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虧得你李善長敢想敢說!

字數:4096   加入書籤

A+A-


    朱皇帝在心裏罵罵咧咧的吐槽某個好女婿,隻是罵著罵著,又忽然想到了倭國的七千萬兩白銀。
    他娘的,剛剛咱隻顧著生氣,思路都險些跑偏。
    朱皇帝將目光投向李善長,說道:“改換封地和缺人手的事兒,咱們回頭再說,還是先可著那七千萬兩白銀來。”
    李善長的心思早就已經不在七千萬兩白銀上麵。
    對於李善長而言,少簽一份類似《癸醜條約》這樣兒的合約,國庫就會少兩萬萬兩白銀的本金,而且每年還會損失七千萬兩白銀的息子錢。
    這他娘的……老夫心痛的都想放聲大哭了,你朱皇帝竟然還盯著那七千萬兩白銀?
    你個敗家子!
    李善長一邊在心裏暗罵朱皇帝是天下第一號的敗家子,一邊說道:“敗……拜登州艦隊所賜,未來三五年間,咱們大明每年都能有七千多萬兩的軍費賠款入賬。”
    朱皇帝嗯了一聲,示意李善長繼續往下說。
    李善長強行收斂心神,勉強壓製住心頭滴血的痛苦,說道:“臣以為,這七千多萬兩銀子既然不在原本的計劃之內,那就不應該用在原本製定的諸多計劃之內。”
    “跟原本的諸多計劃相比,把這七千萬兩銀子用在登州船廠,或者在其他地方增設船廠方麵,才更加合理。”
    “畢竟一個登州艦隊就能弄回來兩萬萬兩白銀的賠款,外加每年七千萬兩白銀的息子錢。”
    “要是再多幾個艦隊,豈不是能弄回來更多的賠款和息子錢?”
    “即便一時半會兒的不太好弄,最起碼也可以讓這些艦隊巡弋海上,從而保證咱們大明商船的安全。”
    隨著李善長的話音落下,劉伯溫當即便跳了起來,叫道:“你瘋啦!那是七千萬貫,不是七萬貫!”
    一艘四百料的小船,造價差不多是七十五貫錢。
    哪怕是登州艦隊當中最為龐大的寶船,一艘的造價也不過是兩千多貫。
    整支登州艦隊兩艘寶船,六十多艘各種型號的戰船、馬船等,全加一塊兒的造價也不過十萬貫左右。
    拿七千萬貫去造船?
    也虧得你李善長敢想敢說!
    李善長微微一怔,隨後便重重的歎息一聲,向著朱皇帝拱手說道:“上位,臣這會兒心裏想的全是登州艦隊和那兩萬萬兩白銀的賠款,所以就隻想著多造幾支艦隊出海,還請上位恕罪。”
    朱皇帝心有戚戚焉的嗯了一聲。
    誰能不惦記那兩萬萬兩白銀的賠款?
    那他娘的可是兩萬萬兩白銀!
    就咱大明國庫窮的那個熊樣兒,兩千萬兩都攢不下來,更何況是兩萬萬兩?
    李善長強行鎮定下來,向著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船廠肯定是要增設幾個的,臣覺得京師、浙江、福建乃至於遼東,都可以各自增設一個船廠。”
    “一是遠海貿易之利,遠超臣等原本之想象。”
    “二是多設船廠,便能讓更多的百姓進到船廠裏做工賺錢。”
    “三是不同的船廠,可以建造不同的船隻。”
    “像登州船廠可以專門製造寶船,京師船廠可以專門製造用於內河航行的船隻,浙江船廠可以專門製造馬船、水船,福建和遼東船廠可以專門去製造炮船、戰船。”
    朱皇帝點了點頭,李善長又繼續說道:“臣估摸著,有個二百萬兩,差不多就足以建起這幾處船廠,甚至都能造出第一批船隻。”
    說到這兒,李善長又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這他娘的不對啊。
    刨除這二百萬兩,竟然還剩下六千八百萬兩?
    所以,老夫竟然會因為不知道該怎麽花錢而頭疼?
    不行。
    老夫得好好想想。
    反正這七千萬兩銀子得盡快安排好才行,萬萬不能被他朱皇帝弄進內帑。
    李善長胡亂琢磨一番,忽然眼前靈光一閃,望著朱皇帝說道:“上位,臣忽然想到一個事兒。”
    朱皇帝哦了一聲,問道:“善長先生想到什麽事兒了?”
    李善長捋著胡須笑道:“臣想到了駙馬爺。”
    雖然他楊癲瘋不是什麽好東西,也從來不幹什麽人事兒,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是收割機,還是再後來的壓水機、蒸汽機,都跟他楊癲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哪怕說是他楊癲瘋發明創造出來的也行。
    那麽問題來了。
    他楊癲瘋為什麽能想到這麽多的好東西?
    肯定是因為他楊癲瘋讀過書啊。
    哪怕十萬個讀書人裏能出一個楊癲瘋,那一百萬的讀書人裏是不是就有十個楊癲瘋這般的人物?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北宋嘉佑二年,歐陽修主持的那場科舉考試,蘇軾、蘇轍、張載、程顥、程頤、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王韶、呂大鈞等都出自這一場考試,唐宋八大家裏占了仨,程顥、程頤更是理學的奠基人。
    為啥那場科舉如此牛批?
    因為大宋文風鼎盛,參加科舉的讀書人夠多,堪稱是萬裏挑一、十萬裏挑一所選出來的,自然沒有弱雞選手。
    他楊癲瘋文能治一縣一州,能攪動朝堂風雲,武能幾招拿下衛指揮使項飛,看著是挺厲害,但是,跟“醉裏挑燈看劍”的辛棄疾比比看?跟被蘇東坡推崇為“子平之才,百年無人望其項背”的狀元郎章衡比比看?
    辛棄疾帶著五十個人敢直闖五萬人的金軍大營,抓了一個叫做張安國的叛徒並且一路押解到臨安當眾斬首。
    在文章詞詩方麵名聲不顯的章衡,武能射箭比試秒殺遼國武官,文能在朝堂上懟三司罵宰相,主持修訂《元豐九域誌》。
    還有一個名聲更加不顯的虞允文,采石之戰堪稱是為大宋續命百餘年。
    誰比他楊癲瘋弱了?
    最最關鍵的是,他楊癲瘋教出來的那些學生,一個個的也不是什麽好鳥兒。
    若是放任他們繼續這麽折騰下去,朝堂上的官員搞不好都得跟他楊癲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所以,把這七千萬貫拿來搞學校,多建社學和縣學,培養更多的讀書人,也好壓一壓他楊癲瘋的氣焰。
    李善長捋著胡須笑道:“臣琢磨著,駙馬爺在寧陽縣大力推辦社學和縣學,寧陽縣出了許多人才。駙馬爺在登州府大力推行社學和縣學,登州府也出了許多人才。”
    “其他地方不如寧陽和登州富裕是事實,社學和縣學的辦學進度慢了一些也是事實。”
    “如今有了這七千萬兩白銀,正該放到辦學上麵。”
    “用個不恰當的說法,便是雞生蛋,蛋生雞,學校多了,人才才會越來越多。”
    “十萬個讀書人,哪怕萬裏挑一,也能挑出來十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