字樓與現代化社區取代。
駛入城區,王府井大街上,國營百貨商店的木質招牌被陽光曬得發白,櫥窗裏陳列著搪瓷缸、的確良襯衫和鐵皮餅幹盒,售貨員戴著藍色袖套,隔著櫃台為顧客取貨。
街道兩側的宣傳欄上,張貼著鮮豔的宣傳畫,大喇叭裏循環播放著激昂的革命歌曲。
而 2025年的王府井,玻璃幕牆的高端商場燈火通明,奢侈品店的電子廣告屏不斷變換著絢麗的畫麵,街頭藝人的演奏聲、遊客的歡笑聲與商家的促銷廣播交織成熱鬧的都市交響樂。
車子拐進清華園,校門上方“清華大學”四個鎏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圍牆內,灰磚紅瓦的蘇式教學樓錯落有致,實驗室的窗戶裏透出老式顯微鏡的金屬光澤,學生們抱著牛皮紙包裹的書籍,在走廊裏熱烈討論著學術問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025年的清華校園,智能教學樓與古樸的曆史建築相映成趣,無人機在校園上空盤旋巡查,5g信號覆蓋每一個角落,學生們手持平板電腦,隨時隨地與全球學者進行視頻研討。
“這裏很快就會變樣的。”陳暮望著窗外輕聲說道。
車窗外漸漸遠去的景象,恍惚間,1979年的京城與 2025年的記憶在眼前重疊——那時的街道雖顯破舊,卻充滿新生的希望;此刻的都市固然繁華,卻承載著四十餘年的滄桑巨變。
陳暮感慨萬分。
突然,陳暮意外發現一個bug。
自己是2003年出生,2025年畢業,然後意外穿越到了1979年。
那如果到了,2003年,未來的自己還會出生嗎?
那自己是否會撞見未來的自己呢?
可目前,自己記憶裏是沒有任何過去的自己出現的。
陳暮倚在清華園斑駁的老槐樹下,蟬鳴聲一陣陣地撞進耳膜,卻蓋不住他內心翻湧的驚濤駭浪。
手中那杯搪瓷缸裝的涼白開早已涼透,倒映著他皺成川字的眉。穿越帶來的震撼尚未消退,這個關於時間與存在的悖論,像一把生鏽的鈍刀,一下下割著他混沌的思緒。
他在樹蔭下踱步,皮鞋碾過碎石子發出細碎聲響,思緒卻飄回 2025年的畢業季——那時的他正穿著學士服在校園自拍,滿心憧憬著職場生活,怎麽也不會想到,一次趕海發生的意外,下一秒就跌進 1979年的盛夏。
此刻老家的父母,或許還在上小學,紮著羊角辮、揣著玻璃彈珠,在胡同裏追逐嬉戲。
而自己的“出生”,本應是二十多年後,由這對少男少女結合的結果。可如今自己突兀地出現在過去,就像命運齒輪裏卡進了不該有的異物。
陳暮突然想起在 2025年看過的科幻電影裏,那些關於時間旅行的設定。
平行宇宙理論、祖父悖論,此刻都在他腦海裏亂成一團麻。
如果時間是條單行道,自己的出現會不會改寫曆史,導致未來的自己根本不會出生?
那父母的人生軌跡又會如何偏移?
可若存在無數個平行時空,此刻自己所處的世界,是否隻是無數可能中的一個分支?他不禁打了個寒顫,仿佛周圍的空氣都突然變得粘稠起來。
他又想到,倘若 2003年自己依然會出生,那未來的自己是否也會麵臨相同的穿越困境?
會不會在某個時刻,兩個“陳暮”在時空的縫隙裏相遇?
但記憶裏,自己的人生按部就班,從未出現過任何與穿越者有關的片段。難道是時間自有其修正機製,會抹去所有悖論帶來的影響?又或者,自己此刻的思考,本就是曆史注定的一部分?
暮色漸濃,清華園的建築在夕陽下鍍上一層暖金色,可陳暮卻感覺周身發冷。
他蹲下身,隨手撿起一塊石子,在地上胡亂畫著圈圈,試圖理清這團亂麻。
蟬鳴聲不知何時停了,隻剩下晚風掠過樹葉的沙沙聲,像是在嘲笑他的徒勞。這個無解的謎題,如同一個巨大的漩渦,將他困在時間的迷霧中,找不到出口。
“陳暮村長,你想什麽呢,這麽出神?”突然,沈婉鈞的話,打斷了陳暮的深思。
陳暮一個激靈。
爾後,腦海裏電光火石一般閃過,隨後笑了。
管那麽多幹嘛,等到了2003年就去自己老家,不就知道自己是否會出現了。
到時,不就知道自己是否會改變一切了。
而現在,可是還1979年7月呢,還早著呢!
“對了,這都7月了,大學也放假了吧。我這,還能碰見人嗎?”陳暮突然問。
“笨!”沈婉鈞給了陳暮一個白眼,“畢業班可都還在學校呢。做最後的道別,畢業季,畢業後,大家不會那麽早走的,會留在校園,和老師暢談未來,和同學敘舊約定未來,和校園打卡拍照留影。一般,校園都會將畢業生的寢室保留到8月。”沈婉鈞腦海裏回憶萬千。
畢竟她也才剛剛畢業啊。
或許,自己也可以回去看看還沒有離開的同學們。
掃了一眼陳暮,臉色微微一紅。
喜歡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請大家收藏:()趕海1979,海洋成為我的後花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