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雖然理不直,但是本官氣很壯!

字數:4507   加入書籤

A+A-


    自家老丈人不太聰明是一種什麽體驗?
    當女婿不易,楊少峰歎氣。
    暗自斟酌一番,楊少峰才望著朱皇帝問道:“嶽父大人之前不是說,漢朝文景之治時沒有什麽鹽鐵專營,百姓卻依然能夠富足?”
    朱皇帝點了點頭。
    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兒嘛。
    史書上都誇文景之治。
    據說錢多到串錢的繩子都爛掉。
    要不是有文景之治打下的厚實家底,他劉小豬拿什麽去跟匈奴打仗?
    而且鹽鐵論裏都說了,當時桑弘羊麵對文景之治時沒有鹽鐵專營卻依然百姓富足的問題時都無言以對。
    這可不是咱朱重八胡編亂造出來的。
    不過,劉小豬那也是個能花錢的,不僅花光了文景之治攢下的家底,好像連鹽鐵專營攢下的錢都不夠他花,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詔以平息民憤。
    而且劉小豬好像還眼盲心瞎,辣那麽好的一個太子,結果硬生生的被他給逼反。
    嗯,咱得好好吸取劉小豬的教訓,絕不能犯下跟他一樣的錯誤。
    正當朱皇帝一邊在心裏瘋狂吐槽劉徹,一邊下定決心要引以為戒時,楊少峰卻哈的笑了一聲,說道:“敢問嶽父大人,漢朝時期的民,指的是有名有姓的,還是包括那些有名無姓的?”
    朱皇帝剛想說天下萬民,隨即卻反應過來有些不對勁。
    有名有姓和有名無姓,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甚至連姓氏都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
    “姓”代表氏族的血統,起源於母係,稱為族姓,“氏”是貴族標誌與宗族係統的稱號,從夏朝中期開始“氏”成為“姓”的支係,表示功勳和地位。
    比如周文王姬昌,其中姬是他的姓,而他的氏則是有熊氏。
    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姓、氏合流,才不對姓、氏做出專門的區分。
    所以,即便漢朝時已經不再對姓、氏有著嚴格的區分,但是依然有大量的平民和奴隸是沒有“姓氏”的。
    沒有姓氏的平民和奴隸,他們是否算得上是“民”?
    朱皇帝皺眉思索,楊少峰則是微微歎息一聲道:“所以,小婿覺得文景之治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場鄉賢士紳和豪強們的盛宴狂歡。”
    “隻不過,文帝和景帝手腕高明,又借著遷移富戶伴帝陵的操作,這才沒有釀成漢末的亂象。”
    “但是很明顯,以王莽和光武帝做為分界線的話,先漢和後漢分別隻延續兩百年左右,除去那幾位少帝、幼帝以外,真正能當家做主的,似乎也就隻有那麽幾個皇帝?”
    朱皇帝不自覺的動了動身子,渾身就好像紮了麥芒一般。
    他娘的,咱又被史書給騙了啊!
    更關鍵的是,如果順著這個狗東西的思路往下想,那戾太子劉據的事情也變得錯綜複雜起來。
    江充算不算得上豪強?
    漢時的豪強,大明的那些鄉賢士紳,他們似乎都沒有什麽區別。
    江充敢用巫蠱之法來逼反劉據,那大明的鄉賢士紳呢?
    坐在旁邊的徐達直接低下了頭,恨不得直接隱身,而藍玉則是滿臉懵逼的望著朱皇帝和楊少峰。
    上位和楊癲瘋在說什麽亂七八糟的?
    好像是說漢文帝和漢景帝比較聰明,遷移了大量的富戶去陪伴帝陵?
    如果這也算得上是聰明,那上位何不也遷移一些富戶去皇陵?
    當然,你遷歸遷,但是你不能全部遷光了,得留下一部分給太子殿下。
    總不能讓太子殿下沒有富戶可以遷吧?
    藍玉撓了撓後腦勺,說道:“上位,要不然從浙東和江西、福建那邊遷一些富戶去鳳陽?”
    朱皇帝滿是嫌棄的看了藍玉一眼,隨後又無奈的歎息一聲。
    算了。
    這個莽夫確實是笨了點兒,可是笨也有笨的好處。
    最起碼他聽話。
    還滿心滿眼的偏向咱標兒。
    這也算得上是好事兒。
    朱皇帝一邊在心裏瘋狂吐槽藍玉,一邊望著楊少峰問道:“你說文景之治時的平民和奴隸是否算得上民,跟你又盯上那些人,想把他們弄來當勞工,兩者之間有什麽關係?”
    楊少峰理直氣壯的說道:“當然有關係。”
    “文景之治時沒有鹽鐵專營,那些世家豪強們可著勁兒的放飛自我。”
    “現在咱們大明是有鹽鐵專營的,那些鄉賢士紳們自然不會願意。”
    “當然,這兩者之間似乎沒有什麽必然的聯係。”
    朱皇帝斜眼望著楊少峰,嗤笑一聲道:“所以呢?”
    “你不過就是為了跟咱要勞工。”
    “而文景之治和鹽鐵專營,跟你索要勞工這件事情本身並沒有什麽必然的聯係,是吧?”
    “你個混賬東西!”
    被朱皇帝直接戳穿自己的目的,楊少峰多少有點兒心虛。
    隻是轉念一想,楊少峰又理不直但是氣很壯的說道:“嶽父大人這就誤解小婿了!”
    “小婿是要跟嶽父大人說明白,鹽鐵專營是一個很有必要的事情。”
    “而要搞鹽鐵專營,首先就得有大量官營的工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比如登州的鹽場,寧陽的鐵礦,還有寧陽的煤礦。”
    “而這些官營的工坊,哪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這些人身為心懷不軌的小人,拿來挖礦修路簡直再好不過。”
    朱皇帝差點兒就被楊少峰給氣笑了。
    這個狗東西,張嘴閉嘴就是一大堆歪理。
    為了從咱手裏要走這些人當勞工,簡直是臉都不要臉了。
    楊少峰眼巴巴的瞧著朱皇帝。
    本官這回說的夠多了吧?
    本官可是把大漢豪強的底褲都給扒了。
    隻要你個老登不是太蠢,多少也該生出防備心理,你的好大孫,你的妹子,你的標兒,應該不會一個接一個的走在你前麵。
    本官都做到這個份上了,你要是不給本官勞工,你好意思?
    話說,這回勇敢的鄉賢士紳大約有一百來個。
    即便算上他們的九族親眷,最後的總數量可能也就幾千個。
    少是少了點兒。
    但是擱在寧陽縣卻也不算太少。
    先分一千個去挖煤,再分一千個去鐵礦,剩下的扔去修路?
    正當楊少峰在心裏給這些勇士們安排以後的道路時,朱皇帝卻冷哼一聲道:“這些人,咱另有安排,你就別惦記了。”
    略微頓了頓,朱皇帝又恨鐵不成鋼的說道:“你他娘的好歹也是當朝駙馬,能不能別總盯著寧陽和登州這一畝三分地?”
    楊少峰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喜歡奮鬥在洪武元年請大家收藏:()奮鬥在洪武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