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走向了同一個終點
字數:3159 加入書籤
他對所有國家級科研項目都有權限,是首批試用最新裝備的人。他所在單位配備的每一件工具,都是目前最高科技的成果。
這樣一個被高科技包圍多年、堅定無神論的資深人士,如今卻公開提到“神”,怎能不讓人大吃一驚!
許久之後,二長老緩緩開口:“你是根據什麽得出的結論?”
“依據就是……能造成這些事件的力量,隻有‘神’能做到,或者說,用‘神’來解釋,是最合理的方式。”
陳利濃合上了手邊的資料夾:“過去我們在分析類似遊戲內容的時候,一直在試圖找出可以理解、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方式。比如說那次‘恐怖教室’事件,裏麵出現的黑影白影,我們最初就判斷它屬於g控製的輔助道具。”
“事實也確實如此,它們在遊戲中起到了某種道具作用,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本身不存在。同樣,這一次遊戲中出現的遠古巨獸、飛碟、冰錐火球等等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在表麵看上去也隻是道具,是為了增加遊戲難度的設置。”
“但我們通過對直播畫麵進行反複研究之後可以確定,這次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特效,是真的存在的現象。”
“所以問題就回到了起點:究竟是怎樣的能量或技術,能讓這些完全不符合常理的東西同時存在,並且還能瞬間出現在空中?”
“飛碟或許能用先進技術來解釋,但是原始生物、賽道莫名扭動、以及那些冰火雷電的現象,明顯無法用科技邏輯來解讀。尤其是那條長跑道——明明像舞動的彩帶一樣翻轉彎曲,卻不會斷裂也不會破裂,這顯然和現有的物理學常識相違背。”
“如果科學做不到這點,那麽唯一的解釋就是超自然的力量——也就是神話中才會出現的那種神力。”
他講完了這段話,會議室陷入長時間沉默。
作為國家的重要決策人,他們並不願意麵對“世上真有神靈”這種情況。
江湖上,一個武功高強的人都足以破壞整個規則體係,更別說神這種超越一切的存在。
眾人努力想找出一些漏洞,試著駁斥陳利濃的觀點,但思來想去,都找不出破綻。
因為他說得沒錯,一切都太真實了。
“我知道大家在顧慮什麽。” 陳利濃又說道,“但我想說的是,與其因害怕而逃避不願相信,還不如正視它,盡早思考應對方法,做些提前準備總不會錯。”
二長老點點頭:“你說的很有道理,提前準備比事後補救更有意義。或許是我們這一代人需要換個觀念了。世界在變,形勢在變,如果我們仍然固守舊思維,遲早要為此付出代價。會後,讓應急小組討論一下,在新的可能性下,我們還能做些什麽。”
眾人都點頭回應,臉上的表情更加凝重。
如果真有“神”操控著這款遊戲,它的目的到底是什麽?
他們之前猜測,可能是為了選拔強者。
但既然它是“神”,還需要挑選人類中的精英來做什麽呢?
也許這場席卷全藍星的遊戲,隻不過是諸神之間玩的一種娛樂,甚至是無聊時隨手拋出的一場戲罷了?
本以為經過多次分析他們已經逐漸了解這個遊戲了,但到了今天才發現,知道的不過隻是冰山一角,未知的部分依然多得讓人窒息。
“還有什麽補充的內容嗎?”二長老問。
周遠庭接過話頭:“我這邊有一些關於遊戲未來方向的推測,還未成型,也沒有明確證據。”
二長老抿了口茶:“說出來聽聽。”
周遠庭點了點頭:“上一局遊戲,我們是從具體劇情入手得到了一些突破性發現。因此這一次,我們依然是從遊戲本身出發,嚐試做一些解讀。”
“這次遊戲內容出現了很多過去從來沒有的東西,比如剛才陳部長提到過的巨獸、飛碟、賽道異常抖動、以及火球和冰錐之類。” “我們按照現在網絡上的流行概念,把這些內容分成了四類元素。像遠古巨獸這種,就叫做‘蠻荒’;飛碟那種神秘不明的飛行器,算是‘科幻’;賽道莫名抖動這類奇怪的現象,歸入‘異能’;閃電冰錐這種違反常理的攻擊方式,就是‘魔法’。”
“上次開會的時候,我曾經說過‘遊戲內容有針對性’這個點。以往的遊戲裏,就算是針對性很強的地圖設定,也往往隻會出現一種元素類型。比如第六場遊戲是‘混戰’,第七場是‘靈異’,第八場是‘喪屍’。”
“像這一場這樣,接連出現了好幾種完全不同風格的元素,這種情況還是頭一回遇到。”
“從這幾場遊戲的整體變化來看,從一開始的混戰,到後來的靈異,再演變到喪屍,再到這次多類型融合的情況。我們在觀察中發現,隨著遊戲難度在慢慢上升,這些元素的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強。”
“我個人認為,這種轉變很可能是在向我們釋放一個信號,或者是一種趨勢——接下來的遊戲中,類似的非現實元素不僅會頻繁出現,比例也會變得更高。”
“再考慮到這一次是大區之間的pk賽,意味著遊戲難度已經來到了一個新台階。我猜測接下來的遊戲會一步步踏入‘超現實世界’。”
馮德眾聽得有些迷糊,問了句:“什麽意思?”
那人接著解釋說:“就是說未來的關卡裏,可能會出現以魔法為背景的地圖、也可能出現異能題材或科幻設定的地圖……總之整體風格會發生改變,徹底突破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
“當然,這肯定是個逐步提升的過程,遊戲難度不會一下飆到很高,而是慢慢爬升。但我們必須承認一點,後麵的遊戲挑戰肯定會難上好幾個檔次。”
聽完這話,二長老點了點頭,轉頭看著其他幾人,“你們怎麽看?”
“這事還真有可能。”最先附和的是陳利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