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張居正提議將東瀛設為大明第二十個布政使司!

字數:4024   加入書籤

A+A-


    皇宮朱雀門前,錦衣衛的飛魚服在陽光下泛著暗紫色光澤。
    徐鋒親自帶隊,繡春刀出鞘時帶起的寒芒驚得守門武士連連後退。
    當明軍撞開朱漆大門,宮內女官們的尖叫與禮樂鍾磬的碎裂聲交織。
    後奈良天皇握著草薙劍的手不停顫抖,卻在看到明軍陣中高舉的"天朝上國"金纛時,頹然跪坐在榻榻米上。
    中軍大帳內,戚繼光展開繳獲的密卷,燭光將"大內義興尼子經久"等名字映得忽明忽暗。
    案頭擺著從伏見城地窖挖出的金砂箱,箱底壓著的絲綢賬本上,用朱砂標注的"楊府鹽引十萬石"字樣刺目驚心。
    帳外傳來此起彼伏的"繳械不殺"喊聲,混著倭語翻譯的尖叫,在逐漸熄滅的火光中回蕩。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京都的大街小巷已插滿明黃龍旗。
    巡邏隊提著繪有"戚"字的燈籠走過祗園,驚起池塘裏的錦鯉。
    而在二條城廢墟上,工匠們連夜豎起的界碑正在灌漿。
    碑文"大明宣德八年再造"的字樣,在火把照耀下如同新鑄的血痕。
    ……
    另一邊,八百裏加急的金字令牌劈開江南雨幕。
    張居正剛在應天府主持完青苗法試點驗收,便被疾馳而來的驛卒攔在秦淮河畔。
    朱漆木匣內,朱厚熜的朱砂禦批力透紙背:"著張居正星夜東渡,總攝東瀛刑名錢穀,欽此。"
    墨跡未幹處,還沾著半片焦黑的鹽引殘頁,似在暗示此行使命凶險。
    當張居正換乘的福船駛入江戶灣時,海麵漂浮的碎木仍裹著焦糊味。
    甲板上,他展開戶部連夜送來的密報:東瀛各藩上繳的歲貢銀竟摻著三成鉛砂,而明軍占領區的稻米產量虛報達六成。
    年輕的狀元郎推了推金絲眼鏡,目光掃過遠處龜縮在城寨裏的大名旗幟,袖中的《東瀛善後策》已被汗水浸透。
    第一把火從稅製燒起。張居正命人在大阪城門口豎起丈高的銅榜。
    新製"太閣檢地令"以大明魚鱗冊為藍本,要求所有領主重新丈量土地。
    消息傳開,攝津國的豪族們連夜聚集在神社密謀,卻不知錦衣衛的暗樁早已扮作浪人混入其中。
    當織田信長後人妄圖藏匿田契時,徐鋒親率的緹騎突然破窗而入,繡春刀挑開佛龕,露出夾層裏的假賬。
    司法改革更如雷霆萬鈞。
    張居正廢除倭寇遺留的私刑,在江戶設立六扇門分衙,將大明《問刑條例》譯成倭文張榜公示。
    當夜,幕府舊臣送來毒酒,卻被隨身帶著銀針試毒的書童識破。
    張居正反將計就計,順藤摸瓜揪出了與鬆浦家殘黨勾結的通譯。
    最棘手的還是鹽政。
    張居正喬裝成商人深入博多港,親眼目睹明軍水師的運鹽船與倭寇餘孽的走私船在暗礁區交易。
    他不動聲色返回駐地,三日後突然封鎖所有港口。
    用從大明調來的"火耗歸公"法重新核定鹽稅。
    當賬本上的數字開始真實反映貿易規模時,某位參與走私的明軍副將驚覺。
    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已被張居正安插的"夜不收"盯梢半年有餘。
    江戶城,張居正站在天守閣頂層,看著城下新修的文廟工地上,倭人孩童正用毛筆臨摹《千字文》。
    案頭擺著最新的捷報:戚繼光肅清最後一股海盜,汪鋐的船隊在馬六甲擊潰一支佛郎機艦隊。
    而他剛擬好的《東瀛郡縣製疏》,已用快馬送往京城,在這份奏疏裏,他提議將東瀛設為大明第二十個布政使司。
    文字間暗藏著"以倭治倭,永絕後患"的深遠謀略。
    次日,張居正立於新落成的"大明銀行東瀛總行"前,望著工匠將鎏金匾額懸上飛簷。
    匾額下,數十名倭國町人攥著用碎銀、稻米換來的"寶鈔",在廊下排成長龍。
    議論聲中,夾雜著對這種"紙片當錢"的疑惑與不安。
    "行長!"
    賬房先生滿頭大汗奔來,"駿河國的豪族拒絕兌換寶鈔,說這是"天朝上國的妖術"!"
    張居正輕撫腰間的象牙算籌,鏡片閃過冷光:"去請徐鋒大人的錦衣衛,就說有人私鑄假幣。"
    話音未落,街角突然傳來騷動,幾個武士揮刀砍碎兌換窗口。
    寶鈔漫天飛舞間,人群驚恐逃竄。
    當晚,大明銀行的地窖裏燭火搖曳。
    張居正展開從福建運來的雕版,仔細比對新印寶鈔上的暗紋。
    這種特製的桑皮紙上,不僅用蘇合香汁繪製著東海蛟龍,更暗藏隻有透光才能顯現的"戶部官印"水印。
    他抓起算盤劈啪作響。
    算出若要讓寶鈔在東瀛全境流通,至少需儲備三倍於發行量的金銀銅三幣。
    "大人,戚將軍送來繳獲的倭國金銀。"親兵抬進沉甸甸的木箱,金幣上還沾著血腥味。
    張居正卻搖頭:"不夠,遠遠不夠。”
    “傳令下去,凡持有寶鈔在大明商號購物者,享九五折;用寶鈔繳納賦稅,減征一成。"
    他提筆在告示上添了行小字:"敢詆毀寶鈔者,以妖言惑眾論處。"
    為徹底掌控金融命脈,張居正推行"錢莊聯營製"。
    他召集東瀛各大錢莊掌櫃,將大明銀行的銅製錢模擺在案上:
    "即日起,所有銅錢需鑄"嘉靖通寶"字樣,且每貫需繳納三成鑄幣稅。"
    當有老掌櫃顫巍巍提出異議時,門外突然闖入一隊明軍火銃手,黑洞洞的槍口映得眾人麵如土色。
    更狠的招數藏在"鹽引掛鉤"策略裏。
    張居正宣布,寶鈔可直接兌換朝廷鹽引,而鹽引又能在大明商號折抵貨款。
    這意味著,若想參與利潤豐厚的鹽鐵貿易,必須持有寶鈔。
    消息傳開,大阪的鹽商們連夜將地窖裏的真金白銀搬出來兌換,寶鈔的價值瞬間水漲船高。
    半月後,當第一艘滿載絲綢瓷器的福船駛離長崎港。
    船主驚奇地發現,交易結算時,倭國商人主動要求用寶鈔支付。
    船艙深處,張居正正與隨行的戶部官員推演著更宏大的計劃。
    喜歡大明!開局滅了韃靼三十萬!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滅了韃靼三十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